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I云,要给BAT养家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刘敏 蓝洞商业 时间:2025-09-01 08:06:33

百度云很努力,但阿里腾讯更强大。

撰文|赵卫卫

百度、腾讯和阿里,拿什么定义自己的 AI?未来一个月内,答案陆续揭晓。

先是百度在 8 月 28 日的 2025 百度云智大会;腾讯云的 2025 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定在了 9 月 16 日;9 月 24 日,代表阿里云的 2025 云栖大会……这一时间的先后顺序,恰好也是 BAT 三家云业务规模从小到大的排序,去年大致是 1:3:5 的比例。

BAT 三家,百度云,依然是落后的一家。

每家云厂商的年度大会,都是展示 AI 云基础设施最新进展和落地实践的舞台,也都是一次对潜在客户的集中招揽活动。

不论是当下流行的机器人、智能硬件公司,还是更主流的金融、教育领域的企业,几乎每个行业都需要把服务通过云厂商触达互联网用户。尤其是 AI 的加速普及,让云厂商们在底层基础算力和应用开发上不断推陈出新,争相把成熟企业的技术能力有偿提供给中小企业。

以汽车行业为例,百度云智大会的展台上,摆放着理想 I8、乐道 L60、吉利银河 M9 等多款车型,它们与百度自己的萝卜快跑车型一道,代表着百度智能云在汽车行业的落地案例,百度智能云宣称覆盖了中国汽车市场 TOP15 销量品牌,在主流车企中渗透率达到95%。

实际上,每一家云厂商都在争抢汽车行业大客户。

「百度的优势还是地图和搜索,现在端到端语音能力也是智能座舱上领先的一点。」百度汽车行业的员工介绍,而现场理想汽车的工作人员说,百度曾希望与理想进行车载地图上的合作,但并未成功,目前理想汽车还是使用高德地图。

「在智能驾驶领域,最强的还是华为,它跟地平线、卓驭(原大疆车载)、Momenta 三家智能辅助驾驶公司并称地大华魔,华为云也在做汽车智能化的基建,是中国汽车云市场份额的第一。」一位受邀参加百度云智大会的车企技术负责人告诉「蓝洞商业」,他想看看百度在汽车智能化上的新技术,但依然保持观望的态度。

汽车行业代表着中国云厂商激烈竞争的现实,大多数车企都不愿意只绑定一家云厂商。

以蔚来为例,车载语音助手 NOMI GPT 的独家合作方是百度文心大模型,已经上线了近 20 万辆车,用户可以跟 NOMI 进行智能用车咨询、氛围魔法灯控制和百科问答等方式的交互,而蔚来在车载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上,要满足全球化的合规,蔚来接入的是火山引擎 Jeddak AICC 机密计算平台。

多云策略成为当下车企们的主流选择,一方面是因为云厂商的激烈竞争给市场更多元化的选择,另外一方面也是云厂商客户为了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量,从硬件的智能化制造到软件辅助驾驶的开发,没有人愿意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也是云厂商服务们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之一,「我们在东南亚出海的一些云服务,用的也是火山引擎的服务」,一位百度云员工对「蓝洞商业」透露,其中的原因是为了给企业客户带来更高的性价比。

都在朝着 AI 云转型,百度云智大会也亮出了自己的技术实力,在 AI 计算上有百度百舸 AI 计算平台发布 5.0 版本,在 AI 开发上有百度智能云千帆开发平台 4.0。

更大的期待给到了腾讯和阿里,他们会在各自的云舞台上带来哪些发布?又如何将自身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1

多 Agents 协作是必争之地

去年,李彦宏以在线致辞的方式出现在百度云智大会,他说智能体(Agent)是自己最看好的 AI 应用发展方向。

今年,百度云继续沿着这一个判断前进,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认为,在一些复杂场景下,把一个任务拆解开,让多个Agents 协同工作,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为了能让多 Agents 协同工作突破单一 Agent 能力上限,百度千帆大模型平台升级到了 4.0。

其中,决定 Agent 能力上限的模型超过 150 个,最近比较引人注意的就是视频生成模型百度蒸汽机。而在模型的垂直优化上,千帆慧金金融行业模型和千帆视觉理解模型,也能做到用百亿参数的规模实现千亿参数模型的效果,适用于金融、电商和教育行业的应用。

而提升 Agent 的底层能力,百度依然要发挥自己在搜索上优势,它给 Agent 装上了 AI 搜索 MCP Server。

这解决了实时搜索的刚需,以前大模型训练数据存在截止期限,无法获取最新知识,而用上了 AI 搜索之后,AI 玩具可以实时回答用户最新的问题,手机助手也可以针对最新的天气变化给出实时、可靠的答案,例如「这周末北京天气怎么样?帮我规划一条最佳观鸟路线。」

而要让多 Agents 协同处理复杂的任务,百度沿着谷歌趟出来的路继续在走。

智能体之间要能对话才能自动执行任务,今年 4 月,谷歌发布了智能体之间的通信协议 A2A(Agent 2 Agent),如今百度云成为国内首个支持 A2A 协议的云厂商。这项能力意味着能跟其他 A2A 协议的智能体平台实现互调,还能通过协议适配功能,接入采用非标准接入方式的企业智能体。

目前,千帆 4.0 已接入支付宝支付、同程旅行等第三方优质服务,让 Agent 能调用更多场景化能力。Agents 协作的能力有了,Agents 要成为「生产力工具」的更多场景在哪?

