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重注的新兴产业,迎来重磅“外援”。
据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日前,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华智能”)发生工商变更,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小米智造基金”)斥资112.2268万元,拿下国华智能10.7143%股份,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同时,企业注册资本也由约935.22万元,增至约1047.45万元。
此番小米智造基金入股国华智能,有两大看点值得一提。其一,该基金由雷军亲自挂帅担任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注册资本已达百亿;其二,国华智能今年7月刚刚入选青岛“10+1”产业链主企业名单,系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
考虑到青岛已将人工智能产业明确为要优先发展的两大先导产业之一,百亿级小米系资本的引入,有望为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雷军亲自挂帅的百亿基金
首先来看此番入股国华智能的小米智造基金,其被普遍认为是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产业投资平台。
2021年底,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私募”)正式注册成立,彼时就有专业人士判断,雷军或将带领这支市场化的团队,开始对外独立募资。
果不其然,2022年4月,小米智造基金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完成备案,雷军亲自坐镇,担任该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且根据中基协官网显示,其也是目前小米私募旗下成立的唯一一只基金。
2022年7月,小米智造基金完成首次交割,募资63.3亿元;2023年3月,小米智造基金开启第二轮募资,5位投资人共认购27亿元,其中国资背景的北京市政府引导基金出资20亿元,金山软件旗下武汉金山出资5亿元,模拟芯片厂商帝奥微出资1亿元。由此,其总募资额达到90.3亿元。
去年7月,小米智造基金又引入福建省金投金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杰瓦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上海南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赣州光控苏区高质量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4位合伙人,另有2位合伙人追加投资,此轮募资共募集资金9.7亿元。至此,小米智造基金总规模达到百亿。
小米智造基金发展壮大,与小米的造车业务关联颇深。公开报道显示,小米智造基金主要对集成电路及上下游领域(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显示及显示器件、汽车电子,同时包含消费类移动终端及智能设备的上下游应用及供应链)的非上市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股权或准股权投资或从事与投资相关的活动。
对此,“投资界”曾分析表示,该只基金或许就是“为了小米造车而生”。从近年来小米智造基金对外投资案例来看,似乎也能印证这一猜测。
例如今年8月,与入股国华智能几乎同一时间,小米智造基金联合珠海市华粤共创投资合伙企业等,入股珠海华粤传动科技有限公司,而华粤传动正是一家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关键部件、总成模块与系统服务核心供应商。
此番入股国华智能,并非小米智造基金首度与青岛企业结缘。巧合的是,其此前入股的青岛企业,同样事关造车。
去年5月,青岛云路新能源发生工商变更,青岛英柏投资有限公司、李晓雨退出股东行列,新增小米智造基金、江志俊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约9646万元增至约1.02亿元。
根据天眼查显示,小米智造基金对云路新能源的认缴出资额约为567.4281万元,持股5.5556%。
企业官网显示,云路新能源在新能源及电子制造领域深耕多年,在2015年成为充电桩和车载充电机模块整套磁性器件方案提供商,后又自2021年起陆续获得比亚迪、广汽、东风日产、吉利汽车等客户的供应商资质。
梳理公开报道,此番入股国华智能是小米智造基金二度与青岛企业结缘,这也揭开了该基金围绕完善小米汽车生态版图的一条主线——具身智能。
藏龙卧虎的青岛“链主”企业
此番小米系资本入股的国华智能,同样来头不小。
图片国华智能官网
企业官网显示,国华智能是一家专注于精密传动及伺服驱控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的研发与制造,在精密传动、驱控及智能制造领域已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成立于2021年的国华智能,是不折不扣的“新生力量”。不过,其凭借近年来快速增长的亮眼表现,已迅速成为备受资本市场热捧的投资标的。
成立之初,国华智能便完成了由青岛里程碑人才基金与阳光创投参与的天使轮融资,而梳理国华智能目前的股东名单,也称得上是“藏龙卧虎”。
企业第二大股东齐鲁前海(青岛)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不仅背后有青岛国资的身影,其关联机构前海母基金也是我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母基金之一;第六大股东无锡市金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来自无锡的A股上市公司;第十大股东智慧互联电信方舟(深圳)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则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以及深圳市财政局等有关联。
值得关注的是,与小米智造基金入股几乎同时完成的,是在国华智能尚处初创阶段时便已入局的城阳国资,已悄然离开。
今年7月9日,青岛市城阳区阳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在青岛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国华智能3.7825%股权,转让底价为945.63万元。目前,根据青岛产权交易所官网显示,该标的竞价已结束,最高报价即转让底价。
资本密集入局,既是对国华智能发展实力的认可,同样也代表了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在青岛市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专项小组办公室今年7月发布的“10+1”产业链主企业名单中,国华智能便已跻身人工智能产业的“链主”企业。
要知道,在青岛布局的“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人工智能被列为要优先发展的2个先导产业之一,能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链主”,足见其发展成色。
更重要的是,其涉足领域也是当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前沿热点——具身智能,且其所关注的谐波减速器,也被视作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
据了解,谐波减速器凭借“高减速比、零侧隙、小型化、高精密”的独特优势,是人形机器人的手指、腕部、肘部等需要超精密控制关节的最佳选择,不仅是机器人实现“类人化精细动作”的核心保障,更是制约人形机器人成本下降与规模化落地的关键所在。
在企业官微今年年初的一则报道中曾提到,国华智能是国内极少数进入航天领域的民营谐波减速器企业。
7月29日,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波在央视“智享未来—保姆机器人大会”中推介国华智能的机器人关节模组,这是国华智能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技术首次在央媒平台全国亮相。
次日,在青岛举办的“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第一场上,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锦玉也介绍了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的情况:
在国内首创谐波减速器柔轮表面改性技术和共轭啮合协调优化设计方法,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有效解决了人形机器人关节设计的“卡脖子”问题,实现了高端谐波减速器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约为3%,在山东省占有率80%,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见面会上,刘锦玉还提到企业在应用牵引上,通过打造行业标杆案例,如与小米等车企合作,实现机器人行业的高端应用,打破国外机器人在部分领域的垄断,拓展机器人的应用边界,为产业链下游企业提供更多应用场景示范,激发市场对机器人产品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米智造基金入股国华智能,或也标志着双方将展开更深度的合作。
对青岛而言,在打造北方地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和重要的研发制造中心的目标之下,迎来小米这样的强援入局,并联手“链主”企业,有望为城市人工智能产业,打开新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