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业内爆料,工信部近期将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
这张 “红头文件” 可不是普通资质,它意味着我国卫星互联网从 “试验期” 正式迈向 “商业化”,万亿级太空经济赛道即将拉开序幕。
卫星互联网牌照万亿赛道加速器!
卫星互联网牌照属于 A13 类基础电信业务资质,门槛极高。要求国有控股超 51%、注册资本最低 1 亿元,还得通过 180 天技术、资源审查,有效期 5-10 年。
和以往卫星牌照不同,这次聚焦低轨卫星星座,明确了运营主体、轨道资源、业务范围等核心问题。
牌照发放:一方面,我国能合法合规推进低轨卫星组网,抢占国际电信联盟 “先登先占” 的轨道资源;
另一方面,下游需求将加速释放,从应急通信到手机直连卫星,相关产业链都将迎来爆发。
总体而言,这张牌照的发放,是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从 “政策规划” 转向 “实际运营” 的关键转折点,为整个行业划定了清晰的商业化路径。
牌照会花落谁家?
卫星互联网拍照竞争者主要有三大运营商和两家卫星通信牌照的潜在获得者各有优势,主要分为三大运营商、中国星网和上海垣信三大阵营。
中国电信:最早布局,独家运营 “天通一号”,已推出手机直连卫星业务,还搞了汽车直连卫星,航空、低空经济场景都有突破。
中国移动:以 “手机直连卫星” 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架构、空口、频率、多轨四大融合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
2024 年成功发射 “中国移动 01 星” 与 “星核验证星”,完成全球首个手机直连高轨卫星。还发布了低空智联网 “1115” 技术创新成果,积极布局卫星领域。
中国联通:成立联通航美,搞出 “沃星空” 等产品线,去年完成低轨卫星手机直连试验,下行速率达 11Mbps。
中国星网:作为国务院控股的 “基建主力”,负责 GW 星座建设,规划 1.3 万颗卫星,目前已发射 72 颗,7 月后发射间隔缩至 3-5 天,2027 年前要完成组网,拿牌照几乎板上钉钉。
上海垣信:上海国资背景,运营 “千帆星座”(规划 1.5 万颗卫星),已在长三角试点 “卫星 + 应急通信”,年底前要出 DEMO 样机,有望成为商业化落地的 “先锋队”。
牌照只是开始,全面商用还需闯关
牌照发放虽然开启了商业化大门,但离用户 “随时随地用卫星” 还有不小距离,美国星链的发展历程就是最好的参考。
2020 年发射 800 多颗卫星才启动测试,2021 年 1800 颗卫星后才正式商用。
我国目前低轨卫星仅 72 颗,终端设备也不够丰富,业内预计还需 2-3 年才能让用户 “随时随地连卫星”。
短期看,高通量卫星还得挑大梁,服务航空、航海、应急等特定场景;长期要靠低轨星座组网,才能实现手机直连、全域覆盖。
从卫星密集发射到牌照即将落地,中国正在紧追星链的步伐。
虽然离全面商用还有距离,但牌照发放已按下 “快进键”。随着卫星增多、终端成熟,我国 “空天地一体化” 网络将逐步成型,在全球太空经济竞争中占据重要一席。
————
码字原创不易,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纵目观通信,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更多通信趣事欢迎来聊。图片和数据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