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辰储能港股IPO上市之际,来自宁德时代的“狙击”进一步升级。此前A股IPO启动之后,宁德时代也曾拉开了一轮“狙击”。从对高管和技术人才的竞业限制诉讼、起诉不正当竞争、传闻高管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到专利侵权,宁德时代对海辰储能拉开了一场持续两年多,并在IPO时刻加码升级对海辰储能的四次“狙击”。
公司IPO之时,遭遇竞争对手狙击是常有之事,核心就是在上市路径上制造麻烦,延缓或破坏其正常的上市进程,证监会和交易所也早有关注该类现象的持续存在。而事实上,在储能领域,不止于海辰储能,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储能企业在IPO之际,都曾被宁德时代以“涉嫌不正当竞争”、“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等推上被告席。
但从结果看,尽管面临宁德时代诉讼,中创新航、瑞浦兰钧都在港股上市成功。这既凸显了港股注册制下对IPO企业只要充分披露下的开放态度,也证明不管是A股和港股,尤其是国内监管机构,都在鼓励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而市场投资者也对此商业竞争的负面影响有容忍度甚至见怪不怪。
从过往港股IPO企业上市进程来看,尤其是在当下更需要创新创业者搅动经济活力、推动科技创新来看,只要对公司信息进行充分披露,海辰储能的上市也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但市场的疑问在于,海辰储能犯了多大的事,为何宁德时代要如此花大力气连续数年“狙击”海辰储能,甚至升级至报案抓人?海辰储能又到底有多大能耐,让宁德时代穷追不放?是宁德时代携资本以垄江湖、力保行业老大之位?还是感受到了来自海辰储能的产品技术乃至市场份额威胁?
海辰储能IPO
宁德时代升级“狙击”
2025年3月25日,海辰储能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但在今年7月,对海辰储能的“狙击”升级,即宁德时代就商业秘密侵权问题向宁德市警方报案,海辰储能一名冯姓高管因此被警方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虽然该案目前仍等待最终的司法判决,然而这给海辰储能带来很多负向舆论。
面对宁德时代的多次“狙击”以及引发的舆论狂潮,8月4日,海辰储能发布了《关于近期网络谣言等不实信息的严正声明》,声明中,海辰储能回应了市场上的舆论焦点,指出其中多处信息存在严重失实。
对于高管冯谋涉嫌商业秘密侵权,海辰储能表示:网传的涉案“复合集流体技术”,经专业的第三方鉴定,该技术为公众所知悉,不具秘密性,因此并不构成“商业秘密”。并且未在任何产品上使用过该技术,相关纠纷不会产生经营影响。目前,该案件仍在调查中,我司将继续为冯先生及其家人提供支持与帮助,也相信法律最终会还其公道。
同时,对于不正当竞争的诉讼,海辰储能回应,目前未有任何法律有效文书认定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将会通过法律途径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经历种种风波,吴祖钰内部发布公开信,讲述了海辰储能发展成长的过程,显示了海辰储能直面竞争的底气,同时呼吁行业理应回归良性竞争,共同守护新能源行业的健康生态。
这是海辰储能正式宣布IPO上市以来,宁德时代对海辰储能的第四次“狙击”了。2023年7月,海辰储能与华泰联合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向厦门证监局提交A股上市辅导备案,旨在成为“储能电芯第一股”。
仅2个月后,宁德时代就以违反竞业协议为由起诉吴祖钰,最终由吴祖钰老婆林秀华代为支付100万元违约金。同年11月,宁德时代起诉另一位员工张敏违反竞业协议,再次涉及海辰储能。
值得一提的是,吴祖钰曾在宁德时代工作。2011年,硕士毕业的吴祖钰加入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工程师。在宁德时代担任工程师期间,为宁德时代在锂电池技术突破上作出了一定贡献。2019年2月,吴祖钰从宁德时代离职,继续投身储能行业,创立海辰储能。海辰储能创立后,有部分高管也都曾在宁德时代任职。
张敏曾就任宁德时代的电芯系统工程师,离职后加入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而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在2020年6月与海辰储能签了合作关系,为其提供引才、育才、研发等服务。
受各种政策收紧、竞争对手狙击等各方面影响,海辰储能于2024年初终止A股计划,理由为“根据最新企业发展战略”,并于今年3月宣布港股IPO。
今年6月,宁德时代又以不正当竞争纠纷为由,起诉海辰储能及其实控人吴祖钰,以及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珠海市海辰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等8名被告,该案将于8月12日开庭审理。
竞业限制是行业巨头们普遍对员工离职后奔赴竞争对手或离职创业的杀手锏。有些公司不管劳动者是否接触商业秘密等保密事项,无差别地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高额违约金,严重限制了劳动者的择业权。竞业限制也已然成为创新创业活力的灭活剂。
这一点就连最高法也看不下去了,7月31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明确竞业限制不得滥用,非涉密人员签约不生效,该《解释》将于9 月 1 日起施行。
然而没想到的是,在海辰储能港股IPO的关键时刻,宁德时代第四次“狙击”海辰储能,绕开“竞业限制”的普通民事诉讼,更是以“泄露商业机密”报案立案,宁德警方则快速抓人。
6年跃升全球第二
海辰储能撼动宁德时代引来“狙击”?
