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之争近期再掀波澜。当理想、小鹏等车企纷纷押注 VLA 技术时,行业巨头华为却选择另辟蹊径。近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在上海媒体日上明确表态,华为将坚决放弃 VLA 技术路线,转而深耕 WA(世界模型)技术,为自动驾驶按下 “快捷键”。
目前,智能驾驶赛道正上演 “路线之争”。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作为当红技术,其核心是先把路况画面 “翻译” 成语言指令,再让车辆执行驾驶动作,就像先看路写报告再开车,能对几十秒后的路况做出预判。这种技术因上手快成为不少车企的选择,但华为却认为这是 “取巧之举”。
“华为要走的路,是让车像老司机一样‘眼到手到’。” 靳玉志形象地解释,WA 技术就像经验丰富的司机,看到路况无需多想就能做出反应,直接通过视觉、声音等信息控制车辆,省去了 “语言翻译” 这一中间环节。虽然这条技术路线难度更大,但能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
作为行业领军者,华为的技术选择备受关注。数据显示,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车辆已超 100 万辆,辅助驾驶总里程突破 40 亿公里,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功能累计使用超 1000 万次。如此亮眼的成绩,让华为的 “技术宣言” 更具分量。
对于未来,华为早已绘就清晰蓝图:2026 年实现高速 L3 级辅助驾驶和城区 L4 级试点;2027 年开展无人干线物流试点并推进城区 L4 级规模化商用;2028 年力争实现无人干线物流规模化商用。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华为正一步步向 “零伤亡事故” 的终极目标迈进。
在智能驾驶的赛道上,是选择 “速成” 的 VLA,还是坚守 “硬核” 的 WA?华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这场技术路线的博弈,最终将由市场和时间来检验。对于消费者而言,或许不久的将来,就能享受到更安全、更智能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