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贵州茅台半年报透视:勇于走出舒适区、等待下一跃升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铑财 时间:2025-08-19 12:29:12

独立 稀缺 穿透





留给时间市场去检验

作者:乔治

编辑:李尔

风品:张戈

铑财——铑财研究院

穿越周期,头部企业发挥着“压舱石”效应。

8月12日,贵州茅台发布半年报:营收893.89亿元,同比增长9.10%;归母净利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

增速虽降至个位数,依然来之不易可圈可点:不仅顺利完成年初既定9%的增长目标,日均2.5亿元的赚钱效应,也傲视群雄、显露“一哥”品牌效应。

今时不同往日,正如公司半年报所言,白酒业正处宏观经济与产业调整周期的双重叠加时期。大象起舞如何做到的?培育了哪些新增长极?又如何克服挑战持续韧性生长?

1

感受灯塔效应

业绩稳增、有序回购、机构增持

LAOCAI

充裕“子弹”,是穿越周期的第一基石。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1428.85亿元。为抵御潜在风险、捕捉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提供了保障。

同时,面对市场变阵,贵州茅台增加了经营柔性、精细化水平。一方面主动压缩费用,提升经营效率,上半年财务费-4.87亿元,管理费降至36.95亿元,管理费用率至4.14%,较2024年同期的4.71%缩少0.5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市场营销逆流而上,销售费同比增长24.56%达到32.6亿元,主要用于广告宣传及市场推广。及时修复了渠道信心,还通过创新市场策略,如宴席场景买赠活动和品牌联名合作等,主动触达消费者,传递品牌韧性信号,展现了应变能力和长远战略布局。

2025上半年,茅台酒基酒产量约4.37万吨,系列酒基酒产量约2.96万吨,各轮次基酒符合轮次特征。

回购动作同样有序进行。2024年12月宣布实施上市以来的首次注销式回购。拟回购股份金额30亿元至60亿元。据贵州茅台公告,截至2025年7月底,已累计回购345.17万股,支付总额53.01亿元。

消费、资本双管齐下,投资者信心得以稳固甚至逆势加强。2025年二季度,贵州茅台获多只基金大幅增持。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发起式ETF、华夏沪深300ETF,依次增持90.13万股、76.08万股、97.29万股。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冰激凌效应告诉我们,越是行业寒冬,越凸显龙头价值、综合抗风险力。在行业转型关键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贵州茅台上半年抗住了市场调整,从业绩稳增、到有序回购、再到机构扎堆增持,不仅显示了自身稀缺影响力,也化身一座行业灯塔,驱散了一些行业不确定性、慰藉了从业者前行脚步。

2

感受根深叶茂

经销直营双驱 产品继续涨姿势

LAOCAI

打深一层,渠道端变革影响深远。

2025上半年,贵州茅台批发代理渠道营收493.43亿元,同比增长2.83%,占总营收比55.22%;直销渠道营收400.10亿元,同比增长18.6%,占比44.76%,较上年同期的41.17%增长近3.59个百分点。

背后体现了“社会+自营”双渠道并行效能。自董事长张德芹上任以来,其多次在公开场将经销商称为茅台“家人”,传统渠道信心继而逐步修复。2024年经销商数量达到2143家,2025上半年国内经销商又净增了137家。

2025年4月15日,针对“茅台 1935”新规格(1.935L,53%vol)产品,贵州茅台在全国范围内计划招募4家经销商,这是时隔10年再启经销商招募。

直销渠道方面,2024年直销收入748.43亿元,占比43%,较2023年进一步提高。线下直营店贡献548亿元,“i茅台”贡献200.24亿元,2025上半年,“i茅台”平台卖出107.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02.5亿元增长约5%。

聚焦产品表现,主力茅台酒、新曲线系列酒均延续了涨姿势:2025上半年分别营收755.90亿元、137.63亿元,同比增长10.24%、4.69%。

系列酒采取“一体两翼”政策,以茅台1935、汉酱、茅台王子酒总体产品结构为战略核心,2025年初成立三大事业部,打破原有渠道管理部职能分散的局限,实现了资源精准投放、市场响应速效提升。

以“茅台 1935”为例,作为酱香系列酒的核心战略单品,2022年上市短短2年内便销售额破百亿元。

东吴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当前茅台已确立完善“自营体系+社会经销体系”共10类渠道的多元化生态。自营体系将加强统筹平衡协调作用,社会经销体系则旨在发挥触达广、触达精准、转化有效的优势,预计扩张潜力有望显现。

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曾指出,如把茅台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消费需求是土壤,渠道是根。如果供需不适配,渠道不广不深,不能充分触达消费者,产品就不能通过根系到达土壤,满足消费者的美好需求。

