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各大巨头争抢入场,“闻糖色变”的年轻人又捧红一个千亿赛道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电商在线 时间:2025-08-25 20:21:58

当代年轻人,嘴上喊着活着好累,实则比谁都惜命。

看似大胆地熬夜“刷剧”,但体检报告上一个小小的指数波动,都会让人担忧不已,下一秒,已经打开淘宝搜索各种营养补剂。

用网友们的话来说,“可以每天都不想活了,但身体不能出一点问题”。

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打工人不仅每天高强度上班,吃饭难以规律,市面上的食物还大多是“科技与狠活”,身体几乎很难不出问题。

在这种健康焦虑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物的配料表,饮料要喝无糖的,食物要吃“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对普通人来说,既然管不住嘴,那就要吃好点。

最近几年,无糖茶已经成为饮料赛道的必争之地,如今,“低GI”食品也吸引了不少食品商家入场竞争。公开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低GI”食品市场规模已达1762亿元,年增速稳定在10%以上。在盒马鲜生,“低GI”主食系列的复购率表现也远超普通同类商品。

“低GI”俨然成为现下消费市场最火的概念之一。

“低GI”食品成为主流

“大概7年前,我第一次从医生那里了解到低GI的概念,但当时我周围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互联网上也没什么人提及。直到这两年,不仅周围人开始关注GI指数,互联网上科普低GI食品的人也越来越多了。”“90后”欣欣告诉我们。

“GI”指的是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进入人体两个小时内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即该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物升高血糖效应的比值,通常反映了一个食物能够引起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

据2010年国际标准组织发布的测定方法显示,GI≥70为高、GI在56-69为中、GI ≤55为低。


五谷杂粮多为“低GI”食物

其中,“GI值”太高的食物会导致血糖迅速飙升,给脆弱的血糖调控系统带来压力,身体往往难以应对。而“低GI”的食物则是让血糖缓慢、平稳地上升,给了身体足够的时间去反应和处理,更容易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能够控制食欲以及延缓饥饿的感觉,有助于帮助控制体重。

所以早些年间,“低GI”食品的主要消费人群有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人群、超重和肥胖人群、亚健康人群与健身爱好者等,只能算是个小众品类。

但这两年以来,随着健康风潮的兴起,在社交网站上,关注“GI值”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少博主都开始做“低GI”食物科普,其核心受众日渐扩展至注重健康养生的普通大众消费者。

“周围陆续有朋友会关注食物的‘GI值’,比如杂粮比纯大米的‘GI值’要低。”欣欣也告诉我们。

消费者越来越重视“GI值”,市场也做出了反应,超市冰柜里的牛奶是“低GI”的、货架上的大米、面粉也纷纷推出“低GI”系列、零食柜子里的饼干和面包打上了“低GI”的标签、连奶茶品牌都开始推出“低GI”饮品。

《盒马十周年消费趋势洞察》显示,健康已经是当代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中“低GI”主食系列的复购率表现更是远超普通同类产品。

资本闻风而动。在购物平台上搜索“低GI”,甚至有店铺专门售卖“低GI”食品,一款打着“孕妈糖友安心吃”的饼干销量达10万多。

健康焦虑催生的赛道

过去几十年,很少有人会将糖尿病和年轻人联系起来,大家潜意识会认为这是一种“老年病”。

互联网大厂“打工人”王悦曾经也是如此,直到25岁的时候,她查出“空腹血糖已达糖尿病诊断标准”,她一度不敢相信,“脑子嗡嗡的”,不愿意接受自己未来的生活需要一直控制饮食。

以前她“无糖不欢”,最喜欢奶茶甜食,现在每次看着办公室其他同事点下午茶,她都只有咽口水的份,很多爱吃的水果也都不能吃了,时时刻刻都想着测血糖。

像王悦这样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卫健委2024年数据显示,18岁到29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到了5%,30岁到39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6.5%,糖尿病早已经不是“老年病”。

在现代化的生活中,高糖高脂饮食早已经渗透到年轻人的日常,奶茶、外卖的普及让他们离不开含糖饮料和重油重盐的食物。


近期“外卖大战”时的奶茶店

很多网友在社交网站上分享着他们一天喝1杯奶茶,甚至一天喝3杯奶茶的体验,每天消费的含糖饮料远超健康标准;每天外卖的食物大多都是高油高盐高添加剂的预制菜;白天上班久坐,晚上长期熬夜,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在加速糖尿病的年轻化。

部分了解到这些信息的年轻人,直接展开了预防模式,生怕下一个确诊糖尿病的是自己。与其惊心胆战地吃东西,不如吃那些标注“低GI”的食物,“忍不住不吃零食,那就吃点健康的”。王悦说。

更重要的是,奶茶和外卖带来的除了血糖波动外,还有脂肪。随着这部分人群数量的愈发壮大,减肥和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对于这部分消费群体来说,“低GI”食品也是更好的选择。

“‘低GI’食物一方面是针对特定性的目标人群,满足他们日常想吃碳水化合物又不敢吃的日常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降低糖摄入量的角度出发,给更多在意健康的用户尝试。”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表示。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事实上,在庞大的需求面前,“低GI”食品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

“很多食物天然就是‘高GI’的,比如馒头、包子、面条,它们由面粉构成,摄入之后血糖会迅速飙升。但如果换掉面粉,就会做出来的馒头不是馒头,面条不是面条。如果要保证口感是大家熟悉的口感,那就需要通过技术的改造升级,来实现‘低GI’。”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透露。

“以馒头为例,在原料上,需科学配比加入‘低GI’杂粮以降低升糖指数,同时尽可能保留面粉原有口感;在制粉工艺上,要通过精细化研磨,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同时不牺牲质地;在发酵环节,得采用传统的老面发酵工艺,利用其弱酸性进一步减缓消化过程中的糖分吸收。最终经过国家标准认准,才算是在满足大众习惯的同时实现了真正的‘低GI’。”

值得注意的是,“低GI”并不是一门技术,无法复用,每生产一种商品,都要对它的原料、配方、工艺重新调整一遍。

所以,“低GI”食物往往也意味着昂贵,以及“没那么好吃”。



不过,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低GI”食品行业也吸引了大量的从业者。市面上的产品不断在更新,下一个阶段必定优于之前。

以盒马鲜生为例,一方面,盒马鲜生选择与“低GI”赛道上的top1到top3企业合作,保证安全可靠。同时,头部企业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在原料采购成本、技术分摊成本上都是可控的;

另一方面,尚在探索期间,盒马鲜生就选择了以OEM的方式和品牌合作,掌握自主定价权,让消费者能以不高于同类普通产品50%的价格买到“低GI”产品。

但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高出50%的价格仍然会让他们望而却步,社交网站上杂乱的信息也让人迷惑到底哪些食物才是真的“低GI”。要真正做到好吃、便宜且安全可靠,“低GI”食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不过从供给侧来看,除了盒马鲜生、山姆这类平台型商家,良品铺子、蒙牛、伊利这类传统食品巨头,以及不少新锐品牌已经入场,未来,“低GI”食品赛道一定有望迎来新的突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