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沈抖官方图
8月28日,2025百度云智大会上,百度智能云秀了一把肌肉,其新一代AI云基础设施迎来全面升级。包括发布百舸AI计算平台5.0版本、千帆企业级AI开发平台4.0版本两大AI基础设施。
同时,基于新版“百舸+千帆”,百度智能云开发了多种“开箱即用”的Agents。比如,数字员工新成员——“吴彦祖数字英语教练”,以及一见视觉大模型平台的工序合规分析新能力。
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表示,“智能经济时代,一定要有新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这就是智能优先的AI云。”
AI云,云厂商的全新定位
在他看来,当价值的创造方式被重构,产业链也会进化,AI就会进入真正的“超级周期”,“而今天,我们正站在这个超级周期的起点,加速进入智能经济时代!”
AI云,这是他给云厂商在AI原生时代的全新定位,适用于整个行业。其背景是,个人、独立开发者、企业等不同用户群体催生了AI云需求的爆发。
IDC发布的《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2024》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95.9亿元人民币,相比2023年增长55.3%。其中,百度智能云以24.6%的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连续六年排名中国AI公有云市场第一。
受此推动,AI云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成本中心向新型利润中心转化成为行业新趋势。
按照沈抖的介绍,“智能经济时代,企业对AI基础设施(简称:AI Infra)的要求,已经从‘降本增效’转向‘直接创造价值’,所有计算产生的智能都会被封装进Agents,参与价值创造和交付,企业的AI云,不再是成本中心,而会成为新型的利润中心。”
他进一步解释,互联网时代,核心是信息流通,网站和App封装的是信息,交付的也是信息,信息的流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一个官网、几个媒体账号就够用了。
但智能时代不一样,它的核心是Agent智能体,封装的是智能,交付的是结果,所以企业可以只有一个官网、几个账号去展示信息,但一定会有大量的Agents去接管从生产到经营的各种环节,直接创造价值。
“去年我们说,有多少场景,就有多少Agents,现在看来还是有些保守,现在的一个岗位、一个场景,以后就可能是几个、几十个Agents。”
沈抖给云厂商的发展做了一个定调:智能经济时代,呼唤智能优先的AI云。
面对这样的变化,百度智能云升级百舸AI计算平台5.0全新版本,在网络、算力、推理系统,以及训推一体系统等四大方向上,实现了全面能力提升,用以打破AI计算效率瓶颈。
比如,算力上,昆仑芯超节点上线公有云服务。目前业界最大的开源模型参数已经达到1万亿,借助昆仑芯超节点,只需要几分钟、1个云实例,都可以轻松把它跑起来。
千帆4.0新版本打造以Agent为核心的一站式企业级服务平台,为开发者提供Agent开发所需要的模型、Agent编排、数据和企业级服务等能力。
比如,vivo的“蓝心小V”手机助手接入百度AI搜索后,可以直接查询、总结北京各大观鸟协会和爱好者的观测日志,结合“北京鸟类志”等权威信源,帮助用户实时规划最佳观鸟路线。
图源:百度智能云联手雅识教育,共同开发了“AI吴彦祖”官方
在此基础上,百度智能云开发了多种“开箱即用”的Agents。比如,数字员工“AI吴彦祖”和一见“AI老师傅”。
务实的沈抖,要“养家”的智能云
整体来看,沈抖的分享十分务实。他没有把重点放在艰涩、硬核的专业术语、技术逻辑或者抽象数据上。
一方面,他更多聚焦百度智能云在具体应用场景的落地。比如,他现场演示一见视觉大模型的工序合规分析能力,故意操作失误。此前根据标准操作视频生产的SOP(标准作业程序)检测任务,让Agents堪比“AI老师傅”,立即发出错误警报。
在真实的生产作业流程中,管理者还可以在平台上看到详细信息,实时判断新工序的执行情况,大幅减少人工现场巡检耗时。
图源:百度智能云应用场景展示唐辰现场拍摄