商业领域的诉讼与纠纷,往往能从行业竞争格局上找到蛛丝马迹。
宁德时代是新能源行业的巨头,在动力电池方面有着绝对市场龙头地位。近年来为了提升企业发展,加快新能源产业的布局深化,宁德时代将储能作为了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储能被称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众多的企业都在向储能布局,部分企业挑战着宁德时代在储能市场的地位。
在宁德时代“狙击”海辰储能前,宁德时代曾起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
比如,中创新航从宁德时代手中拿下了广汽集团和小鹏等客户,争夺动力电池市场。2021年7月,宁德时代宣称向法院起诉中创新航专利侵权。涉案专利涉及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共计五项,涉及正极极片及电池、防爆装置等技术。宁德时代要求中创新航停止制造和销售上述侵权产品,并向其索赔1.85亿元。
中创新航迅速回应,强调其产品均经过严格的知识产权风险审查,并坚持自主研发,确保不侵犯他人权益。
2022年3月,中创新航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年内上市。在IPO关键时刻,宁德时代又给了中创新航“一刀”,再次诉讼索赔金额从1.85亿元提高到5.18亿元。
面对宁德时代的“狙击”,港交所在2022年10月还是放行了中创新航。
IPO成功后的中创新航实现了快速发展,2024年,其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排名第四,超过了松下,海外市场增长近300%;储能领域,中创新航出货量也来到了全球第6位,不断向宁德时代发起挑战。
事后来看,如果中创新航因为宁德时代在其IPO之际狙击成功,可能就没有现在海外市场增长300%的中创新航,中国新能源出海的格局也会被改写。
与中创新航在动力电池领域形成对宁德时代的冲击类似,海辰储能则在储能领域成为宁德时代的强劲追赶者。
海辰储能2019年成立,至今也就6年时间。虽然公司成立时间短,但是发展速度却很快。
根据海辰储能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公司储能电池销量分别为3.3GWh、15.6GWh、28.3GWh,2024年销量是2022年的8倍之多。
Cnesa 储能产业研究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海辰储能的储能电芯全球出货量排在第5位,2024年,海辰储能的出货量已经跃升到了第3位,距离宁德时代只差两个身位。
储能电池销量增长,海辰储能的业绩也快速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的营收从36.15亿元,增长至129.17亿元,两年时间增长2.6倍;毛利从4.1亿元增长至23.09亿元,公司在2024年也实现扭亏为盈,盈利达2.88亿元。
为了进一步发展,海辰储能还在加快扩张脚步。海辰储能在厦门和重庆拥有两大生产基地,并且在山东菏泽建立第三座生产基地。按照公司的愿景,到2026年,将设计产能提高到100GWh,成为储能江湖绝对的头部企业。
2025年上半年,研究机构Infolink的统计数据,全球储能电芯出货排名中,宁德时代位居榜首,海辰储能已经跃升到了第二位,直逼宁德时代家门。
海辰储能的“快”不仅体现在出货量、产能上,其全球化布局也迅速,特别是在欧美市场。
2022年,海辰储能首次亮相美国RE+展会后,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将海外市场从0做到了30多亿的规模。2024年,海辰储能海外市场收入达37亿,暴增28倍。
2025年以来,海辰储能也在加快全球化布局。据Saudi Gulf Projects消息,海辰储能在8月17日拿下了沙特26亿元的大单,进一步开拓中东市场。
此外,海辰储能2025年对外公开的订单中,海外市场还有巴基斯坦、德国、西班牙等,国内市场也与三星物产、智光储能签署合作协议。国内和海外市场扩张同步加速。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全球独角兽榜》,海辰储能以250亿估值上榜,成为厦门唯一上榜的独角兽企业。
宁德时代曾经“狙击”的中创新航、瑞浦兰钧都没受影响,完成了IPO上市。若海辰储能成功上市,公司追赶宁德时代的步伐将更快。
由此来看,宁德时代“狙击”海辰储能,能够合理解释的就是,海辰储能的发展速度,让头部企业感到了紧张。如果海辰储能不能完成港股IPO融资,其新的产能扩张和技术创新无疑受到影响。
在海辰储能董事长吴祖钰公开信中提到:实打实的硬核突破,4000多项专利构筑起的技术护城河,尤其在长时储能领域的领先布局,让我们更有底气直面市场竞争,可能也让个别同行感受到了威胁与压力。