显然,渠道端的持续发力、战略卡位,助力了贵州茅台这颗“大树”的根深叶茂,业绩展露成长韧性在情理中。

3

勇于走出舒适区

三个转型、拉满情绪价值

LAOCAI

不要小看了渠道变革,其战略深意在于贴近市场、黏住消费者。面对Z世代等新消费群体更重品牌互动与场景体验,高端白酒的竞争逻辑也从“稀缺性”转向“情绪价值”。

在2024年底举行的经销商联谊会上,茅台对2025年市场攻坚提出明确方向。核心是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持续做好“三个转型”,即客群转型、场景转型和服务转型。

客群转型方面。拓展新兴商务群体,将目光投向独角兽、专精特新以及“小巨人”企业等新兴经济力量,培育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的从业者成为消费群体。例如,与宁德时代等建立联系,为其提供服务和产品。

再如,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茅台收集分析了大量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偏好和需求,继而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

场景转型方面。打造多元宴饮场景。在巩固传统聚会宴饮场景基础上,围绕“新商务”人群,打造符合所在行业、产业特点和人群偏好的宴饮场景。比如,为金融业打造品鉴会场景,为科技业设计时尚、创新的交流活动场景等。

如为适配小型聚会、轻礼赠场景,推出了4瓶装飞天茅台(整箱价降至万元内)的轻量化包装,门槛降低激发了潜在消费需求。

服务转型方面。实现从单纯“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的理念转变 。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想得到、看得到、买得到、喝得到、还想要”的五维服务体系目标。

到底有多贴合,看看5月20日举行的“茅友嘉年华”或有更深体会。其将大型音乐节与非遗文化互动融合,有文化有趣味有圈层,情绪体验拉满既黏住了年轻消费者,又创新了品牌文化定位。据新华财经,仅7月下旬到7月30日,茅台就在全国30个省区开展了1671场市场活动。

据经济观察报,2025年3月的茅台京津冀调研会上,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分享2025年市场规划。其强调要抓住“情绪价值”风口,提出包括悦己、嗅觉、反emo、冥想、陪伴、治愈、解压、仪式感等8个情绪价值消费场景。建议经销商围绕情绪价值展开研究,将产品融入消费者生活方式,进行场景化布局,以适应其需求和习惯,而不仅仅是单纯销售产品。

2025年7月,茅台销售公司召开半年市场工作会,明确提出要从“渠道为王”转向“消费者为王”,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张德芹指出,白酒业正加速从以商品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时代,茅台有信心成为破冰前行的引领者。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指出,回归消费本质,用户需求为本,这是企业穿越周期的根本保障。三个转型说白了就是刀刃向内、走出自我舒服区,茅台的这波大力转型对白酒业具有重要启示。通过价值创新、场景拓展、体验升级与文化共鸣,重构“人 - 货 - 场”关系、打造新引擎:短期激活增量需求,对冲周期压力;长期借助数字化(i茅台)与文化渗透(生活方式IP),将品牌从“功能消费”升级为“情感消费”符号。

4

三步走蹚出新路径

等待下一跃升期

LAOCAI

这种重构与新增,也为贵州茅台国际化插上新翅膀。

2025上半年,公司国外营收28.93亿元,同比增长31.26%。报告期内国外经销商增加11个达到115个。

开年1月,张德芹明确国际化是“举全集团之力”推进的全局战略。5月业绩说明会上,贵州茅台阐释了国际化“三步走”路径,即从拓展市场让产品走出去的“出口”,到输出品牌、文化,让企业走出去的“出海”,再到具备国际化的价值创造能力,视野格局、发展理念、标准规则与国际接轨、联通的“国际化”。

不止说说而已,上半年贵州茅台坚持“六大体系”齐抓共建,全面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与世博会、亚洲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等国际IP合作,发布5款“走进系列”新品和“世博会纪念酒”,以东方智慧链接全球,提升白酒业的国际话语权。

从全球格局看,市场仍呈现扩容的良好态势,为茅台出海提供了广阔空间。据Statista数据显示,全球烈酒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达到6031亿美元。中国作为世界三大烈酒生产国之一,白酒出口潜力巨大。过去两年,茅台出口额占行业出口额超七成,随着海外业务高增,这一占比有望继续提升。

一定意义上说,贵州茅台出海好似开辟新大陆。对路径生态的系统性探索,是中国白酒业成长的必修课,作为一哥自然责无旁贷。

需要指出的是,白酒国际化最近几年进展虽猛,却仍处初级阶段,消费主要以华裔人群为主,离主流市场仍有距离。在渠道对接、文化推广、产品教育等方面任重道远、征途漫漫。同时,国内白酒业正经历深调,6月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毕马威发布《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称,行业正处 “政策调整、消费结构转型、存量竞争” 三期叠加的深度调整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中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产量191.6万千升,同比下降5.8%。

在此混沌时刻,贵州茅台好似一座灯塔,需要不畏风雨、劈波斩浪,为整个行业稳舵指航。未来业绩增速是一降再降还是强势反弹,谁也说不好。其能做的也必须做好的就是“手头工作”:锚定用户为本、质量为先、匠心为魂。在保持战略定力与拥抱变化转型中寻找“落脚点”、“破局点”。

越是洗牌期,越是修心时。持续夯实成长根基,下一个跃升并不遥远。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