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奥特曼警惕泡沫,但OpenAI或许是最大泡沫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字母榜 时间:2025-08-22 20:28:05



核心观点摘要:

1.作为OpenAI的创始人之一,奥特曼认为AI产业存在泡沫。

2、AI产业的泡沫主要来自用户的AI需求,一旦用户需求减弱,那么AI产业对应的算力和数据就不再是资产,而是压力。

3.归根结底,AI提供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因此就算存在泡沫,也可以正常发展。

4.即使AI泡沫被抽空,其基础设施仍可以保留,以应用于其他产业。

不久前,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作为东家,宴请多位美国AI圈的记者。在这场宴会上,奥特曼分享了他对于AI大模型的现状和前景的一系列思考,认为AI产业已经存在泡沫。

一个记者向奥特曼提问,“我们现在是否正处于一个AI的泡沫之中?”

奥特曼没有回避,没有使用公关辞令,也没有试图重新定义问题的框架。他的回答简单、直接。

“是的。”他说。

他认为,从投资者对AI的整体过度兴奋来看,所有AI从业者都处在一个泡沫里。但他紧接着又说,AI也是很久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

两件看似矛盾的事情,在他看来可以同时为真。

硅谷仍处于构建一项变革性新技术的早期阶段,就像曾经的互联网一样,它将催生出能够持续增长和繁荣几十年的成功新企业。但与此同时,也正如在互联网泡沫中发生的那样,会有一些根本说不通的公司出现。

“三个人,一个想法,就能以几百亿美元的估值获得融资。”奥特曼这样描述着他眼中的AI圈,“那不是理性的行为。有人会在那里被烧得很惨。”

就在他发出泡沫警告的同时,有传言称,OpenAI正计划融资60亿美元,估值将达到惊人的5000亿美元。如果成功,OpenAI将一举超越SpaceX,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非上市公司。

OpenAI并未披露其营收规模。今年3月,多家媒体报道称,OpenAI 预估其 2025 年营收将达到 127 亿美元,相比 2024 年营收(37 亿美元)增长243%。

以127亿美元的年营收,撑起5000亿美元的估值,或许只有OpenAI才能拥有如此高的“市梦率”。奥特曼认为AI行业存在泡沫,但最大的泡沫或许正是OpenAI自己。

01

在OpenAI其他高管看来,自家公司并不会被奥特曼的“泡沫论”所拖累。

8月22日,OpenAI CFO萨拉·弗莱尔(Sarah Friar)接受采访,记者将奥特曼当时更多关于AI泡沫的话转述给了她。



弗莱尔对奥特曼的这些话做出解释,并且试图为公司的巨额支出和高估值提供一个更理性的解释。

她认为,OpenAI拥有多元化的客户基础,这可以保护公司免受市场潜在的广泛冲击。她说:“你不希望客户高度集中,那才是泡沫发生的时候。”

她还认为,许多普通人尚未意识到AI的真正潜力:“现实是,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如何用它来做最基本的事情。”

在弗莱尔看来,OpenAI的产品需求旺盛,在更大、更多的数据中心上进行巨额投资,合情合理。

她将数据中心比作房地产。“现在,我们正处于房地产市场的初期,只有富裕的人才买得起房子,”她说,“对于像我们这样处于早期、正在建立业务的公司来说,我们希望能够随着时间推移,拥有那栋房子——拥有所有的基础设施。”

但是,如果AI的使用增长放缓,或者用户对现有AI模型的热情减退,那么OpenAI和竞争对手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持有了大量贬值“房产”。就像许多在房地产泡沫顶峰时期购房的房主一样,他们可能会被这些昂贵的资产所拖累。

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发生次贷危机,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所有人都相信房价会永远上涨时,泡沫随之形成。如今,如果所有人都相信,人们对AI的需求会无限增长,那么这块市场也有可能形成泡沫。

更大的挑战是,整个科技行业都在为这个泡沫添砖加瓦。

过去几年,微软、亚马逊、Alphabet和meta等科技巨头大幅增加了资本支出,以推动AI基础设施的建设。今年,这些公司的资本支出预计超过2000亿美元。

正如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亚历克斯·塔巴罗克所说:“我们为AI建造家园的速度,比我们为人类建造家园的速度还要快。”

02

对于AI泡沫,奥特曼心知肚明。

他曾对记者说,当前的狂热与互联网繁荣时期如出一辙,公司的估值建立在承诺而非利润之上。

他预言,“有人会损失惨重”,但他又保持着乐观,认为幸存下来的公司将重塑整个经济。显然,OpenAI将是幸存者。


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奥特曼是这场泡沫清醒的批评者,也是最大的制造者。他警惕泡沫带来的非理性和破坏性,但也需要AI泡沫来为OpenAI的宏伟计划融资。



