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阿里京东美团……紧箍咒来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博闻财经 时间:2025-08-23 12:19:22

原创 刘博团队

对于阿里、京东、美团等大平台来说,一道空前的“紧箍咒”发布了!

这就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的《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从今天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9月22日。



这个征求意见稿,直击近年来大家在大平台消费或者开店遇到的痛点问题,比如大数据杀熟、促销的价格数据不真实透明、商家没有自主定价、不服从平台店铺就被限流或屏蔽等。

比较重要的规定有:

1、平台内经营者(商户)在不同平台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依法自主定价。平台经营者(大平台)不得采取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项目、扣除保证金、削减补贴或优惠、限制流量、屏蔽店铺、下架商品或者服务等措施,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价格行为进行下列不合理限制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比如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商户)降价或者以让利、返现等方式进行促销,要求在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得高于在其他平台的价格等。

2、平台经营者(大平台)向平台内经营者(商户)收费,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经营成本,基于服务协议、交易规则等,充分考虑平台内经营者经营状况,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并公示,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平台经营者不得对平台内经营者收取不合理费用。

3、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不得违反《价格法》第十三条规定,在标价之外加价、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4、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对不同交易条件的消费者实行不同价格的,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开相关规则,如有变动应当及时更新。

5、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开展价格促销活动,应当以方便消费者认知的方式标明促销价格或者价格促销规则,并遵守以下规定:(一)在页面显著位置公示促销规则、活动期限、适用范围等;(二)真实标明折价、减价基准;(三)通过积分、礼券、兑换券、代金券、预付款等折抵价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标明计算的具体办法。

6、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不得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以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临期商品等商品,或者有正当理由降价提供服务的除外。

7、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没有正当理由,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基于支付意愿、支付能力、消费偏好、消费习惯等信息,运用数据和算法、平台规则等手段,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8、 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不得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利用平台规则、数据和算法等手段,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消费者合法利益。

9、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不得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利用以下手段,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捏造货源紧张或者市场需求激增信息并散布;捏造其他经营者已经或者准备提价信息并散布;散布信息含有欺骗性用语或者诱导性用语,推高价格预期;强制搭售商品,变相大幅度提高商品价格等。

10、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提供应急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服务,应当合理制定价格。

近年来,小商户、普通消费者对大平台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槽点也越来越多,核心问题都跟价格有关。

比如实体商家、制造业普遍吐槽,大平台是造成价格内卷的重要推手,不仅让大量实体店倒闭,也让制造业、餐饮业等利润越来越微薄。

但另一方面,消费转移到线上是无可逆转的大趋势,这需要监管部门在市场各方之间维持平衡,避免一方做大、盘剥另外几方。

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而出台的背景,还跟国家反内卷、去落后产能,打破通缩预期有很大关系。

比如央行多次亮出底牌,要继续降准、降息,以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此次大平台的价格管理新政,也有这个目的。

如果说前一段时间约谈外卖企业,制止外卖价格战是第一波;这次公布价格规则,则是第二波。

受益者,当然是小商户、普通消费者。这些群体,在大平台面前是非常弱小的,基本上没有谈判空间。

如果你经常打车,就会知道:遇到繁忙时段、下雨的时候,想在机场、火车站叫网约车难度较高,平台要求你不断加价。

前两天笔者就遇到一次,上车后跟司机吐槽,结果司机说:他们没有感觉到繁忙,每到这种时候平台往往故意制造供需紧张的氛围,要求乘客加价,乘车费用动辄翻倍。而司机能分到的红利不多,大部分被平台吃掉了。

如果你有两部手机,一部是苹果的,一部是国产比较便宜的手机,去APP里查询酒店价格,大概率是不一样的。用苹果手机的人,往往要“享受”更高价格。

笔者此前还在某平台遇到一个奇葩现象:由于订酒店的时候平台失误,给了我一笔补偿。从此往后相当一段时间,用我的手机查询酒店价格,就比其他人高不少。也就是说,这个平台准备把给我的补偿,暗中加倍赚回来!

普通消费者、商家很难对这种做法取证,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最好能强制接入平台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否则,只发一个规定,很难落到实处。

这个“价格紧箍咒”对大平台构成利空吗?

短期看,有那么一点,至少他们会变得更规范一些,不敢那么明目张胆欺负小商户和消费者了,赚取的黑钱将有所减少。

中长期看,这有利于维持市场正常秩序,让大平台走得更远。如果大平台乱搞,一直无法监管,只能让消费者心生反感,不利于线上消费的长远发展。

希望价格新规发布后,监管部门能全面“上手段”,用大数据、云计算来把监管落到实处。如果没有技术手段,大数据杀熟、制造供需紧张假象乱涨价等现象,是无法真正治理的。

根据这份文件的界定:本规则所称平台经营者,是指提供网络经营场所、交易撮合、信息发布等平台服务的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所以,类似拼多多、滴滴、携程、货拉拉等,也都被包含在内。

下周,互联网平台类的股票会因为新规而普遍下跌吗?

应该不会,即便下跌幅度也不会大。当前大平台的股票普遍存在低估。这个政策出台的时机比较好,如果股市在4000点或4500点以上,就很难说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