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周智宇
今年初,一波智驾平权风潮席卷车圈,这背后的大赢家已经隐隐浮现。
8月27日,地平线发布2025年中报,再次展现了“狂飙”的增长节奏。财报显示,地平线期内总收入达15.7亿元,同比增长67.6%。其增长的核心引擎,正是由“智驾平权”浪潮驱动的中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
期内,地平线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总出货量为198万套,实现翻倍。其中,中高阶产品解决方案达到出货量98万套,较去年同期激增6倍,占总出货量近半比重,同时贡献了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收入的八成。
由于中高阶产品占比提升,地平线产品解决方案的单车价值量水涨船高,同比提高近七成,拉动产品解决方案业务总收入较去年同期翻3.5倍增长,营收7.78亿元。
“地平线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是在智能驾驶上面要撒腿狂奔,做到世界第一,比第二名好十倍,这个时候主机厂也会拥抱你。”创始人余凯的野心,似乎正随着智驾平权的叙事逐步成为现实。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的辅助驾驶渗透率从2024年底的51%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59%。甚至高过同期新能源汽车44%的渗透率。这说明,市场对智驾功能,尤其是高阶智驾的渴求已经超过了电动化本身。
目前,中国乘用车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65.6%,其中高阶智驾功能占比快速提升至32.4%。同时,新能源乘用车前装标配NOA搭载率已经达到了27%。显然,市场正式从普及迈向进阶的关键点。Canalys预计,今年中国市场L2级及以上智驾功能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至62%。
“向高而行,是智驾行业下一个阶段的主旋律”,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在业绩会上判断道 。地平线不仅是这一趋势的受益者,更是领跑者。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地平线在中国ADAS(基础辅助驾驶)市场和自主品牌整体辅助驾驶计算方案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45.8%和32.4%,均位列第一,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领先地位 。
他在此次业绩会上透露,由于今年的大部分订单将在下半年交付,以吉利、奇瑞、长安的新车为主,因此对全年的出货量保持乐观,预计400万套级别,其中征程6P和HSD的出货量也将达到在数万套级别,全年的产品平均单价也将继续提高。
市场的需求预期已经打满,但国内的智驾玩家并非地平线独占。门外Momenta、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同行们也在快马加鞭着。为了实现余凯口中“比第二名好十倍”的FLAG,地平线的“FSD”——Horizon Super Drive(HSD)即将杀入市场。
近期,华尔街见闻提前在上海市区体验了HSD。据了解,新一版HSD并非在既有架构上做增量修补,而是基于其领先的征程系列芯片,采用软硬结合的“一段式端到端”架构,从头开始构建一个能像人类驾驶员一样连续观察、思考、决策和操作的智能系统。
在用户体感上来说,此次HSD最大的亮点是更加令乘客产生信任感,其纵向的速度控制,体现在红绿灯起步、自动跟车过程中,张弛有度。因此,HSD被业内人士称为最接近特斯拉FSD体验的智驾系统。而这,正是地平线接下来跑马圈地的关键牌。
“HSD将是一个核弹级别的产品”。余凯所言的核弹威力不仅在于高水准的体验,更在于价格。
目前,中国市场10万以上的乘用车占乘用车整体销量的80%。在接近2000万辆的市场空间,地平线有机会将单车成本做到数百美金(不超过人民币7000元)。
余凯的阳谋由此体现,地平线要让过去价格高高在上的城市NOA真正进入到普及阶段。
截至目前HSD已获得多家车企的10+款车型定点,相关车型的量产计划定于2025年下半年。余凯表示,HSD会变成未来2到3年的标配,今后10万到15万都会标配城市工况的NOA的解决方案。地平线内部计划是在未来的3到5年内部署千万量级的HSD。
可以说,地平线自此走入了收获期,HSD打开地平线的庞大增长空间,这也拉足了资本市场的期待值。就在中报财报刊出后次日,地平线港股以14.7%的增幅收盘。
不过,余凯和地平线暂时还没有到开香槟庆祝之时。目前,地平线仍处于投入阶段,本期经调整经营亏损为11.1亿元,距离盈利还有一定距离,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对HSD等高阶方案的研发投入,特别是模型训练所需的云服务支出正日益增长 。余凯表示,这部分战略性投入有助于公司抓住产品结构高端化的趋势,是成长必要的支出 。
余凯称,地平线是在趁热打铁,坚定投入HSD研发并在模型训练和迭代上加大云计算资源投入。“今年地平线在云计算训练上的费用,相比去年至少增加了三倍”。
换言之,地平线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收获与投入期。一方面,中高阶方案的“量价齐升”正在兑现为实打实的收入增长;另一方面,为了在快速迭代的智驾终局之战中锁定胜局,公司必须持续在HSD等下一代技术上“战略性”加大投入 。从亏损数据看,地平线距离“开香槟庆祝”还有距离,但其在“向高而行”的产业浪潮中已然抢占了有利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