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新质动能,作者 | 沐风,编辑 | 时楠
2025年,前中国首富陈天桥,又杀回来了。
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网游、文学、盒子,而是人工智能和脑科学。
最新消息显示,清华电子工程系副教授、AI青年大牛代季峰,已经从清华辞职,加盟陈天桥旗下盛大,领衔筹备一家AGI创业公司。
与此同时,他早年斥资10亿美元创办的天桥脑科学研究院,靠AIGC做的短视频“大圆镜科普”,在各大平台收获超过2000万播放量,并扩展到海外多语言版本。
2004年,31岁的陈天桥登上中国首富宝座,身家90亿。那一年,他是中国互联网最耀眼的明星。
如今,一个曾经靠《传奇》暴富、两度加冕首富的大佬,把赌注压在“解码人脑+通用人工智能”上。这不是简单的转型,而是他人生的第二次豪赌。
陈天桥的AGI豪赌
2025年夏天,陈天桥再一次让科技圈哗然。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如今把目光投向了最激进的科技前沿——通用人工智能(AGI)。
最新消息显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国内AI学界的中坚人物代季峰,已正式加盟陈天桥麾下,由他领衔组建一家全新的AI创业公司。不同于市面上层出不穷的AI应用项目,这家公司直指最硬核的目标:做AGI基础研究。
代季峰不是泛泛之辈。本科、博士都在清华,2014年拿到博士学位后去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做视觉计算组的核心人物。
他主导的“可变形卷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算是里程碑级成果。之后,他加入商汤,负责研究院方向,2022年才刚回清华任教。如今再度转身,从学术到企业,带队奔向AGI。
陈天桥为此豪气承诺:盛大孵化的人工智能公司,利润一半分给团队,另一半继续投入研发。
内部人士透露,代季峰不是去补位,而是直接主导一家新公司,目标就是AGI。研发重点包括三条路:让AI接管商业决策,突破算法推荐的“信息茧房”,以及打造面向老龄化社会与青年发展的服务型AI。
这几乎是陈天桥“all in”的宣言。
外界注意到,早在去年盛大25周年时,陈天桥就在内部信里说过:“以年轻AI人才的成功,定义自己的第二次成功。”如今,清华系大牛亲自下场,正好印证了那句话。
与此同时,他的“副线战场”也没有停下。由天桥脑科学研究院操盘的短视频号“大圆镜科普”,凭借AI生成画面和动画,讲解大脑、认知、意识等话题,在抖音、视频号拿下超2000万播放。视频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后,出海两个月便吸粉数万。
一个曾经叱咤网游江湖、因《传奇》封神的男人,在隐忍多年后,再次以“研究+创业”双轮驱动的姿态杀回战场。只是这一次,他不再是盯着网吧里的打怪少年,而是瞄准AGI与人脑的未来。
AI与脑科学齐头并进
如果说代季峰加盟,是陈天桥重返江湖的“前台秀肌肉”,那么他过去十年在脑科学的布局,就是更深层的后台逻辑。
2008年,陈天桥第一次成立盛大创新院,试图孵化云计算、语音识别等技术。2016年,他彻底从互联网退场,却在加州投下10亿美元,创办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方向很清晰:精神疾病、衰老、记忆、意识。
这不是随便玩票。上海华山医院脑疾病研究所,就是陈天桥资助成立的。2025年初,一位女患者通过脑机接口完成“语言+动作”双重解码,用机械手臂比心,这被认定为全球首例临床应用。比起马斯克的Neuralink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这一步意义重大。
陈天桥还在不断加码。今年7月,他宣布追加10亿元,成立Mind X实验室。两位主任将分别来自神经科学和AI领域,共享1亿美元经费,目标是用AI理解大脑,再用脑科学反哺AI。与此同时,他启动AI+睡眠梦境、AI+抗衰老等实验室,每个实验室启动资金5000万元,投入上不封顶。
他的战略思路简单直接:研究为魂,企业为体。脑科学提供最前沿的原始问题,AI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工具,两者结合,形成双轮驱动。
而“大圆镜科普”则是其中一个别具意义的支点。过去的科普是书籍、讲座、纪录片,现在他用AIGC生成短视频,几乎零成本地把复杂的脑科学原理,变成中学生也能看懂的动画。他亲自写脚本,给视频起名“大圆镜”,寓意“科学真相如镜”。甚至还筹划设立国际科普奖项,鼓励个人用AI做科普。
换句话说,陈天桥的赌注不只是“能不能做出AGI”,更是“能不能把研究和传播结合,做成一个循环系统”。
这种打法,既像科学家,也像企业家。他的身份似乎正在游走在两者之间。
首富的辉煌与遗憾
要理解陈天桥今天的选择,得回到20年前。
1999年,25岁的他辞掉国企高管职位,和妻子、弟弟创业。正好赶上股市狂飙,三人赚到第一桶金——50万。1999年底,盛大成立。最初,陈天桥想做“中国的迪士尼”,建立虚拟社区Stame.com。用户可以虚拟结婚、打工、消费,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算是石破天惊。遗憾的是,没能盈利。
转折点出现在2001年,他用30万美元拿下韩国网游《传奇》的中国代理权。随后,《传奇》成为全国网吧的共同记忆。盛大上市,陈天桥31岁成中国首富,身家90亿。2005年,他再度加冕,新财富榜首富,财富150亿。
可伴随而来的,是“电子鸦片”的骂名。那几年,因沉迷网游而丧命、荒废学业的案例屡见报端,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盛大。陈天桥说过:“我一年纳税过亿,却没办法昂着头说这件事。”
于是,他开始寻找更体面的成功方式。最重要的一次尝试,就是“盛大盒子”。那是一个集影视、音乐、网文、游戏于一体的机顶盒,比小米盒子、天猫盒子早了整整十年。他为此大手笔收购起点、晋江、酷6,买下新浪股权,布局全产业链。
但项目失败了。宽带不普及,版权没理顺,盒子定价高到6850元,用户根本买不起。2006年,广电总局直接叫停IPTV,盛大盒子寿终正寝。十亿美元打了水漂,盛大文学卖给腾讯,网游又被网易、腾讯蚕食。
此后,他慢慢淡出江湖,转向投资。直到2016年,成立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彻底走上另一条路。
从游戏首富,到盒子败局,再到科研豪赌。陈天桥的前半生,是一部互联网兴衰史。他的后半生,则是试图把财富换成研究,把个人野心换成人类命题。
正如他自己说的:“假如我真的能搞通大脑,把它存储下来,永生也许并非幻想。”
结语
这一次,陈天桥选择了AI。不是靠流量,不是靠噱头,而是试图用研究打开下一个时代的入口。
资本市场会不会买账?脑科学能不能走到应用落地?这些问题没人能给答案。陈天桥也很清楚,他不可能把每一步都走对。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这个曾经最年轻的中国首富,从没停止过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