在这场资本盛宴中,奥特曼本人几乎得不到任何经济利益。他在OpenAI不持有股权,年薪为76001美元。

这个独特的状况,源于OpenAI最初是一家非营利研究实验室。至少在明面上,奥特曼不是为了财富而工作,这让他的“泡沫论”听起来更加真诚,但也让他与这个庞大商业帝国之间产生了一种疏离感。


2月上任的OpenAI人力资源主管茱莉亚·维拉格拉,今天宣布离职,任职期刚满半年。这起人事变动,发生在整个行业的顶尖人才争夺战中。

奥特曼对此表示,这是他职业生涯中见过的“竞争最激烈的人才市场”。他认为,为了留住人才并支撑日益庞大的开支,公司必须不断证明其增长神话。


因此,光是GPT-5还不够,他必须实现心中通用AI(AGI)的愿景,需要近乎无限的计算资源,换句话说——钱。他对具体金额没有明确规划,只是希望在AI基础设施上投入“数万亿”美元。

这个数字已经超出传统风险投资的范畴。为了筹集这笔资金,奥特曼说OpenAI正在努力设计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但他没有提供细节。

03

除了奥特曼,OpenAI本身也是AI泡沫的塑造者。

OpenAI严重依赖其合作伙伴,特别是微软和云服务提供商甲骨文,来分担建设数据中心的财务成本。而根据公开消息,微软已经向OpenAI投入接近140亿美元。

此外,奥特曼与微软、甲骨文合作的“星际之门”(Stargate)AI基础设施项目,旨在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计划未来四年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

奥特曼将“星际之门”视为推进通用AI所必需的步骤,但资金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他推动创新模式,比如利用核能或组建全球财团,以避免传统风险投资的陷阱。

弗莱尔透露,银行和私募股权公司也开始“走上谈判桌”,愿意为OpenAI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债务融资,“这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下一条路径。”

同时,她也补充道,OpenAI正在“深思熟虑”地考虑,除了债务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有趣、新颖的方式”来实现融资。

奥特曼承认,不久前发布的GPT-5让一些人感到失望。他承诺提供定制选项,但这需要时间,而投资者的耐心是有限的。如果产品的迭代速度或质量无法持续满足市场的渴求,那么对算力的需求增长曲线就可能趋于平缓。届时,那些耗资千亿、万亿美元建造的数据中心,就可能从宝贵的资产变成沉重的负担。

对于奥特曼来说,唯一的好消息在于,微软等投资者认为,尽管泡沫真实存在,但与21世纪初的互联网崩盘相比,当前的情况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一场全面的、毁灭性的崩溃可能不会立即发生。

最关键的区别在于,AI已经拥有了应用场景,以及正在浮现的真实收入来源。而在互联网泡沫时期,许多公司仅仅是拥有一个域名和商业计划书,其商业模式完全未经证实。

今天的AI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例如辅助诊断、药物研发)、金融行业(例如风险评估、算法交易)以及各行各业的自动化流程中。这些应用被称为tangible applications(有形应用)是其与互联网泡沫时期最大的不同。这种有形性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基本盘,使其不至于像当年的互联网公司那样,一旦概念破灭就一无所有。

这些有形应用正在创造切实的经济价值,并为AI公司带来了收入。OpenAI的37亿美元年收入与5000亿美元的估值相比显得微不足道,但这毕竟是真实的、正在快速增长的收入。

弗莱尔认为,OpenAI未来可能会定位为AI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这意味着,除了向终端用户和开发者销售模型API之外,OpenAI还可能直接出售其庞大的算力和基础设施。

如果这一设想得以实现,OpenAI将不仅仅是一家产品公司,更会成为一个类似于亚马逊AWS或微软Azure的平台型企业,为整个AI生态系统提供基础动力。这将极大地拓宽其收入来源,并增强其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

奥特曼对未来抱有极为乐观的愿景。他预测,到明年,ChatGPT处理的对话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之间对话的总和。这一预测无论能否实现,都揭示了他对AI技术渗透日常生活深度的极致想象。



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那些被过度投资的光纤网络并没有消失。虽然许多投资这些光纤的公司破产了,但这些基础设施为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时代铺平了道路,成为了新一轮增长的基础。

与之类似,即使当前的AI应用泡沫破裂,今天投入巨资建设的数据中心和计算集群,也可能作为一种“遗产”存留下来,为下一代更强大、更普惠的AI技术的出现提供必要条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