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玥彤
教师过剩危机,已经从小学传导到中学了。
近日,全国多地的私立学校频频传出“单方面解聘”的消息。
李萌是贵州某师范类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今年4月,她早早拿到了一所私立中学的offer并签署了三方协议,但在7月,该中学突然通知她:因为学校招生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用不了那么多教师,没有办法录用她了。
广东的一名化学师范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早早商定好的工作被告知需要解除就业协议,“明年9月份才有岗位”。
湖北的求职者王松被通知招生未达预期,可以入职,但是没有班级上课,每个月只能拿1000多元的保底。
已经入职的教师也未能幸免,辽宁一所私立高中的老师在工作半年后,以“学校教师存量过于拥挤,不得不进行人员调整”的理由被辞退。
所有学校给出的理由都很相似——生源不足,学校不需要那么多教师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非只在人口流失、出生率低的省份和城市出现,而是蔓延到了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今年广州民办高中(不含公费班)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总体计划完成率为57.72%,比去年的63.55%又下降了将近6个百分点,有9116个招生学位无人报名。
在杭州,高中统招第二段录取中,有60%的学校未完成招生计划,上民办高中的学生数量在快速缩水。
可以看到,目前出现生源危机的主要为民办中学,为什么会这样?
一方面,这两年国家在大力缓解家长和学生的“普职分流”的焦虑,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不少城市还在拼命改扩建公办中学,就连优质的民办学校也纷纷转公。比如广州,今年广州省市属学校的招生计划增加了1243个,增长率高达10.88%。
另一方面,学历大贬值时代,越来越多的家庭看重升学的性价比,民办中学动辄上万的学费劝退了不少家庭,他们宁愿去职校读一门就业确定性高的专业,也不想上民办中学了。
很快,生源不足、教师过剩的危机,就会从民办学校蔓延到公办学校,这是不可逆的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乔锦忠团队预测,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951.37万,随后加速下降。
到2035年,全国将有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小学教师需求量过剩较大,初中教师会面临先短缺后过剩的情况。
这与近十年出生人口数量息息相关。近十年内,全国出生人口数最多是2016年——1786万人,从2017年以后,新生儿人数就逐年下降(除2024年有小幅回升),2022年开始已经跌破1000万。
2018年出生的孩子在去年和今年陆续上小学,之后小学入学的人数会越来越少。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小学的招生人数已经降至1616万,比2023年减少了261万。
时间再往前推三年,幼儿园率先陷入“关停潮”。2024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有3584万人,连续两年,每年都减少500万人。单单2024年一年,全国幼儿园减少了2.11万所,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减少了24万人。
学校关停潮来势汹汹,大批的教师该何去何从?
目前看,有三条出路。
第一,严格控制教师编制增量。
面对教师超编的现实,不少地区已经开始停止招聘教师。
今年2月,“柔子”(网名)在问政江西官网中,询问自己家乡南昌进贤县的教师招聘计划。三天后教体局就回复她,“近几年因生源呈下降趋势,教师编制数还会减少,2025年不会招聘教师。”
一个月之后,江西万年县也宣布停止招聘英语老师。
“缩编”行动也在全国多地不约而同打响。
比如湖北鄂州市,提前锁死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明确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量不超过8850名,并把核减的小学阶段教师编制500名增核至初中阶段。
江西省教师编制招聘人数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近5年来总体降幅高达84%。
第二,探索“教师退出机制”。
据成都商报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有近10多个省市宣布将探索“教师退出机制”,对“不能胜任”的教师进行转岗、待岗甚至解聘。
但比起“该不该打破‘铁饭碗’”,更难的是“如何打破‘铁饭碗’”,即教师退出机制中的考核维度和标准问题。
第三,教师资源配置调整。
一方面,这是推行“小班制”的契机。
我国目前的标准班额是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22年公布的平均班额为20人。
但长期以来,我国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优质学校都存在学“超额”的情况,存在动辄50多人的超大班。
就在今年6月份,南京市教育局正式提出全面开展新型优质小班制教学实验,全市小学整体参与,让小班教学常态化、制度化。
新型优质小班制教学实验,核心特点是每班学生不超过30人,实现“关注每一个”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说,从前小学两个班的人数,现在可以组建成3个班,需要的老师也会增加。
另一方面,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过剩,而是分布不均,可以将过剩的教师转移到缺口较大的地方去。
比如在城市教师“超编”的同时,广大乡村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还是比较缺老师的,尤其是青壮年老师。
还有这几年老年大学、青年夜校,都无比火爆。但中国社会报指出,目前我国老年大学中,兼职教师比例为91.27%,老年大学教师的缺口仍然很大。
这些紧缺领域,都为“超编”教师提供了另一个发展方向。
人口结构在变化,教育需求在变化,教师过剩的困境,或许是教育结构调整的新起点。
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通缩压力如影随形,普通人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护钱袋子?
我们有份“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你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动向,199元/年,全年48期,帮助大家看清趋势,直达本质的财富信号。
最近恰逢智谷趋势12周年庆!为回馈各位读者朋友,现在订阅,我们还将加赠——
1、《5节宏观分析框架课(音频)》
2、1场《下半年市场展望闭门分享》
扫码入圈,看清趋势,消除迷茫,仅限50个名额。
参考资料:
1.城市财经 破防!民办高校,学生荒来了
2.智谷趋势 近200万教师过剩?今年第一个被打破的铁饭碗出现了
3.封面新闻 多地新聘教师遭学校单方面毁约,皆因招生未达预期
4.乔锦忠 2020—2035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研究
5.虎嗅网 日本教师改革史: 从“铁饭碗”到黑色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