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实习生 李可欣
00:25
8月25日,机器人与仿生国家标准技术研讨与实施推广大会在成都高新区正式开幕。
现场,多家单位联合发起“具身智能机器人通信网络联创倡议”。倡议涵盖共建开放互联标准、激发创新生态、探索未来发展、促进行业对话等多方面内容,旨在推动产学研跨领域协同合作,加速智能体通信网络的联合研发、样板点建设及协议标准制定,加速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赋能智能体通信新生态。
此外,大会还围绕机器人与仿生领域国家标准开展深入研讨与推广实施,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与标准融合。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四川省先后出台《“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四川省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动人工智能、仿生等前沿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促进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
记者了解到,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叠加优势,成都高新区坚持“全链条创新、全要素集聚、全场景赋能”,建立了规模超3236亿元的“资助—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全生命周期基金集群,并出台“数字经济26条”“人工智能14条”等专项政策,提供算力券、模型扶持、场景应用等多项资金支持,积极推动机器人与仿生技术成果转化。
大会上,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以“标准”为媒,邀请全国机器人及仿生领域企业、机构把更多研发中心、区域总部、智能制造基地布局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创新开展专利标准双导航,组织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形成标准制订建议清单,助力技术和专利转化为标准优势;联合链主企业申报国家级标准化试点,提升企业标准化能力和完善区域产业标准化体系;依托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交流平台,搭建本地企业与外籍专家的交流渠道,以标准先行助力产品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