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解读:“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有何不同?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时间:2025-08-30 02:21:52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赵紫宸

十年前的“互联网+”行动,推动了我国互联网应用生态的繁荣发展。如今,“人工智能+”正接过接力棒,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在《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意见》进行系统解读,强调“人工智能+”行动将围绕6大领域、8个支撑全面推进,并设定到2027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步走目标。

总体来看,这一行动是对“互联网+”的延续和升级,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举措,标志着中国式智能跃迁进入加速阶段。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的时代接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意见》聚焦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等6大行动,并围绕模型、数据、算力、应用、开源、人才、政策法规、安全等8个方面,旨在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支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广泛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人工智能发展路径。

在被问及“与‘互联网+’相比,‘人工智能+’有哪些新特点”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指出:“‘互联网+’突出的是‘连接’,通过网络连接传递信息,实现生产过程的流程再造和效率提升。‘人工智能+’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从‘信息连接与扩散’向‘知识运用与创造’的跃升,以更具变革性的力量,推动生产要素重组、价值创造方式升级、组织形态演化和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变革。”他强调,当前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既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8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室,全球首台全流程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在做杂交授粉试验。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坚持“硬投资”和“软建设”齐发力

在谈到《意见》提出的三个阶段性目标时,霍福鹏指出,实施“人工智能+”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仍处于快速迭代演进阶段,不同行业与人工智能的融合特征各不相同,必须充分遵循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分步实施、循序渐进。他强调,文件设定到2027年、2030年和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正是基于技术成熟度、业务复杂度和行业基础的综合考量,既要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又要兼顾普及推广,最终推动我国全面迈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阶段。通过这样的安排,能够在技术不确定性和发展确定性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使“人工智能+”行动更科学、更可持续。

针对如何推动落实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铠麟表示,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见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意见》的出台只是谋篇布局的第一步,后续还需要综合利用政策、资金和机制创新等多种方式体系化推进。他强调,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坚持“硬投资”和“软建设”齐发力,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九项工作。

第一个方面是抓好配套政策。在《意见》统领下,将出台实施方案,细化不同行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方向;围绕安全治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软环境”出台政策指引;同时加快分层分行业的标准建设,推动数据、模型、智能体协议的规范化和协同互通。

第二个方面是抓好重大项目。要发挥好政府投资引导作用,用好“两重”建设、“两新”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专项债等政策工具,优化智算资源布局,发放“人工智能券”,建设应用中试基地,面向重大战略场景开展联合攻关,并探索人工智能终端消费补贴方式,推动更多产品惠及公众。

第三个方面是抓好示范引领。通过标杆项目带动人工智能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渗透。一方面,支持模型企业、研究机构和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团队,推出一批应用典型案例;另一方面,鼓励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在供需对接、要素整合、考核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新模式,加快优秀经验的复制推广。

首提“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记者注意到,《意见》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张铠麟在发布会上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工智能可以是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强调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帮助全球南方国家加强技术能力建设,为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作出中国贡献。《意见》首次提出‘人工智能+’全球合作,将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分享人工智能时代机遇,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他介绍,接下来将重点围绕“5个共同”开展工作:一是成果共享,推动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惠及更多国家;二是能力共建,落实“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联大决议;三是技术共进,举办国际论坛与赛事,促进互学互鉴;四是治理共商,推动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五是生态共筑,共同构建丰富多样、健康向善、创新活跃、包容普惠、安全可靠的共荣生态。

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是信息时代迈向智能时代的重要跃迁。《意见》的印发与此次解读,勾勒出了人工智能未来十年三步走的总路线图。

十年前,“互联网+”改变了生产和生活;十年后,“人工智能+”将怎样影响产业格局、社会治理和全球合作?答案,正在逐步展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