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燕翔:股债跷跷板——经验与启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时间:2025-08-25 00:18:55

燕翔、石琳(燕翔 系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核心结论

“股债跷跷板”效应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近期权益市场火热,债券市场回撤调整,7月2日至8月21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低点1.64%一路上行至1.77%,累计调整13.5个bp,收益率变化率8.2%,本文结合历史股债跷跷板行情对当下进行分析展望。

股债跷跷板现象实际较普遍。以2010年至今数据计算万得全A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滚动相关系数,得到股债跷跷板效应出现概率(即股牛债熊、债牛股熊,相关系数为正)为59.5%,股债同向变动的概率(股牛债牛、股熊债熊,相关系数为负)为40.5%,股债跷跷板现象实际较为普遍。

自2010年以来至今,A股市场已经历23轮较显著的完整“股债跷跷板”行情,14次股牛债熊,9轮债牛股熊。14轮股牛债熊中,万得全A涨幅均值为19.3%,中位数为13.5%,同期10年国债收益率在每轮行情中平均上行39个BP,中位数为27个BP,收益率变化率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3.9%/9.6%。

历史历次股债跷跷板的背后成因各不相同,聚焦市场关注度更高的股牛债熊行情,可将其成因分为大致三类:(1)经济预期边际向好,货币政策收紧;(2)基本面预期较大扭转;(3)权益流动性牛市,赚钱效应吸引下债市短期扰动。

总结来看,当前国内货币政策延续宽松态势,我们认为市场本轮股债跷跷板行情与2014年底至2015年上半年较相似,属于权益牛市赚钱效应吸引下的债市扰动,短期冲击后仍建议关注其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报告正文

1 股债跷跷板现象概览

近期权益市场火热,债券市场回撤调整,市场对“股债跷跷板”效应关注度较高,本文对历史股债跷跷板行情进行总结分析。从股债相关性来看,以2010年至今数据计算万得全A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滚动相关系数,得到股债跷跷板效应出现概率(即股牛债熊、债牛股熊,相关系数为正)为59.5%,股债同向变动的概率(股牛债牛、股熊债熊,相关系数为负)为40.5%,股债跷跷板现象实际较为普遍。



自2010年以来至今,A股市场已经历23轮较显著的完整“股债跷跷板”行情,其中14次股牛债熊,9轮债牛股熊。14轮股牛债熊中,万得全A涨幅均值为19.3%,中位数为13.5%,同期10年国债收益率在每轮行情中平均上行39个BP,中位数为27个BP,收益率变化率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3.9%/9.6%。9轮债牛股熊中,万得全A跌幅均值与中位数均为24.9%,10年国债收益率则在每轮行情中平均下行44个BP,中位数为34个BP,收益率变化率均值/中位数分别为-13.3%/-11.0%。









2 股牛债熊行情历史案例复盘

历史历次股债跷跷板的背后成因不尽相同,聚焦市场关注度更高的股牛债熊行情,可将其成因分为大致三类:(1)经济预期边际向好,货币政策收紧(2020.3-2021.2/2016.10-2017.11/2013.6-2013.10等);(2)基本面预期较大扭转(2022.11-2023.2/2019.1-2019.4/2012.1-2012.3等);(3)权益流动性牛市,赚钱效应吸引下债市短期扰动(2014年底-2015.6等),现选取三次三类中较具代表性的股牛债熊行情进行简要复盘。

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经济预期边际向好,货币政策伴随收紧。2020年Q1,国内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然而进入二季度后,随着疫情控制与复工复产推进,经济呈现显著V型反弹态势:3月PMI强势回升至52.0的扩张区间,工业增加值增速在4月率先转正,三季度GDP增速反弹至4.9%,四季度进一步攀升至6.5%,经济韧性明显强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权益市场受基本面支撑迅速回暖。

反观债券市场,彼时国内经济修复预期致市场风险偏好回升,积极财政政策下实体融资需求增加,带动信贷扩张,叠加5月货币政策开始转向,6月基本确认货币由宽松向偏中性回归,债券市场受挫下行。



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货币政策保持宽松,但基本面预期大幅扭转。2022年11月,央行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货币政策延续宽松基调。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刺激政策开始密集出台,地产融资“三支箭”齐发、稳地产十六条政策陆续推出,防疫政策大幅调整,多重刺激下经济预期明显向好,权益市场反应强烈,市场风险偏好迅速提振,债券作为避险资产遭遇抛售。不仅如此,债市下跌后的理财赎回负反馈成为波动放大器,也进一步加剧了调整幅度,利率较快上行。



2014年底至2015H1:货币条件宽松,权益杠杆牛赚钱效应吸引下债市短期扰动。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市场连续出现3次短期的股牛债熊行情。2014年“新国九条”出台后,资本市场定位提升,而央行11月启动降息周期后,多次降准释放流动性,宽松资金流入股市,叠加政策面多重利好推动权益市场情绪,形成杠杆牛行情。在极强赚钱效应下,市场风险偏好的整体提升吸引部分债市资金进一步向股市转移,债市出现多次小幅阶段性波动。而在2015年6月权益市场泡沫破裂后,市场避险情绪回升,债市由熊转牛。



3 本轮股牛债熊可参考14-15年

总结来看,当前国内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基本面也难言根本性逆转,我们认为市场本轮股债跷跷板行情与2014年底至2015年H1较相似,属于权益流动性牛市的赚钱效应吸引下债市的短期扰动。

股市牛市共识初步形成。权益市场方面,与14-15年相似,在经济整体弱复苏的背景下,本轮上涨的驱动力显然并非来自分子端的企业盈利,而是来自分母端的风险偏好提升和无风险利率下降。24年924宏观政策发力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后,25年货币政策延续宽松,积极政策信号持续释放,反内卷、提振消费、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等增量政策不断出台,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权益市场情绪被逐步点燃,并在小市值风格带领下不断催化扩散。目前,市场对A股开启新一轮牛市行情形成一定共识,赚钱效应显著。

债市短期偏向震荡调整,长期依旧乐观。债市方面,结合历史数据,2014年底至2015年H1的三次股牛债熊行情中,10年国债调整幅度分别为33bp/40bp/26bp,均在25bp以上,收益率变化率均值为9.7%。而截至8月21日,本轮债熊上行13.5bp,收益率变化率8.2%,或显示债市仍有一定调整空间。从行情节奏上看,目前权益市场牛市未见明显调整,预计短期内对债市情绪仍保持一定压制。值得注意的是,本轮行情存在像14-15年一样出现多次反复波动可能,即每段短期债熊调整到位后,小幅债牛跟随其后,整体振幅预计扩大。而中长期视角而言,市场仍处于长期降息周期内,CPI/PPI回升态势仍不明朗,在经济基本面出现显著逆转前,债市长期依旧可保持相对乐观。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