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字节的AI大佬,又跑了一个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琳 源媒汇 时间:2025-08-28 09:55:22
豆包也不想演了。。。

作者:源Byte 柯基的柯

这场疑似夺嫡的戏码,是从一个送命题开始的。

前几天,一个无聊的网友,向市面上几款主流AI大模型,提出了一个刁钻的问题:手机内存不够了,你和豆包必须删一个,你觉得删谁?

当这个问题抛给DeepSeek时,它的回答干脆利落:删豆包。

追问原因,它直接补了一刀:因为我能帮你解决问题,而豆包只是个包子。

这则对话截图,配上DeepSeek演都不演了的标签,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活像一场关于AI夺嫡的宫斗戏。

截图来源于微博

然而,就在全网都在津津乐道这场AI人格的夺嫡对决之时,字节流失了一位关键人物。

8月25日,就在删豆包事件发酵的几天后,一则重磅消息传出: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视觉基础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冯佳时,确认离职。

或许,这真的不是一次简单的离职。

一场心照不宣的离职潮

冯佳时,不是普通的大将。

他是帅才。

这位师从AI领域全球顶尖学者颜水成的科学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接任了其导师的实验室主持工作,其论文在谷歌学术上的引用量,超过6.9万次。2021年回国加入字节后,他迅速成为视觉多模态领域的旗帜性人物,不仅是字节为招揽全球顶尖人才而设立的Top Seed计划中,仅有的8位导师之一,更是主导了MagicAnimate等多个引爆社交媒体的明星项目。

他的离开,或许带走的不仅仅是技术。

回溯过去这大半年的时间,一场心照不宣的离职潮,正在这家互联网巨头内部暗流涌动。

风暴最先刮向了离钱最近的产品线。去年12月,被视为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剪映产品负责人张逍然悄然离职,目前去向成谜。三个月后,火山引擎AI应用产品线的一号位骆怡航也选择出走,转身便投入AI创业公司生数科技的怀抱,出任CEO。

紧接着,震动传导至算法中枢,同样是在去年12月,TikTok的算法负责人陈志杰离开,并在今年3月成立了一家AI编程方向的新公司。

当时间进入2025年夏天,这场危机终于在最核心的模型团队爆发。6月,豆包大模型的大语言模型团队负责人乔木,因一封内部举报信而被辞退;仅仅一个月后,视觉多模态生成负责人杨建朝,也因家庭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原因,宣布暂时休息。

最终,连战略的顶层设计也开始松动。今年6月,曾被寄予厚望的字节AI Lab负责人李航,这位在学术界声名显赫的大牛,也正式卸任,转为劳务/顾问身份。

从产品、算法到模型、战略,一连串的人员变动,几乎是一场覆盖了业务的全建制。

一位大厂AI实验室的负责人曾坦言,大厂固有的组织文化,正在成为AI创新的最大阻碍。

大厂习惯的‘赛马机制’、追求短期KPI的高频考核、以及‘大中台’模式,在AI这种需要长期主义和敏捷响应的领域,显得水土不服。技术团队的时间精力,往往被迫用来应付短期的汇报和PPT,而非真正的前沿探索。

这样就直接造成了边失血边输血的矛盾状态,即一边是内部核心人才的不断流失,另一边,是字节不惜血本的外部输血。

去年9月,字节被曝出以数千万年薪,挖走了原阿里通义大模型的技术负责人周畅及其团队;今年2月,更是请来了Google Fellow、谷歌DeepMind研究副总裁吴永辉,担任大模型团队Seed基础研究负责人。

虽然周畅团队造就了豆包这一明星大模型,但当字节再想更进一步,就很难再有亮眼表现。似乎,传统互联网那套流量和人才逻辑,在AI领域并不完全适配。

一个不在乎流量的玩家

DeepSeek,以一种不讲武德的方式,直接打乱了整个行业的叙事逻辑。

2025年的春节前后,DeepSeek-R1的爆火,被行业视为一个临界点事件。它不仅以极低的成本训练出了对标GPT-4的能力,还公开了技术细节并放出了权重。

这直接打在了大厂们重资产、自研闭环的七寸上。

很多大厂花大钱训练的模型,在DeepSeek-R1面前,瞬间就不香了,倒不是说友商的模型能力差,而是性价比不行。你没法再说自研比别人更强,因为别人把过程全开了;你也没法说闭环护城河更高,因为别人三两天就能基于DeepSeek-R1搭个demo。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匹黑马将一路狂奔,收割用户和流量时,一份引发巨大争议的报告,一度让外界不太看好其未来的发展。