这其中的最后一句话,耐人寻味。
从中创新航到海辰储能
中国新能源市场需要更多创新者
我国在2020年明确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储能产业的有力支撑。
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新型储能在新兴产业中的快速发展地位,将其定位为能源转型的战略引擎,推动行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在经历了2018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迅猛发展之后,储能市场遇冷整体回落。2019年,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熔融盐储热在内的全球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为182.8GW,年增长率为0.99%;其中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为8089.2MW,年增长率22.1%,2018年增长率达126.4%。
在储能行业遇冷时候,吴祖钰从宁德时代出来,开始创立海辰储能。而此时宁德时代的重心还是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2019年储能系统带来的收入为6.1亿元,占营收比为1.33%。
从这个视角来看,海辰储能和宁德时代似乎在同一起跑线上。
此外,两者还有共同点是,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行业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专利技术,推动了行业发展,同样海辰储能也推动了储能行业的发展。比如,海辰储能在行业内率先推出首款适配长时储能场景的1175Ah储能电池,开启长时储能规模化应用的新阶段。
从这个视角来看,海辰储能和宁德时代都是新能源行业的推动者、建设者。只不过,在发展的过程中,海辰储能的速度让龙头宁德时代感到了压力,宁德时代开启了“狙击”。
宁德时代的“狙击”和其他行业巨头用的方式大同小异,“不正当竞争,知识专利保护”以及人员的竞业协议。不正当竞争的诉讼,知识的保护一方面来看,给了中小创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逼迫企业加强技术的自主创新。
当然,如果海辰储能员工确实是窃取了宁德时代的商业秘密,并应用于商业而获利,且司法最终认定了,则自然是应该受到处罚并引以为戒。只是,一切都还有待真相。
但即便有如此的纷争,海辰储能的技术实力依然是令人行业震撼的。海辰储能董事长的公开信中提到,海辰储能成立以来,不断加强自主创新技术,4000多项专利构筑起的技术护城河。
另一方面来看,不正当竞争诉讼如果滥用,可能使得中小企业疲于应付,客户与市场信心受到影响,最终给企业带来毁灭性打击。
从竞业协议来看,通过竞业协议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自身的利益,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然而也可能带来人才流动性的降低,行业竞争力的整体下降。如果依赖于竞业协议,大型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如何提高自己基于业务和技术创新的生产力,而是把大量精力投入在复杂而苛刻的竞业限制与“官司”上。
好在滥用竞业限制的乱象有了新变化。2025年7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做出最新司法解释,遏制竞业限制协议“滥用”,保障人才有序流动。此次司法解释明确了竞业限制条款不生效或无效的情形。
整体来看,每一个创新创业企业的崛起,都必然会带来行业新的竞争格局变化,这也很容易引发价格战、专利战、人才战甚至升级为借助司法力量进行相互打压。海辰储能的快速发展和崛起,确实会让宁德时代这样巨头感到压力,竞争和暗战也在所难免。
竞争在市场经济是应有之义,但当下经济更需要活力更需要创新也更需要公平竞争,在中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情况下,更需要警惕携资本以垄断行业、打压行业创新者。
凯撒的归凯撒,商业的归商业。任何一个行业都应该回归到服务和产品本身,尤其是科技制造业要回归到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能力本身,通过良性竞争推动自身和行业发展,而不是从行业竞争走向行业内卷,从行业内卷走向行业内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