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六年、129亿新元,一笔签下。谷歌和meta的云计算大单,让整个科技圈炸开了锅。两个表面上竞争到死的巨头,一个是“搜索广告霸主”,一个是“社交帝国”,结果在AI的赛道上,居然握了手。这不是儿戏,这是赤裸裸的现实:AI烧钱速度太快,哪怕是meta这种体量的公司,也得低头找“对手”借力。
先把事实摆清楚。根据路透社报道,meta已经和谷歌签下协议,未来六年要用谷歌云的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等,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约129亿新元)。扎克伯格自己一个月前还在高喊“斥资数千亿美元,建AI数据中心”,转头却跑来和谷歌合作。与此同时,meta的资本支出上调到720亿美元,还计划卖2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资产换现金。换句话说,meta要么烧钱速度快到离谱,要么它内部现金流已经吃紧。扎克伯格嘴上是豪赌,手上却在疯狂找子弹。
冲突点在这儿。meta不是没有云,它有自家数据中心,也在狂建AI基础设施。可为什么要用谷歌的云?简单,因为撑不住。AI的算力需求是黑洞,光靠自己搭数据中心不够快,也不够灵活。问题来了,meta和谷歌可是死对头。谷歌手里有YouTube、广告,meta靠Facebook和Instagram抢广告预算。过去几年,两家明里暗里抢用户、抢广告商,杀得刺刀见红。结果现在meta把核心数据业务的一部分托付给谷歌云。商业竞争一回事,算力现实另一回事。扎克伯格知道,他没法在AI时代掉队,哪怕意味着给对手送钱。
再看看谷歌这边的算盘。它的云业务今年二季度营收136亿美元,同比飙升32%,已经成了Alphabet最亮眼的增长点。拿下meta这单,对谷歌云来说,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品牌背书。想象一下,当meta这种巨头都愿意用谷歌云,那其他企业还怕什么?谷歌直接在AI基础设施这场战争里刷了一波“权威值”。云计算本来就是规模经济,越多客户,成本越低,护城河越深。谷歌借着meta的单子,进一步拉开和亚马逊AWS、微软Azure的差距。
影响在哪?第一,AI赛道的“烧钱本质”被彻底揭开。扎克伯格喊得震天响,说要建AI帝国,实际上他也没钱任性。资本支出不断上调,还要卖数据中心资产,已经说明AI的投入远超预期。meta不是唯一的,这其实是整个行业的缩影。AI不是互联网的轻资产模式,而是重资产怪兽。搞AI,不只是算法和模型,而是成百上千亿的硬件投入。谁能扛住现金流压力,谁才有资格谈未来。
第二,科技巨头的“合作与竞争”变得越来越诡异。表面上你死我活,背地里握手合作,这种戏码会越来越多。meta用谷歌云,就是典型案例。微软投资OpenAI,但同时自己也是AI基础设施提供商;亚马逊AWS卖云服务,但也在布局大模型。大家都一边造枪,一边卖子弹。互相盯防,互相合作,最后看谁熬得住。
第三,风险在于数据和战略依赖。meta把部分基础设施放到谷歌云上,等于把命门交到别人手里。这会不会影响未来的竞争?谷歌要不要有朝一日卡脖子?当然现在没人敢这么干,但这种“对手变供应商”的关系,本身就是战略风险。meta可能觉得没得选,算力需求太急,自己盖楼不够快。可这种依赖,可能会让它在未来谈判桌上少几分底气。
关键变量有三个。第一是资金。meta能不能持续融到钱?资本市场买不买账?扎克伯格再怎么吹牛,投资人可不是傻子。烧钱没产出,股价早晚反噬。第二是AI应用落地。AI现在还停留在生成式的炫技阶段,真正的杀手级应用没出来。meta能不能在AI上找到像当年的Facebook或Instagram那样的爆款,这决定它烧的钱是不是有回报。第三是政策和监管。AI耗能巨大,动辄几千兆瓦的算力中心,环保和监管压力不小。如果政府收紧,或者能源供给吃紧,meta和谷歌都可能面临突发打击。
说到底,这场谷歌和meta的大单,不是“和气生财”的故事,而是AI军备赛下的不得不然。meta想继续站在牌桌上,必须花钱买算力;谷歌想在云市场笑到最后,必须接下这种大客户。AI是金矿,但也是无底洞。巨头们表面上在领跑,其实一个个都在刀尖上跳舞。
129亿不是终点,而是序幕。meta的焦虑藏不住,谷歌的野心写在脸上。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更多“敌对合作”的荒诞场景。AI不是某家公司的战场,而是整个行业的豪赌。烧钱,拼命,求生。最后的赢家,未必是砸钱最多的,而是能活得最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