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eVTOL技术路线之争 复合翼与倾转旋翼引领低空经济竞逐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08-23 14:07:20

环球网

随着低空经济浪潮席卷全球,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城市空中交通系统的核心载体,正迎来关键技术路线的激烈竞逐。在多种构型中,复合翼与倾转旋翼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技术方向,不仅同时亮相于多数主流厂商的产品线,也代表着当前eVTOL领域最主要的设计与发展路径。


图:御风未来M1于上海成功首飞官方资料图

根据SMG Consulting发布的《全球eVTOL厂商先进空中交通现实指数》,截至2025年6月,在全球31家重点整机企业中,复合翼构型占比约42%,倾转旋翼则以35%的份额紧随其后。尽管多旋翼等其他类型同样存在,但由于复合翼与倾转旋翼在技术成熟度与应用潜力上的显著优势,它们已成为产业与资本关注的焦点。

从国内制造商来看,复合翼背后是峰飞航空、沃兰特、御风未来、览翌航空、亿维特等多家企业;倾转旋翼背后则是沃飞长空、时的科技、零重力、倍飞智航、华羽先翔等一众主机厂。

复合翼eVTOL采用“垂直起降与水平巡航两套系统独立工作”的设计理念。其最大优势在于系统分离所带来的高可靠性与良好的气动效率。

在安全性方面,复合翼通过独立的升力系统与推进系统实现功能解耦。如在飞行过程中遭遇风切变、紊流或系统故障,该构型可快速启动备用升力单元,实现空中悬停或可控下降,极大提升了复杂城市环境中的运行韧性。尤其相比倾转结构所需数秒乃至数十秒的模式切换时间,复合翼几乎可实现“瞬时响应”,在应急场景中优势明显。

此外,复合翼在能效方面表现突出。航程方面,复合翼也表现更优。峰飞航空和御风未来等厂商均公开表示,复合翼在吨级eVTOL的续航能力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倾转旋翼eVTOL则被誉为“空中变形金刚”,通过机械倾转机构实现动力单元由垂直向水平方向的过渡。其最大亮点在于所有动力组件全程参与飞行,避免了停转桨叶带来的阻力,因此可实现更高的飞行速度。

时的科技创始人黄雍威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倾转旋翼不仅在速度上领先,还具备较强的载重能力和更清晰的适航审定路径,尤其适合短途通勤与高端旅游市场,具备较强的商业可行性。

然而,倾转旋翼也面临机械复杂度高、故障率潜在上升的挑战。其倾转机构、变桨系统等机械组件需采用多重冗余设计(如双电机、双控制器和机械备份)以符合适航安全标准。此外,在200–300公里典型航程范围内,其重量与控制优势并不显著。

综合来看,复合翼与倾转旋翼在当前阶段仍处于并行发展、各有侧重的状态。复合翼在安全性、航程与运维成本方面表现更佳,更适合大规模、高频次的城市空中交通网络。而倾转旋翼则以速度和载重能力见长,适用于对时间敏感或具有特殊载荷需求的场景。

目前,行业的共识在于,eVTOL仍处于技术攻坚与适航取证的关键时期,尚未有任何单一技术路线能在所有维度超越对手。真正能够胜出的方案,必将是在安全、性能、成本及商业落地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的产品。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