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新增长点能否撑起百度长期的AI叙事?|智氪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36氪财经 时间:2025-08-21 16:34:05


作者|丁卯

编辑|黄绎达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8月20日港股盘后,百度集团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

整体来看,本季度百度财报表现略超市场预期,尤其是AI相关的新业务更是录得了34%的高速扩张。而对于市场最为关注的AI搜索转型的商业化落地进展,在财报后的业绩说明会上,百度首次透露了二季度已经小范围测试了一部分AI搜索的变现能力,且看到了不错的成果,并明确了AI搜索商业化的路径。这无疑增强了市场对于未来百度业绩重回扩张周期的信心。

那么,本季度来看,百度财报质量究竟如何?AI新业务扩张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未来还值得关注吗?


智能云需求激增带动AI新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大关

收入方面,2025Q2,百度实现总营收327亿元。收入构成上,百度的核心营收为263亿元,爱奇艺收入为66亿元。在核心营收中,在线营销本季度录得收入162亿元,非在线营销首次突破100亿元收入大关,同比增长34%,主要受AI新领域推动下智能云等业务的增长所带动,本季度智能云业务的收入增速为27%。



图:百度单季度营收和利润表现 数据公司财报,36氪整理

利润方面,受AI转型下成本投入持续激增的影响,2025Q2,百度实现经营利润33亿元,其中,核心经营利润为33亿元,对应核心经营利润率为13%;同期,百度的归母净利润为73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核心归母净利润为74亿元,同比增长35%,对应核心归母净利率为28%。



图:百度单季度利润变化 数据wind,36氪整理

整体而言,受搜索AI化改造的阶段性影响,本季度百度的核心广告业绩仍然面临一定压力,但同时受益于AI 高景气的推动,智能云业务持续实现稳步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业务转型下的阵痛。

展望未来,在All in AI的战略方针下,百度的长期表现并不悲观

一方面,随着搜索AI化转型的稳步推进,受益于能力边界的拓宽与商业化路径的拓展,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搜索业务的用户体验与转化效率推动传统在线营销业绩的触底回升。

今年7月,百度搜索进行了十年来最大改版。不仅搜索框升级为了“智能框”,支持超千字的文本输入、图片、语音等多模态提问方式,而且受益于全栈AI 能力的加持,搜索结果也从传统的链接展示转变为结构化答案与任务交付。在AI搜索转型的加速推进下,7月,百度移动搜索结果页中AI生成内容的占比提升至64%。

AI搜索带来的直接利好体现为用户指标的持续改善。根据财报数据,6月,百度APP月活用户达7.35亿,同比增长5%。第二季度,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4%。

而在财报后的业绩交流会中,百度首次披露了AI搜索的商业化路径和商业化进展。百度明确,AI搜索功能能够有效增强用户体验,这有助于一些检索关键词的变现,从而扩大广告库存;与此同时,得益于AI智能体、数字人等创新工具可以更好地将搜索结果与现实世界相连接,提升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推动业务从CPC(广告点击付费)模型过渡到CPS(广告销售付费)模型,为未来提供更大的变现空间。

在业务进展上,百度表示二季度已经测试了一部分AI智能搜索变现能力,并展现出乐观前景。这意味着,如果未来商业化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左右AI搜索对传统在线营销业务的赋能可能就会开始在业绩上有所体现。

另一方面,在AI技术平权的大趋势下,受益于国内稳步增长的AI训练及推理需求以及私有化一体机的部署需求,百度智能云等AI新业务有望迎来持续放量增长,为公司业绩贡献长期的稳定增量。

根据最新数据,在2025年的大模型中标市场中,百度智能云以48个中标项目和5.1亿元的中标金额,稳居“双第一”,并在金融、能源、政务、制造等重点行业中持续领跑。


全栈AI能力是新业务快速增长的底层逻辑

在本季度财报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百度本季度AI相关的新业务营收首日突破100亿元大关,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了34%。



:百度单季度AI新业务表现及变化 数据wind,36氪整理

AI新业务扩张背后,一是,得益于订阅式AI基础设施快速增长下所带动的智能云业务收入扩张。财报数据显示,本季度智能云业务的增速达到了27%。

二是,以智能驾驶为代表的创新业务也迎来不错增长,给新业务增长提供支撑。根据财报披露,今年以来萝卜快跑的全球化持续加速,近期先后与Uber和Lyft达成战略合作,将在亚洲、中东和欧洲部署无人车。 受益于此,萝卜快跑Q2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220万,同比增长148%;截至8月,累计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1400万;足迹覆盖全球16座城市。

那么,百度AI新业务迅猛增长背后的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AI新业务迅猛增长背后离不开百度在AI领域构建的从芯片——云——基础模型——框架——上层应用的全栈能力,这既是百度在AI领域持续拓宽护城河的关键,也是保证其AI业务能够B端有增长、C端持续探索创新的底气所在



:百度AI全栈能力对比 数据各公司官网,36氪整理

在基础设施层,百度以自研的昆仑芯和百度智能云为核心,打造AI战略的核心底座,保证了算力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在模型层,领先的文心大模型打造了云计算的流量入口并构成了重要的生态组成;而坚持模型双开源的策略,连同飞桨等平台共同构建了完善的开发者生态,实现了“以顶级模型吸引开发者、以全栈工具降低门槛、以开源生态反哺技术迭代”的核心路径,推动AI的持续降本增效;在应用层,目前百度在2B/2C端的应用场景布局广泛,在搜索业务自身的流量优势+AI重塑应用形态的提振下,AI产品的护城河持续加深。

反映在商业化层面,在B端,百度以云业务为杠杆撬动相关业务的落地,一方面以全栈AI技术底座构建通用能力,实现解决方案的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则通过多样化的行业特征重构垂直场景的效率,为企业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同时还能兼顾不同行业的个性化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百度的AI技术与商业也形成了正向的循环,借助技术创新打开了更多的利润空间。

凭借着B端商业化的快速扩张,以及领先的AI技术底座,百度有更多的能力在C端应用场景上进行持续探索,从AI流量入口的搜索、百度网盘、百度文库,到定义为个人AI助手的文心一言、文小言,再到数字人的应用,C端场景的不断拓宽,为百度长期的商业化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估值并未充分定价AI增量

综上所述,尽管搜索的AI转型给百度业绩层面带来了短期的阵痛,但百度在AI领域的全栈布局、生态场景闭环与长期投入的战略定力,使得其在AI业务领域的护城河持续拓宽。未来随着AI含量的不断提升,受益于AI对传统业务重塑下的降本增效以及AI新业务体量的持续扩张,长期来看,百度的增长逻辑依然清晰。

从估值上看,截止到8月20日收盘,百度的市值为2144亿元人民币,对应PE为7.8倍,无论是对比公司历史平均水平还是国内外谷歌、阿里等同业公司,整体估值均处在相对较低水平。如果扣除账面上1550亿的净现金,百度实际的市值只有近600亿。2024年,百度扣除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的净利润约180亿元,即便今年传统业务受限下利润会相对有所压力,但目前看,百度实际的估值水平也存在低估的可能。



图:百度估值变化 数据wind,36氪整理

这其中自然反映了市场对短期内百度业务转型所带来的业绩波动的担忧,但另一角度也说明,AI给百度长期业绩带来的想象空间目前并没有被市场充分计价。鉴于此,长期而言,百度的投资价值仍然值得关注,但短期在情绪催化下,仍需要关注业绩拐点的出现。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