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植物大熊猫”在野外试种成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上观新闻 时间:2025-08-26 22:27:40


太空加持的“植物大熊猫”

丰都车前

近日在三峡库区野外试种成功

这株小草的种子

上过太空!


宜昌市秭归县郭家坝镇童庄河江心小岛

在宜昌秭归的江心小岛上,500株拥有太空育种光环的丰都车前正在掀起绿色革命。

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特有的濒危物种,它们曾因河流生态变迁,濒临灭绝,如今却因一场“太空育种计划”重获新生。



三峡集团国家工程中心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胡梅香介绍,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生长,其中有八个月的时间是干旱的,有四个月的时间是水淹的状态。现在丰都车前生长得非常茂盛,比普通植株根系更发达,抗逆性更强。

“天选之种”诞生记

2021年5月,三峡集团植物保护科研团队在四川宜宾进行野外调查,意外发现丰都车前原始种群,当即采集样本,实行迁地保护。


遨游太空的丰都车前种子

为了让丰都车前适应新环境,2021年10月,4000粒丰都车前草种子搭上神舟十三号开启“太空之旅”。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旅行,背后有着科研人员满满的期待。


三峡集团植物保护科研人员朱豪飞筛选抗逆性强的丰都车前种子

三峡集团国家工程中心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朱豪飞介绍,我们从农作物太空诱变育种中得到启发,希望也能通过这个技术,能够筛选出一些抗逆性比较强,表现优异的个体。


三峡集团科研人员展示丰都车前发达的根系

历经183天的失重考验,这些种子完成了“三级跳”挑战:从太空诱变,到筛选扩繁,再到在旱涝交替的江心小岛成功越冬,硬核实力“出圈”。

总书记手植楠木树

背后的生态密码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在三峡大坝左岸坝首亲手植下一棵楠木树。如今,这棵树在科研人员七年的精心养护下茁壮成长。


三峡集团国家工程中心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副主任 黄桂云

三峡集团国家工程中心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桂云回忆:“当时总书记说我们工作非常有意义,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

中国方案的生态密码

小草背后藏着长江保护的大智慧

这些年来,三峡集团的科研人员牢记总书记嘱托,将自主繁育的丰都车前、疏花水柏枝、珙桐等6.1万余株珍稀植物回栽库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助力流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修复。


目前,“太空育种+人工扩繁+生态修复”全链条逐渐形成,让三峡库区的珍稀植物重新在长江两岸焕发生机,为绿色中国建设发挥着独特作用。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张全发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张全发表示,丰都车前的保育成功实践,为长江大保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也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成功范例,更为全球库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原标题:《“植物大熊猫”在野外试种成功》

栏目主编:施薇 文字编辑:卢晓川

作者:湖北发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