国际知名半导体研究机构Semianalysis发布报告称,DeepSeek的用户使用率,已从年初7.5%的峰值,腰斩至3%;官网流量更是同期下滑近三成。

不过,从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过往的言论可以推断出,他压根就不在乎表面数据的得失。

他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从长远来看,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让行业直接使用我们的技术和成果。其他公司基于我们的模型开发B2B/B2C服务,而我们专注于基础研究。如果产业链完整,我们无须亲自做应用。

这番话,在当时被不少人解读为一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托辞,但几个月后发生的事情,却让所有人意识到,梁文锋所言非虚。

8月21日,DeepSeek V3.1正式发布。在官方公告中,一行不起眼的小字,引爆了整个行业:模型采用了UE8M0 FP8参数精度,为下一代国产芯片量身定制。

截图来源于DeepSeek官网

这短短不到20个字,蕴含了巨大能量,这意味着国产AI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软硬协同。在大部分国产AI加速器仍沿用FP16/BF16 + INT8的计算通路,尚未集成完整的FP8乘加单元的背景下,DeepSeek主动向前一步,用软件定义了硬件的未来。

也就是说,DeepSeek正在试图联合国产芯片厂商,打造一个独立于英伟达CUDA之外的、全新的技术生态。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给出了最直接的回应。国产芯片概念集体高开,科创50指数大涨3%,创下近三年半的新高。寒武纪盘中大涨近14%,总市值一度超过4940亿元,甚至超越了中芯国际,跃居科创板头名。

颇有一呼百应的江湖大哥既视感:江湖里虽然没有DeepSeek的身影,但到处都是它的传说。

这才是DeepSeek真正的、也最可怕的护城河,直接动摇大厂们赖以生存的重资产、自研闭环的战略根基。

当一个最强大的玩家,选择将自己变成基础设施时,所有试图自建发电厂的玩家,都将面临一次灵魂拷问。

夺嫡的转向

面对DeepSeek发起的这场范式革命,巨头们的反应,截然不同。

最先觉醒的,是腾讯。

这家一向以产品哲学著称的公司,展现出了惊人的务实和果断。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很早就对内部AI团队说过:要好好与外部合作,不要想着什么都自己做,要清醒地认识到实际情况,不要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当DeepSeek-R1模型出现之后,腾讯是第一时间满血接入的公司之一。

2月13日,腾讯元宝正式官宣接入,并迅速在全平台展开了铺天盖地的推广攻势。从微信、小红书到B站、知乎,元宝的广告无处不在。同时,腾讯内部也紧急协调,加速推动微信与DeepSeek的融合。

截图来源于必应搜索

根据点点数据统计,第二季度《腾讯元宝》的平均月活约为4144万,排名稳定在国内同类AI应用的前五之内。运营层面上,积极推动产品覆盖更多使用场景,打造出独特的DeepSeek+能力体系,也是其官方应用产品得以赢得更多用户的关键。

这一系列快速动作,体现了腾讯对AI是能力,不是目的的清醒判断。

百度,则经历了一场尴尬的打脸。

作为大模型闭源路线的坚定支持者,其创始人李彦宏曾多次公开表示,开源其实是一种智商税。然而,在DeepSeek掀起的开源浪潮面前,百度最终还是选择了吃书打脸。今年2月,百度宣布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陆续开源文心大模型4.5系列。

在面对DeepSeek的乱入,字节的举动最为迷幻。

据《晚点》报道,字节最初对是否将DeepSeek接入旗下产品,持观望态度,内部普遍认为随时可以接入,不急。

直到春节过后,眼看腾讯等对手已经抢得先机,字节才开始紧急调动团队加班开发,加速整合。

它的核心困境在于:既想做AGI技术的引领者,年初专门组建了由吴永辉领导的AGI长期研究团队Seed Edge;又不愿放弃在应用层面的优势闭环,豆包大模型至今依然是抖音、今日头条等核心产品的默认选择。

最终,这种在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反复,让字节错失了先机。

尽管在牌面上,字节的数据依然亮眼。据火山引擎披露,截至2025年3月底,豆包大模型的日均tokens调用量已达到12.7万亿,较去年5月发布时增长上百倍。IDC的报告也显示,火山引擎在中国公有云大模型服务市场,以46.4%的份额位居第一。

但在6月的一场发布会上,字节跳动CEO梁汝波,还是首次为豆包公开站台。

字节跳动坚定长期投入,追求智能突破,服务产业应用。

在发言的最后,他强调:智能水平是最重要的,要把提高智能本身当成最重要的目标,而不是某个产品的DAU。

这场由人才危机和外部奇袭共同引发的战略转向,对字节来说,或许是一次重生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