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华住半年营收118 亿,老门店迭代要烧钱、核心指标下滑,投资者还买账吗?
正推进轻资产战略的华住集团,面临着转型期的阵痛。
华住集团近期发布的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2025 年上半年收入约为118 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来自Legacy-Huazhu(主要指华住中国业务)的收入为96亿元,同比增长 5.6%;来自Legacy-DH(主要指华住德国业务)的收入为22亿元,同比下降4.9%。
虽然在持续推进轻资产战略,但是华住集团的经营成本尚未明显下降。财报显示,2025 年上半年,华住集团酒店经营成本约74 亿元,2024年上半年约73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2025 年6 月30 日,华住全球范围的在营酒店网络共有超过1.21万家酒店,客房数量更是超过118.49万间。在这数量庞大的客房中,也有很多老化客房需要翻新、迭代,尤其是位于一二线城市的汉庭酒店,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与此同时,华住集团还在坚定推进扩店计划,华住首席执行官金辉表示,2025 年全年要开设合共2300家酒店。
01 “老汉庭”老的不仅是硬件
华住集团旗下拥有众多知名酒店品牌,其中一些品牌经过多年的市场拓展,门店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
汉庭酒店作为华住集团旗下的核心经济型酒店品牌,市场占有率颇高,还在二季度推出全新 4.0 版本。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庭酒店大量早期开业的门店逐渐暴露出老化的问题,而且汉庭早期门店主要位于一二线城市,迭代成本较高。
目前,许多 2.5 版本以下的汉庭门店,出现客房装修风格陈旧、家具设施磨损严重、隔音效果不佳等问题突出。在如今消费者对住宿品质要求日益提高的市场环境下,这些老旧门店在与同档次的新兴品牌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从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在选择酒店时,往往更倾向于那些装修新颖、设施现代化、服务体验感好的酒店。在在线旅游平台的用户评价中,不少针对华住集团部分老旧门店的负面评价集中在设施陈旧方面。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包含“汉庭”的投诉搜索词达3700多条,其中有消费者投诉称,汉庭某地门店存在床单、洗手间等卫生问题,还有消费者投诉入住汉庭当晚起疹子,此外还包括如床品舒适度差、卫生间的洁具老化、噪音问题等各种问题。
华住集团管理层也意识到了存量门店老化带来的危机,计划在未来一两年内加速老旧门店的升级改造。
“界面新闻”在报道中提到,华住首席执行官金辉近日曾坦诚,在一些市占率比较高的一二线城市,华住存在比较多老旧酒店,“比如老一些的汉庭,我们看到2.5版本以下的汉庭产品已经形成代际差。未来一两年内要迅速实现对于老产品的升级改造与退换,这是整个汉庭事业部的核心工作。”
然而这一计划需要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一方面,升级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拥有数千家门店的华住集团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改造期间,门店需要暂停营业,这也会造成直接的收入损失。
《HOTELS》杂志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榜单显示,华住集团以超过100万间在营客房的规模,从去年的全球第五升至第四,超越洲际酒店集团。其中,华住旗下经济型酒店品牌汉庭凭借359475间客房在“全球 TOP50 酒店品牌”中排名第一,成为全球房量最大的酒店品牌。
另一方面,在进行改造的同时,华住集团还需要兼顾新店的扩张。当前酒店市场竞争激烈,扩张速度一旦放缓,就可能被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因此,如何在存量门店优化和新店扩张之间平衡资源分配,成为华住集团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较于硬件设施的老化,部分存量门店在服务理念与运营模式上的滞后,也是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之一。
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反映的就是管理问题,如无入住提醒服务、取消订单不退款、遗失物品不作为等等。
在消费者面对亚朵、首旅酒店、锦江等多个平替品牌的选择下,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服务的要求更高,华住旗下的存量酒店也应顺应趋势提升管理服务理念,保持对年轻客群的吸引力。
02 三大核心指标持续承压
在存量酒店迭代的问题之外,华住集团还面临核心经营指标下降的情况。
ADR(日均房价)、OCC(入住率)、 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是衡量酒店公司的三大核心指标,但华住集团这些经营指标却集体下降。
上述三大指标中,日均房价(ADR)作为衡量酒店定价水平的关键指标,其变化直接反映了酒店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2025 年二季度,华住中国市场的 ADR 同比下降 1.9% 至 290 元。这一数据的背后,揭示了华住在定价策略上的困境。
从市场环境来看,近年来酒店行业供给大幅增加。2023 年疫情后酒店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大量新酒店涌入市场。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两年间,全国范围内新增酒店数量数以万计。
在需求端增长相对缓慢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众多酒店为了争夺客源,纷纷采取降价促销策略,华住集团也难以独善其身。为了维持入住率,不得不降低房价,这直接导致了 ADR 的下滑。
同时,华住集团旗下品牌众多,涵盖了经济型、中档以及中高端等多个细分市场。但在实际运营中,部分品牌的市场定位不够清晰,品牌之间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明显。以华住的经济型和中档酒店为例,在一些地区,两者在房价、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差距较小,消费者在选择时往往更倾向于价格更低的经济型酒店,这使得中档酒店的定价空间受到挤压,进而影响了整体的 ADR 水平。
但房价的下调,并未提升华住集团的酒店入住率。
2025 年二季度,华住中国的 OCC 为 81%,同比减少 1.6 个百分点。入住率的下滑,意味着华住集团在客房出租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
在酒店市场饱和度日渐增高的背景下,很多酒店在线上渠道“开战”,在支付高额的OTA 佣金外,为了提高排名和吸引客源,一些酒店会在平台上推出低价促销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住集团的整体价格体系和入住率。
在ADR 和 OCC 同步下降后,华住集团的平均可售客房收入(RevPAR)也自然下降了。2025 年二季度,华住中国的 RevPAR 同比下降 3.8% 至 235 元。这将直接影响华住集团的盈利能力。
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往往关注酒店的盈利能力和业绩表现。RevPAR 作为核心指标之一,其下降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产生担忧,进而影响公司的股价和市值。
2021年以来,华住集团的股价已经从最高点的47.16港元/股,震荡下行至8月26日,华住集团收盘股价为28.16港元,这距离2021年以来华住集团股价最高点47.16港元/股,已经缩水42%。
酒店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在未来仍将持续,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依然存在。宏观经济形势、政策法规、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华住集团的发展产生影响。华住集团能否成功应对这些风险和问题,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和市场份额的稳固提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