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又降了!平安银行“溃败”继续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杠杆游戏 时间:2025-08-23 08:09:03

我的好朋友:闺蜜财经



图片由AI生成


撰文|杆姐&编辑|爱丽丝

平安银行,这艘曾经高速航行的零售战舰,似乎仍行驶在充满挑战的深水区。

2025年8月22日晚,平安银行如期披露上半年业绩报告。作为第一位“吃螃蟹”的股份制银行,平安银行这个头开得并不是很好:因为营收、利润依然深陷“双降”困局。

这家中国股份制银行中最具特色、曾以“零售之王”光环加身的银行,2025的上半年让人有点着急。

1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93.85亿元,同比下降10.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8.7亿元,同比下降3.9%,继续延续一季度的“双降”趋势。

略好一点的是,上半年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降幅相比一季度都有所缩窄,这说明二季度的降幅低了些。


先说营收,杠杆游戏看到,上半年平安银行营收下滑一大原因是净利息收入减少,这部分营收期内同比下滑9.3%至445.0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约64.1%,比去年同比有所增加。

净息差是银行业的“生命线”,也是平安银行2025上半年业绩异动的核心矛盾点。上半年1.80%的年化净息差,不仅同比降16个基点,环比一季度的1.83%也再降3个基点。这背后是整个银行业共同面临的世纪难题——净息差的持续收窄。

基于此,上半年平安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几乎全线“溃败”,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4.03%,跌76个基点;个人贷款收益率下降86个基点,企业贷款收益率下降56个基点。

平安银行曾经引以为傲的零售业务“瘦身”仍在继续。上半年个人贷款余额下降2.3%,信用卡应收账款锐减9.2%,消费性贷款收缩3.5%。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占比从50.7%降至44.8%,利润贡献占比从7.0%骤降至4.0%。


好在负债端的成本控制有降低:上半年平安银行吸收存款平均付息率1.76%,下降42个基点。

利息收入承压之下,非利息收入被各大银行视为穿越利率周期的“第二增长曲线”。

然而,平安银行上半年的非息收入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报告期内,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27.39亿元,同比下降2.0%。

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是资本市场波动,影响了其核心战略之一的财富管理业务。居民投资意愿趋于保守,导致基金、保险等代销产品收入减少。

二是宏观经济环境下,居民消费意愿尚未完全恢复,这直接影响了信用卡等业务相关的交易手续费收入。

尽管平安银行一直致力于打造强大的财富管理平台 但现实的骨感表明,这条“长坡厚雪”的赛道,走起来并不轻松。

2

在收入端“开源”不利的情况下,平安银行在“节流”上做足了文章,这成为财报中为数不多的亮点。

2025年上半年,其业务及管理费用为192.06亿元,同比下降了9.0% 。同时,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计提194.5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6.0%。


财报里杠杆游戏看到,费用的压降和减值计提的减少,是平安银行利润降幅(-3.9%)远小于营收降幅(-10.0%)的关键原因。

然而,这种“以丰补歉”式的利润调节也存在其B面。

一方面,减值计提的减少,需要建立在资产质量持续稳健的绝对信心之上;另一方面,过度压缩成本可能会影响对未来的战略性投入,如科技研发和人才储备。这是一种短期财务表现与长期竞争力之间的艰难平衡。


资产质量方面,平安银行有点喜忧参半。

一方面上半年平安银行不良贷款率1.05%,较上年末微降 0.01 个百分点,看似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但拆分结构后如下图可见,有点“个人贷持续改善、企业贷风险抬头”的分化格局。尤其是房地产相关贷款的不良率上升,成为潜在风险点。


在营收利润双降的背景下,平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却不降反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31%,一级资本充足率10.85%,资本充足率13.26%。

这种“逆势提升”反而需要警惕,因为它反映的很可能不是资本创造能力的增强,而是风险资产扩张的放缓。

当银行不敢投放贷款、不愿承担风险时,资本充足率自然提高。


从风险抵补能力看,平安银行的“缓冲垫”有所变薄。上半年其拨备覆盖率238.48%,较2024年末降12.23个百分点,虽仍远高于130%的监管红线,但较2023年末的277.63%已累计下降39.15 个百分点;拨贷比2.51%,也较上年末降0.15个百分点。

3

与过去几年动辄双位数左右的资产增速相比,平安银行上半年的规模扩张显得更为“克制”。

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资产总额5.87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8%;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3.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


当宏观变量不见反转,银行只能向内求生。

银行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价值主张,找到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生存之道。这可能意味着业务结构的调整、客户策略的变化、盈利模式的转变,甚至是组织架构的重塑。

在杠杆游戏看来,平安银行的特殊性在于其业务结构:零售业务占比较高,而零售贷款收益率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下降幅度更大。这使得平安银行在本轮周期中受伤更重,调整也更剧烈。

但平安银行也有其独特优势:综合金融模式的协同效应正在发挥,科技能力的长期积累可能在未来兑现。只是这些“慢变量”能否跑赢“快周期”,仍是未知数。

总之,目前平安银行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战略十字路口。单纯的“节衣缩食”无法赢得未来,如何顺利穿越周期、在息差收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增长,才是王道。

本文未标注出处的图表,均源自企业官网或公告,特此说明并致谢

为杠杆游戏提供版权及法律服务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系杠杆游戏创作,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另,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杠杆游戏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用户据此进行的一切投资,请自负责任。文章如有疏漏、错误欢迎批评指正。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