这一幕被后续登台的吴晓波开玩笑的说,这是菜鸟表现。但正是这样的小白表现,能更进一步说明“AI老师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效用:解决工业产线中老师傅人手不足、经验传授困难的客观现实,帮助企业用AI真正实现降本增效。
另外一方面,他把舞台时间安排给更多的合作伙伴。3D大模型公司VAST、AI眼镜企业李未可、游戏陪伴类公司心影随形等先后登台,分享了与百度智能云的合作与经验。
网易作为众多头部合作伙伴之一,虽然没有到场,但在千帆4.0升级版本的模型服务能力介绍时,沈抖提到,百度智能云通过一系列自研行业专精模型,做到只用百亿参数的规模,就能在特定任务上超过千亿参数模型的效果。
比如角色扮演的Character模型,为网易《逆水寒》打造了“有灵魂”的NPC,让钱多多、澜儿两个NPC能根据自己的人设,用特定语气、风格和玩家互动。
图源:AI落地,就用百度智能云唐辰现场拍摄
据他介绍,截至目前,超65%央企落地大模型、80%的系统重要性银行、150余家保险、券商和基金公司落地大模型选择百度智能云;TOP10手机厂商、95%的主流车企、50%+游戏厂商落地大模型选择百度智能云;最多重点具身智能企业落地大模型选择百度智能云。
百度此举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标杆案例对外释放信号:百度智能云正在激发新一批年轻企业快速成长,也在帮助更多成熟企业增效。
就像百度说的,不论是百舸提供的超级算力,还是千帆给出的模型精调服务,最终都是为了帮助客户开发出更好的商业化应用。现在在AI上投入的每一块钱,未来都会通过应用端产生数倍甚至百倍的收入。
这也回到沈抖在开场的预判:AI云基础设施进化为利润中心。换句话说,大模型只有用起来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能够在合作中赚到钱,才是最好的生意。
我也注意到,这是百度智能云在百度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后的首次高调亮相,恰好也是其十周年的节点。
沈抖务实的背后,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百度,正在加速打造AI商业生态,百度智能云便是最关键的支柱业务。直白点说,百度需要智能云业务更快的承担起“养家”的重任了。
在我看来,百度智能云如今在百度的重要性,堪比“云+AI”在阿里巴巴的地位,其已经超越“第二增长曲线”,成为百度实在的新增长引擎。
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蔡聪信在510阿里日亲友见面会上透露,公司将聚焦“电商、云+AI”两大核心战略方向,并称在未来三到五年所有业务都应以AI为驱动,以突破新的互联网入口。而在年报中,阿里集团也强调,将在“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引领下,将业务聚焦于电商和云两大核心领域。
就在百度发布二季度财报后不久,阿里再变阵,其推行不到三年的“1+6+N”,收缩为四大业务,从组织架构上再次强调共识:阿里将全面聚焦“电商、云+AI”。
对百度来说,最新二季度财报中,AI新业务收入破100亿,同比增长 34%,成为公司增长的核心动力。这一成绩说明,百度长期投入的全栈AI策略已初见成效,这是阶段性成果,也是一个好的信号。
如今,百度智能云也开始和AI云画等号,沈抖也在有意强化这个认知。事实上,百度智能云已经吃到了AI大模型时代的第一波红利。今年年初,百度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会上,李彦宏将百度智能云的增长归功于AI。
李彦宏或许可以参考,将百度的业务更聚焦在核心搜索和“AI+云”上,将最主要的资源、资金以及精力“兵合一处”,推动百度整体业务升级,也能在内外部形成新的业务共识以及市场预期。
借此,百度还能甩掉不少不必要的历史包袱,让整个百度继续在技术与盈利上保持优势。即便未来相关新业务没能达成既定目标,也可以再针对储备项目、前瞻性业务做二次发力。
要知道,这个赛道,阿里是百度最不能忽视的对手。其“All in AI”的决心和投入都是空前绝后。比如,未来三年,阿里巴巴还将投入3800亿元,主要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
此时,百度分心不得,沈抖要“养家”的担子也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