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腾讯发布混元3D世界模型并宣布全面开源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安安的家 时间:2025-08-20 16:22:03

文章正文

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迭代、多模态模型成为行业焦点的当下,腾讯于近日正式发布“混元3D世界模型”,并宣布将模型架构、训练代码及数据集全面开源。这一举措不仅为3D生成领域注入新动能,更以“开放生态”的姿态推动技术普惠,引发全球开发者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技术突破:从“单帧生成”到“动态世界”的跨越

传统3D生成模型多聚焦于静态场景或物体的单帧渲染,而混元3D世界模型首次实现了“动态环境建模”与“交互式生成”的双重突破。据腾讯官方披露,该模型通过引入时空注意力机制与物理引擎模拟,可生成包含光照变化、物体运动及碰撞反馈的连续3D场景,支持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或简单指令实时调整场景参数。例如,输入“雨天的森林中,一只鹿跑过泥潭”,模型即可生成符合物理规律的动态画面,并允许用户进一步修改鹿的体型、泥潭的深度等细节。

技术层面,混元3D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底层基于腾讯自研的3D点云编码器,可高效处理海量空间数据;中层融合扩散模型与神经辐射场(NeRF)技术,实现高保真渲染;上层则通过强化学习模块引入交互逻辑,使生成内容具备“可操作性”。实验数据显示,在相同算力条件下,混元3D的生成速度较同类模型提升40%,且在复杂场景的几何一致性上表现优异。

开源策略:构建开放技术生态

与部分企业选择“闭源商业化”不同,腾讯此次采取“全链条开源”策略,覆盖模型权重、训练代码、数据预处理工具及API接口。开发者可基于MIT协议自由使用、修改及分发代码,甚至将模型集成至商业产品中。腾讯混元大模型负责人表示:“3D生成技术的成熟需要跨领域协作,开源能降低技术门槛,加速创新应用落地。”

开源社区迅速给予积极反馈。GitHub平台显示,项目上线首日即收获超2000颗星标,数百名开发者提交代码优化建议。某独立游戏开发者团队利用混元3D快速生成了测试场景,其主创称:“过去需要数周的手工建模,现在几小时内即可完成,且支持实时迭代。”

产业应用:从内容创作到工业仿真的想象空间

混元3D的开源为多行业提供了技术底座。在影视动画领域,模型可辅助生成预演分镜,降低制作成本;在元宇宙与VR/AR场景中,其动态交互能力能提升虚拟世界的沉浸感;工业界则开始探索将其用于数字孪生,通过快速生成工厂或设备的3D模型进行仿真测试。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同步推出了“混元3D开发者计划”,为教育机构、初创企业提供算力补贴与技术培训,进一步降低应用门槛。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或助力腾讯在3D互联网时代抢占生态主导权,类似其早期通过微信开放平台构建移动应用生态的策略。

挑战与未来:平衡创新与伦理

尽管技术前景广阔,3D生成模型的滥用风险仍需警惕。腾讯表示,已在开源协议中明确禁止生成暴力、色情等违法内容,并将与监管机构合作完善审核机制。此外,模型对算力的高需求(单次训练需数千块GPU)也可能限制中小团队参与,如何通过模型压缩与分布式训练优化资源占用,将是下一阶段重点。

随着混元3D的开源,全球3D生成技术竞争进入新阶段。这场由巨头引领的“开放实验”,或将重新定义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规则——当技术壁垒被打破,真正的竞争力或许在于谁能更快构建起围绕模型的生态网络。

新闻文案(800字)

腾讯混元3D世界模型全面开源 推动AI生成技术进入动态交互时代

2024年X月X日,腾讯正式发布“混元3D世界模型”并宣布全链条开源,成为全球首个支持动态环境建模与实时交互的开源3D生成系统。此举被业界视为AI多模态技术从“静态生成”向“动态世界”演进的关键里程碑,或将重塑内容创作、元宇宙及工业仿真等领域的竞争格局。

据腾讯研发团队介绍,混元3D突破了传统模型仅能生成单帧3D画面的局限,通过引入时空注意力机制与物理引擎模拟,可生成包含光照变化、物体运动及碰撞反馈的连续场景。用户仅需输入自然语言描述,即可获得符合物理规律的动态3D世界,并支持通过指令实时调整参数。测试数据显示,在相同算力下,该模型生成速度较同类产品提升40%,复杂场景的几何一致性误差率低于3%。

“开源是加速技术普惠的最佳路径。”腾讯混元大模型负责人表示,此次开源覆盖模型权重、训练代码及数据工具链,开发者可基于MIT协议自由使用与二次开发。GitHub平台数据显示,项目上线12小时内即获得超2000名开发者关注,某游戏团队利用其快速生成测试场景,将制作周期从数周缩短至数小时。

产业界对混元3D的落地前景充满期待。影视动画公司可借助其生成预演分镜,降低前期制作成本;元宇宙平台通过动态交互能力提升虚拟世界沉浸感;工业领域则开始探索数字孪生应用,如快速建模工厂设备进行仿真测试。为推动生态建设,腾讯同步启动“混元3D开发者计划”,为教育机构与初创企业提供算力补贴及技术培训。

然而,技术开放亦伴随挑战。腾讯在开源协议中明确禁止生成违法内容,并承诺与监管部门共建审核机制。此外,模型对算力的高需求(单次训练需数千块GPU)可能限制中小团队参与,如何通过模型压缩降低资源占用成为下一阶段重点。

分析人士指出,腾讯此次开源策略与微信开放平台构建移动生态的路径高度相似,旨在通过技术底座的开放抢占3D互联网时代的生态主导权。随着全球3D生成技术竞争加剧,这场由巨头引领的“开放实验”或将重新定义AI创新规则——当技术壁垒被打破,生态网络的构建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目前,混元3D模型已吸引包括斯坦福大学、Unity引擎在内的数十家机构参与联合研发,其开源代码与文档可通过腾讯云及GitHub平台获取。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