百度展示了零售客户定制的一个零售分析咨询的 Agent,可以快速制作出一个高质量的报告,而在制造行业,通过上传一段标准操作视频,百度云视觉 AI 应用「一见」就可以生成一个 SOP 检测任务,检测员工在生产线是否出现错误,进而提升良品率。

此外,千帆上有多种智能体协作场景样板间,目的就是打开业务场景,让企业高效开发自己的智能体。

当前最有场景的智能体,莫过于云厂商们打造的数字员工。这也是百度、火山引擎和阿里云都在追逐的赛道,本质上都是通过 Agent 来协作员工提升企业效率。

火山引擎有 HiAgent 数字员工派遣站,百度的数字员工也有营销、招聘等七个场景的落地,实现开箱即用,背后是端到端语音大模型和慧播星数字人等一整套 AI 能力。

沈抖说了一串数字:百度智能云还服务了超过 65% 的央企客户和超过 46 万家企业,打造了 130 万个 Agents。这背后是百度智能云默默扛起养家的重任,在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财报里,受云业务增长的拉动,百度 AI 新业务的收入超过 100 亿。

瞄准 AI 云方向的智能云无疑是百度增长的潜力所在,打造 Agent 生态是它的关键任务。

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超级 App 意味垄断的用户时间,而 AI 时代,Agent 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将远超出 App 的上限,这也意味着它能给云厂商们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所以当下围绕 Agent 的生态设计,决定了云厂商们未来的统治力。

2

BAT 云上何为

最新一季的阿里财报发布后,BAT 三家的云实力又到了一个横向对比的节点。

阿里云作为国内云服务的龙头,在今年上半年营收 635 亿元,同比增长 21.8%,尤其是最新一季营收 334 亿,增速 26% 创下近 3 年的新高,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 8 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高增长背后的代价是高投入,阿里财报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同比下降了 39%,自由现金流流出 188.18 亿元,而去年同期为流入 173.72 亿元,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云业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以及对「淘宝闪购」的投入。

阿里财报会上,最后一个问题是,云市场的增速更快潜在市场更大,如果把投入即时零售市场的 500 亿投入 AI,会不会带来更好的回报?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 CEO 蒋凡的回答是,AI 和即时零售背后的消费,两者都是阿里必须抓住的历史性机遇。不论是从能力还是资源、现金储备等角度,阿里都有足够的资源进行「饱和式投入」。关键问题是如何平衡短期与长期回报,「因为 AI 的投入,带来云的增速提升,未来的几个季度会进一步提升」。

再看腾讯云,虽然 5 年前腾讯的财报中就不再单独披露腾讯云的收入,但 AI 给腾讯云带来的增量也不可小觑。

腾讯云的收入展现在财报中的「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中。相比阿里云和百度云营收 20% 以上的增速,腾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增长并不明显,今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 10% 到 555 亿元。

腾讯不跟同行比,多跟自己比。

腾讯财报中明确,「企业服务收入的增速较近几个季度有所加快」,其中主要原因也是「企业客户对 AI 相关服务的需求增加,包括 GPU 的租赁和 API token 的使用,以及商家技术服务费的增长。」

腾讯在这场 AI 大模型之战中,速度并不占优,直到 DeepSeek 火爆之后,腾讯布局的速度才有所加快。

而相比阿里和百度,腾讯云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稳」。腾讯财报中展示腾讯云服务的重点是毛利,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因为云服务的收入增长和收益成本提高,腾讯云所在的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版块毛利 290 亿元,毛利率由上季的 50% 提升到 52%。

腾讯对 AI 投入的力度有多大?从自由现金流中的资本开支可见一斑。

阿里在闪购和 AI 上的双线作战导致现金流下降,腾讯的自由现金流也受到了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支持 AI 相关的业务发展支付了 229 亿元。今年第二季度,腾讯资本开支为 191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19%,而整个上半年,腾讯资本开支 465.83 亿。

纵观 BAT 三家的 AI 投入,分化已经非常明显,这个赛道没有弯道超车。阿里云和腾讯云处于高投入换高增长之中,而百度和火山引擎在智能化「AI 云」的价值点上竞逐。

阿里高举高打,财报会上明确在过去四个季度已经在 AI 基础设施以及 AI 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 1000 亿元;而腾讯财报会上没有明确说明过去四个月 AI 方面的投入金额,据相关数据统计,腾讯 AI 领域累计资本开支也超过 849 亿元。腾讯总裁刘炽平说的是,继续加大投入,「但我们也必须明智地花钱,而不是一味地说我们要全力以赴」。

AI 需求带来云市场的增量未来,但 AI 的基础设施投入仍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实现稳定的利润增长,这对 BAT 三家来说都是一个漫长的考验,谁都不肯掉队,而阿里和腾讯财报之外的产品和生态,很快会一见真容。

标签: 百度 智能 腾讯 企业 模型 厂商 大会 能力 金融 员工 汽车 数字 用户 平台 场景 汽车行业 云智 落地 车载 火山 引擎 技术 中国 任务 财报 同程 智能化 理想 业务 视频 语音 行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