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方便面贵了,雪糕刺客没了,9.9自助火锅来了,BBA降价完又涨价......消费者也懵了,“价格战”并不是个坏事,如今也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这个夏天吃过最贵的雪糕是多少钱?
@江瀚财经视野:冷饮价格降回5元时代。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近日,记者发现多家冷饮批发店,零售商超、便利店,网红高价雪糕的存在感大大降低,平价雪糕成为市场主流。
某家冷饮批发店内,老板告诉记者,今年夏天老冰棍和大布丁最好卖,一天能卖两箱起步,大概100多支,还有一些怀旧风雪糕,售价仅8毛/根,也是十分畅销。中新财经注意到,该店内十几个冰柜中,雪糕的批发价格多在5元以下,部分高端品牌的产品价格在5-10元之间,超过10元的雪糕则鲜有,最贵的则是德芙冰淇淋,50g的雪糕单价15元,批发价也要12元。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雪糕价格降回5元时代,其实是一种市场规律的体现。在过去几年中,部分企业通过大量营销手段,成功地将雪糕塑造为高端消费品,赋予其远超实际价值的品牌形象。
其次,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消费者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往往会更加谨慎地管理自己的消费支出。在冷饮消费领域,这种谨慎态度表现为对性价比的更高追求。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和高价格所带来的感知,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实际价值和消费体验。
第三,雪糕作为一种快消品,其价格属性具有特殊性。快消品通常具有高频次、低单价的特点,消费者在购买时往往更加注重产品的即时满足感和性价比。对于雪糕来说,其基础功能是解暑降温,而非提供高端奢华的消费体验。因此,过高的价格往往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转而选择那些价格更为合理、口感也不错的产品。
——节选自冷饮价格降回5元时代,雪糕刺客终于卖不动了?
自助能有多便宜?
@首席商业评论:各式各样的低价自助形式层出不穷。如9.9元的自助牛肉串串、15元随意DIY的面馆自助、16元现炒自助快餐、29元自助小火锅、49元自助烤肉、50元的面包自助等。
自助餐为何起死回生?笔者经过深入剖析,发现了两大关键驱动力。首先,是消费降级趋势下的理性消费回归。在经济环境的微妙变化下,消费者行为发生了显著转变,对性价比的追求成为主流,价格敏感度大幅提升,节俭消费成为新的生活态度。

这一背景下,新式低价快餐自助应运而生,它们虽在菜品多样性上或许不及传统自助餐,但凭借低廉的价格与超高的性价比,精准捕捉到了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脉搏,赢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自助餐发展报告2024更是佐证了这一点,从自助餐的人均消费变化趋势来看,2022—2024年自助餐的人均消费有下滑趋势。
其次,自助餐赛道的自我革新也是其重焕活力的重要原因。行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不仅在自助模式上实现了多元化,还推动了细分化与平价化的趋势。在自助模式的多元化方面,行业创新层出不穷。从传统的全自助模式,到新颖的半自助模式、分时段自助模式,乃至高度灵活的自助组合模式,每一种模式都精准对接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节选自9.9元平价自助大热,你赚还是商家赚?
今年你吃了多少方便面?
@每日资本论:根据世界方便面协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2019年,中国方便面市场总需求量从462亿份下跌至2019年的414.5亿份。而且,部分媒体曾报道2013年至今,国内市场方便面销量长期处于下跌状态,曾经风靡全国的方便面好像逐渐不香了。方便面会不会像火柴、“傻瓜”相机等一样,被时代淘汰呢?
某种层面上来说,方便面的销量走低,并不是件坏事,恰恰说明国内消费者有了更多、更好地选择。对于这种基本面的结构性变化,即便是方便面本身的产品再有创新,大概率是无法力逆转乾坤。

针对方便面市场的下滑,部分企业已经做出了改变。比如白象方便面就在营养、健康上做文章,“高汤煮面”的“汤好喝”系列,打出了差异化,而3元/袋的平民化价格,让“汤好喝”系列更香了。今麦郎一款“0油炸”的板面,凭借着“40分钟久泡不糟”的卖点刷屏抖音,出货量也一度大增。
但必须提醒的是,方便面作为一个时代的产品,面临着是基本面的结构性变化。这不是几个创新就能解决的问题。类如傻瓜相机,不会消失,但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倒闭,相机已经成了手机基本配置。
对于方便面企业来讲也一样,转型是唯一途径,迅速提升预制类食品的也是方便面企业的当务之急。当然,如果冒险跨界进入其他朝阳行业,也不妨拼一把。
——节选自我就吃个方便面你给我讲哭了
BBA还会贵吗?
@雪豹财经社:BBA退出价格战,雷军也表示看不懂,他在个人微博上写道:“BBA涨价,什么情况?”一个月前的7月12日,“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宝马中国回应称,下半年宝马在国内市场将重点关注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
但这普遍被外界解读为宝马将退出价格战。此后,“BBA涨价”“宝马涨价后来看车的人变多了”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
在燃油车时代,BBA有各自独特的光环。凭借优异的舒适性和操控性,“坐奔驰,开宝马”成为一时的流行风尚,奥迪则有着“灯厂”美誉和“官车”光环。

如今,BBA的品牌光环仍未完全褪去。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4年6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BBA均排在豪华品牌保值率榜单前五。借力BBA打造自己的豪华品牌形象和鼓吹销售战绩,仍是不少车企心照不宣的营销手段。
余承东在近期表示,北汽和华为合作打造的享界S9,定位对标奔驰S级、宝马7系750Li和奥迪A8L。蔚来CEO李斌也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蔚来瞄准的是BBA的市场”,“我们的竞争对手是BBA”。李想曾在去年6月表示,随着纯电车型和其他新款增程车型的交付,有信心在2024年实现总销量超过BBA。
挑战确实也在加剧。2024年上半年,宝马、奔驰和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分别同比下滑4.2%、6.5%和1.9%。豪华车是新锐高端品牌与传统高端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
易车研究院的富豪车市洞察报告分析认为,2024-2026年是AITO问界、理想、腾势、极氪、坦克、岚图等新锐高端品牌立足与发力的关键期,也是BBA等传统高端品牌稳住在华销量、避免价格体系崩盘与重塑品牌价值的关键期。
机构分析师林昭未来对BBA的观察重点是其新能源车型的竞争力,“这是BBA在国内能否重回巅峰的关键”。对于行业中将燃油车比作诺基亚、将智能汽车视为苹果的说法,林超认为,汽车的替换周期比消费电子产品更长,像智能手机替代传统手机的这种颠覆性变革,在汽车行业难以快速重现。林昭预测,即使新能源车型未能在国内取得突破,BBA仍将在国内豪华品牌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毕竟,BBA是活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车企。”
——节选自BBA涨价疑云:谁躬身入局,谁隔岸观火?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