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大先生》徐星院士:以化石为笔,勾勒生命演化的壮丽图景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北京卫视 时间:2025-08-26 16:28:37

《大先生》第四季第一期节目有幸邀请到了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院士,作为古生物研究领域的领军者,他带领我们踏入亿万年的时光长廊,一同探寻恐龙演化的奥秘。


阴差阳错的选择,点亮古生物探索之路

徐星是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主要从事中生代陆相脊椎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为推进恐龙古生物学发展做出了系统性和原创性贡献。然而他与古生物的缘分,始于一场意外的 "错过"。当年报考北京大学时,他一心向往物理系,却因物理系在新疆未设招生名额,阴差阳错进入了地质学系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

"那时候别说研究恐龙了,我甚至没听过古生物这个词。" 徐星曾笑着回忆,年少的他痴迷数学与物理,对埋在地下的化石毫无兴趣,上学时 "除了古生物的书,什么都看"。


但是,1992年徐星从北大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深造后,在这片中国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阵地,他接触到了学界前辈们收集的珍贵恐龙化石,这让徐星渐渐地发现了这门学科的魅力,从最初的 "不感兴趣",慢慢变成了深入骨髓的热爱。

因此这些年,徐星的足迹遍布内蒙古、新疆、辽宁的戈壁荒漠、山间田野,哪里有恐龙化石的线索,哪里就有他拿着地质锤、顶着烈日风沙寻找恐龙化石的身影,而在他漫长的寻找之旅中,偶然会有奇迹降临,带给他莫大的惊喜。

一顶帽子的奇迹:从偶然发现到改写认知

二十多年前,徐星和谭林团队长期在内蒙古二连浩特这片区域工作,在这里发现了一些恐龙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二连龙”和“内蒙古龙”,这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兴趣。2005年,为配合央视纪录片拍摄,徐星及其团队重返此地。


当时,导演为了让纪录片更生动,提出想复原挖掘过程,但化石早已被挖掘。一位队员提议假装比划一下,随手把帽子抛向空中,以帽子的落点作为挖掘点。谁也没想到,奇迹就此发生——随着岩石被打开,一具新的恐龙化石赫然出现。

这具化石被徐星命名为“赛罕高毕苏尼特龙”,生活在距今约9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相较于传统认知中20-30米长的蜥脚类恐龙,9米长的苏尼特龙属于小个子。这一发现刷新了古生物界对泰坦巨龙类、蜥脚类恐龙体型的认知,填补了中国晚白垩世小型泰坦巨龙类恐龙化石发现的空白。


奇迹再现:二连巨盗龙的发现

而这样的奇迹,在徐星身上并非孤例。同年,日本电视台为徐星团队拍摄挖掘苏尼特龙的纪录片时,相似的巧合再次上演。当时,工作人员正配合记者模拟苏尼特龙的挖掘场景,谁知土层下一根长达一米的股骨化石,突然出现在徐星眼前。

徐星立即叫停拍摄——因为他们原本正按照苏尼特龙的特征进行介绍,而这具新发现的恐龙化石,显然不属于这类别。随着团队的持续挖掘,他的判断得到了证实。


经过一番科学研究后,徐星团队确认这具体型惊人的化石为巨型的窃蛋龙类,并将其命名为“二连巨盗龙”。巨盗龙身高5米、体长8米,体重约1.5吨,是迄今发现的最大体型的长羽毛恐龙,彻底颠覆了学界对兽脚类恐龙小体型的固有认知,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 "2007 年度世界十大科技发现",当年年仅36岁的徐星,也成为了世界恐龙研究领域的“中国星”。

不仅如此,该化石的发现更为研究恐龙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揭示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渡特征,是中国学者在鸟类起源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贡献,让中国古生物研究站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惊魂时刻:与野生动物的狭路相逢

而本期节目,在烈日之下,节目组怀揣着对“奇迹”的期待,跟随徐星在戈壁徒步八小时,终于找到一具化石。可即便成功挖掘到了化石,徐星告诉他们这块化石具有研究价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让本来兴高采烈的记者顿时心灰意冷,但徐星却表示这才是常态。


二连浩特虽被誉为恐龙圣地,但100多年来确认的恐龙物种仅十多个,且多存疑。那些被媒体聚焦的巨大发现,实则是科研常态中的极少数。对研究者而言,日常工作便是不耐其烦地趴在地上地毯式搜索,与破碎、不起眼的化石为伴,还要时常面临 "价值不大" 的反馈。

这些日常印证了:科研之路从来都不是坦途,而是在平凡中坚守的修行。而且来自野外科考的考验,不止有风沙与烈日,潜藏的危险更是如影随形。由于化石多深埋于人迹罕至的荒野,蛇、狼、野鼠等野生动物是科考队的“老邻居”。


徐星曾在深夜被帐篷里的异动惊醒,摸到一只窜上腹部的野鼠,软乎乎的触感让他瞬间弹起,慌乱中扔出帐外;更惊险的一幕发生在阿根廷,团队成员正蹲在地上敲击岩石,一转身,一只美洲狮伫立在四米之外直视着他们,所幸一两分钟后,美洲狮转身离去。而这些与危险擦肩而过的瞬间,却从未动摇他们俯身大地的执着——手中的地质锤仍在敲击岩层,目光始终追寻着远古生命的痕迹。

从对古生物一无所知的青年,到与远古生命对话的“恐龙院士”,徐星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路径或许始于意外,但终点的高度则由热爱与坚持决定。他的故事,是科学探索的缩影,更是人生哲学的启示。他用足迹丈量戈壁,用坚守解读时光,让我们看到了科学最动人、最本真的模样——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并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热情。


更多精彩内容,将在北京卫视于8月26日21:05分《大先生》第四季第一期播出。该节目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牵头,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财政局共同出品,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执行,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心承制的科学文化教育节目,让我们跟随徐星院士的脚步,一起穿越亿万年时光,在恐龙化石中读懂生命演化的奇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