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创优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发的“如意瞳”5100系列智能对焦自动放大电子消化道内窥镜系统,获上海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是全球首创的集成“100倍光学智能对焦”“400倍电子自动放大”“激光多光谱融合成像技术”三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内窥镜系统,将显著提升早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病灶的检出率。
微创优通研发团队介绍,传统的放大消化镜需要医生手动调焦,操作易受患者呼吸、心跳干扰,导致成像模糊,进而增加微小癌变的漏诊风险。针对这一临床痛点,研发团队突破了传统内镜依赖手动调焦、视野不稳等瓶颈问题,在国际医学内窥镜领域首次实现了智能对焦自动放大技术,让设备可在高倍放大倍率下进行稳定持续的图像输出。
“如意瞳”5100系列内窥镜系统内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EMS(微机电系统)自动光学调焦模块和智能调焦算法,能动态实时测算内镜前端与黏膜表面的精确距离,并自动控制光学变焦镜头从1倍到100倍丝滑变焦。利用这个系统,医生可“一镜到底”清楚稳定地观察黏膜微血管形态,无须手动调焦,从而有效提升对食管、胃部黏膜早期癌症及结肠息肉等病变的识别分析准确率。
“如意瞳”5100系列智能对焦自动放大电子消化道内窥镜系统
它的另一核心突破是激光多光谱融合成像技术。与传统的窄带成像模式相比,这项技术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激光,并结合先进的血管成像算法,能实现对消化道黏膜血管结构的分层解析。利用不同深度的血管中血氧蛋白吸收对应谱段的窄谱激光(半高宽1—2纳米),配合独特的专利激光成像技术,它可以清晰地分离并凸显消化道黏膜不同层次的微血管网络形态,如表层毛细血管网、中间层血管、深层血管。
据介绍,窄谱激光成像技术与100倍光学智能对焦、400倍电子自动放大能力的协同,能清晰呈现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及微血管的异常改变,使早期癌症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为早期干预赢得宝贵时间。
这一国产内窥镜系统的上市,标志着中国高端内窥镜技术进入了国际“领跑”阶段,将推动早癌诊疗进入AI(人工智能)时代。其技术体系为企业和医院合作构建AI辅助早癌诊疗系统奠定了基础,因为智能对焦自动放大技术可显著提升病灶区域的图片采集效率,助力构建高质量的AI早癌识别训练数据集;激光多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为精准计算皮下多光谱反射信号打下基础,将为未来AI模型建立提供量化工具。
“我国年增约85万肠胃癌患者,目前基层医院肠胃镜的普及率仍难以支撑早诊早治的临床需求。”微创优通总裁黄河说,“如意瞳”5100系列通过智能对焦、自动放大、激光多光谱等创新技术,有望显著降低内镜操作学习曲线,提升病灶检出率,加速早癌筛查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
原标题:《提高食管癌、胃癌、结肠癌早期检出率,国产智能内窥镜系统获批上市》
栏目主编:黄海华
作者:解放日报 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