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WAIC热度很高,不仅观众多,参展公司多,所带来的各种黑科技和新技术也层出不穷。一个背景是,在国内“百镜大战”如火如荼的当下,本届WAIC上智能眼镜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Rokid以“百闻不如一见”为主题,试图通过Rokid Glasses直观展现出显示技术在AI交互中的价值。
Rokid Glasses并未像传统AR设备那样强调视觉特效和复杂操作,而是通过49克轻量设计、近似普通眼镜的外观,以及“无感化”使用体验,来打造自身竞争力。通过AR显示、AI语音识别、物体识别等技术的整合,佩戴者可以在无需掏出手机的前提下完成实时翻译、第一视角拍摄、导航与语音提词等操作。
据悉,Rokid CEO祝铭明在大会开幕式上也佩戴Rokid Glasses智能眼镜亮相,并展示其实时翻译功能,即随着台上嘉宾讲话,Rokid Glasses能以极低延迟完成翻译,并将字幕呈现在镜片上。
不过,智能眼镜的能力不止于翻译,还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为人们带来便利。
在WAIC的科技音乐会上,歌手佩戴Rokid Glasses通过提词功能实时查看歌词,体验官周键用意识直接控制强脑科技智能仿生手弹奏电子琴,旁边更有宇树机器人、机器狗伴舞。
而在Rokid展位一角的“Rokid跨国咖啡馆”里,Rokid则模拟了一套在咖啡店场景中的真实使用体验流程。具体来看,外国柜员戴着Rokid Glasses向观众用英语、俄语等与观众交流,提供咖啡点单服务,观众佩戴Rokid Glasses用中文与外国柜员交流,实现跨语言的无缝沟通。
现场,一些媒体记者也将智能眼镜应用于报道场景,通过第一视角拍摄与AI提词功能,实现了更高效的内容生产流程。
Rokid方面表示,AI的终极形态应该存在于生活的每个场景之中,无感的为用户提供服务,Rokid Glasses 正是这一理念的具象化载体。
据新浪科技报道,祝铭明会后在与新浪科技对谈时,就“智能眼镜是智障”这一观点发表看法。他表示,“关键在于怎么用,人工智能和眼镜如果用不好都是‘智障’。他还表示,“没有完美的技术,只有在当前的技术前提下做出一个好的成绩,做好体验,这才叫重要。”
今年二季度以来,多个厂商相继推出或预告AI眼镜新品,“百镜大战”热度不减。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达到1451.8万台,同比增长达42.5%,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预计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超100%。其中,音频和音频拍摄眼镜出货量预计216.5万台,同比增长178%。
“AI眼镜有望成为AI应用的重要载体,看好消费电子行业新一轮AI创新周期机会,AR眼镜有望成为智能眼镜的终极形态。”国金证券在研报中建议持续关注AI眼镜板块,核心关注产业链组装代工、芯片、光学显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