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塞班岛吗?作为美国的一块“飞地”,在这岛上称霸商业版图的竟是华人。
出自福建泉州的华人大佬陈守仁,其建立的商业帝国,让不少美国品牌都得依赖他的产业链。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你知道塞班岛不?
作为美国的一块“飞地”,塞班岛可不止是一个旅游业发达的网红小岛,战略位置也堪称顶级。
作为美国军事上的战略跳板,美军轰炸范围可通过塞班岛辐射到整个亚洲东部。军事归军事,不过在这岛上称霸商业版图的,还属华人。
出自福建泉州的华人大佬陈守仁,其建立的商业帝国,让不少美国品牌都得依赖他的产业链。
“爱拼才会赢”,向来是闽商们的行事风格。
从渔村小透明到华人“塞班王”,这位大佬可不简单。
1948年,18岁的陈守仁远渡菲律宾,做起了一名布庄学徒。刚干了两年,正好碰上菲律宾外汇管制政策出台。
商业机会,往往就藏在政策缝隙里。
他敏锐捕捉到侨汇业务的商机,通过“地下钱庄”为不少华侨提供跨境资金服务,挖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后来的陈守仁,辗转香港,接管了一家濒临破产的船务公司。
二战后全球贸易开始复苏,香港作为当时第一批“自由贸易港”,成为东西方商品贸易的中转站。
虽说看似接了个烫手山芋,但架不住闽商天生敢干。
陈守仁抵押房产维系船队运营,硬是把船队规模从1艘小货轮发展到了7艘万吨轮。
对普通人来说这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大佬却又一次迁徙了——因为他又嗅到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1972年,美国在塞班岛的军事基地开始扩建,大量美军及家属入驻。
但当时塞班岛几乎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超市、餐厅等商业设施更是匮乏。
对陈守仁来说,这些恰巧是良机。
首先在政策上,塞班岛是美国的“未合并领土”,劳工法宽松,进口商品可免税;
其次,岛上商品全靠从美国本土运输,价格能抬得很高,而美军家属消费力很强;
加上塞班岛有着地缘优势,距离菲律宾、中国东南沿海很近,有大量低价劳动力。
1975年,陈守仁又抓住了美国纺织业转移的机会——美国本土因劳动力成本高,服装厂大多外迁。
他从福建招来了工人,在塞班岛建起第一家制衣厂,拉起了一条属于华人的纺织产业链。采用“香港接单—塞班生产—美国销售”的闭环模式,通过“美国制造”标签将产品返销本土,被当地媒体称为“塞班王”。
90年代,岛上年产服装10亿件,100多家工厂的3万工人中,一半都是中国人。其中陈守仁独占鳌头,年产值超2亿美元,贡献了当地财政收入的25%。
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塞班岛的制衣优势消失,工厂陆续关闭。但大佬早有准备。
从制衣向外延伸,他的“联泰集团”几乎垄断了塞班岛的日常生活——本地人和游客住的酒店、吃的食物、搭乘的船队,甚至看的报纸,都在陈守仁的商业版图之内。这一布局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列为“海岛经济生态构建”的经典案例。
而陈守仁的商业帝国,远远超出塞班岛的范围。
1984年,他回到福建泉州,建起联泰制衣厂,成为首批“引侨资回家”的闽商;1990年,他组建的远洋渔船队,是太平洋最大的绳钓运营商;2007年,他与美国斯凯奇合作,拿下大中华区独家代理权,如今斯凯奇中国年营收超百亿。
普通人一辈子能抓住一次机会已算逆天改命,陈守仁却抓住了很多次:
第一次在全球贸易复苏时,抓住“中转港”机会掘金;
第二次在美国纺织业转移时,在塞班岛建立商业帝国;
第三次在国内改革开放时,带着资金和技术入华,以之前打下的产业全面对接国内和东南亚。
截至去年,联泰集团已发展为业务覆盖服装制造、物流、房地产、保险等12个领域的跨国企业,旗下80余家企业、超5万名员工分布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超级巨头。
闽商大佬们“以海为田”的传奇,又开始在国内续写了。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