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格力小米“围攻”美的,头把交椅还能坐多久?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磊 号外工作室 时间:2025-09-01 17:55:33
数据罗生门:双雄围剿的舆论战

作者|号外工作室 李淼淼

面对格力专利壁垒和小米低价渗透,美的在家电行业头把交椅还能坐多久?家电行业的新秩序,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悄然重塑。

▲2025年美的集团半年报

8月27日晚,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的一条微博将家电行业的竞争推向高潮:制造业讲究实实在在,核心科技靠打油诗是打不出来的。这番话直指小米集团公关总经理王化此前发布的七言打油诗,诗中刻舟求剑十五载故步自封倒头栽暗讽格力技术落后。

8月30日,美的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511.24亿元,同比增长15.58%;归母净利润为260.14亿元,同比增长25.0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62.35亿元,同比增长30%;基本每股收益3.41元/股。

美的集团作为家电一哥的宝座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美的总营收虽增长15.58%至2511亿元,但核心智能家居业务毛利率同比下降0.84个百分点,利润减少约14亿元,面对格力专利壁垒和小米低价渗透,美的在家电行业头把交椅还能坐多久?

▲2025年美的集团半年报

01 数据罗生门:双雄围剿的舆论战

空调市场的老二之争意外点燃了行业舆论的导火索。8月15日,数码博主晓春哥XCG发布的奥维云网数据截图显示,7月小米空调线上市场份额以16.71%超越格力的15.22%升至第二,美的以18.61%位居榜首。

▲卢伟冰微博

小米总裁卢伟冰随即转发称能力的坚实提升,才能赢得高质量的增长,公关总经理王化更感慨新时代这么快就来了。三天后,格力市场总监朱磊晒出截然不同的数据:格力线上份额16.41%,小米以13.50%居第三,直指对方数据来路不明。

▲新浪科技微博

这场数据罗生门的真相随着原博主的澄清逐渐清晰,奥维云网随后调整了统计口径,导致同一时段出现两种排名。

据了解,小米空调第二季度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激增60%,上半年线上市场成为唯一实现量价齐升的品牌。其3月推出的米家中央空调Pro售价较美的同类产品低20%,直接将价格门槛砍至传统品牌半价水平。

截至8月,小米中国区线下零售店已达16000家,计划年底突破20000家,3000家体验店打造人车家全生态场景,对美的形成渠道包围。财报数据显示,美的为防御市场份额,不得不将1.5匹挂机均价从2536元降至2101元,跌幅达17.2%,直接导致空调业务单台净利润减少约80元。

另外,格力则以技术壁垒展开反击。朱磊在微博中晒出格力2021年产品与小米2025年新品的对比图,宣称存在代际级差距,并质疑小米转发的主板对比图恶意处理,将十年前退市机型伪装成当前产品。

▲新浪科技微博

在看完双方高管口水仗后,发现在空调核心领域,美的既未建立格力13万项专利的技术护城河,又缺乏小米生态链的协同优势。上半年美的研发投入87.67亿元,新增专利超5500件,但高端品牌COLMO营收占比仅5.2%,远低于格力高端机型30%的占比,研发转化效率不足使其陷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

美的为维持价格战和渠道优势,公司短期借款激增64.55%至510.25亿元,而货币资金增速仅5.75%。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资金链趋紧的情况下,美的仍推行每10股派现5元的分红方案,合计分红37.98亿元,同时实施两项股份回购计划支出超24亿元。既有高负债,又要高分红的操作,令人费解。

02技术攻防战:模式碰撞下的利润绞杀

格力与小米的技术口水仗愈演愈烈,朱磊强调CAN系统比485接口容错率高10倍,代表传统制造对技术参数的极致追求,而小米选择RS485接口实为支持OTA升级的智能化考量,70%的小米空调用户会使用智能联网功能,远超传统品牌。这种差异同样反映了美的既未像格力那样构建核心部件自研能力,也未能如小米般实现生态协同,导致智能家居业务陷入低端内卷、高端失守的尴尬境地。

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小米凭借武汉自有工厂300万台年产能规划,将低端机型成本压至行业底线,其1.5匹变频空调线上售价跌破1800元,直接冲击美的主力销售区间。为守住市场份额,美的被迫将中高端空调售价下调8%-12%,但高端机型销量占比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形成降价保量导致利润缩水的恶性循环。

财报显示,美的智能家居业务毛利率从29.36%滑落至28.52%,按1672亿元营收测算,利润减少约14亿元,相当于近100万台低端空调的净利润总和。

此外,国内冰箱市场线上2200元以内低端机型份额提升7.4%,美的为避免客户流失跟进降价,导致低端冰箱毛利率压缩至15%以下。而8000-14000元中高端市场,法式门、十字门等趋势品类被竞品压制,高端机型营收占比不足10%。洗衣机业务虽行业零售额增长11.5%,但美的增速仅9.2%,分区洗、热泵等创新产品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近70%销量依赖中低端机型,在小米低价+基础功能组合冲击下,部分机型售价被迫下调5%-8%。

2025年上半年,铜、钢、塑料等核心原材料价格波动超10%,美的空调单位成本同比上升4.2%,但单位售价同比下降3.8%,形成成本上升、售价下降的逆向循环。对比竞争对手,格力通过压缩机自研有效对冲成本压力,小米则利用生态链规模效应将运营成本率控制在低位。这种成本控制能力的差距,使得美的在价格战中尤为被动,制造业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0.99个百分点至27.10%,盈利能力持续弱化。

美的传统线下渠道仍依赖多层经销商网络,而小米通过自营品牌店+全链路信息化模式降低渠道成本,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以抖音为代表的新兴电商增速达92.5%,美的在这些渠道布局滞后,不得不通过补贴维持份额,进一步侵蚀利润。

03生态围剿:美的卫冕之路存在多重危机

小米与格力的双线进攻,正在重塑家电行业的竞争格局。小米明确提出2030年进入大家电头部阵营、空调业务做到国内前二的目标,其智能大家电收入增速达66.2%,是美的智能家居业务增速的5倍以上。格力则通过董明珠健康家战略转型,计划全国建设1万家专卖店,以十年免费包修服务巩固线下优势。夹在中间的美的面临品牌、渠道、技术等多重围剿,家电行业市场第一的位置已岌岌可危。

在格力核心科技与小米极致性价比的鲜明标签对比下,美的陷入品牌认知困境。过去三年推进的COLMO+东芝双高端战略进展缓慢,COLMO虽实现60%增速,但营收占比仅5.2%,未能有效对冲中低端市场利润下滑。更严峻的是,中低端产品的持续降价已开始模糊消费者对其高端品牌的认知,当小米以技术平权打破专业壁垒,格力用老款仍领先证明技术积淀时,美的的品牌价值被前后夹击。

美的的市场主导地位已进入危险区间。小米空调连续两个季度增速超60%,若此势头持续,未来3-5年将对美的形成实质性威胁。格力则通过技术深耕巩固基本盘,中央空调市场份额超15%,磁悬浮离心机发货量增长超130%。第三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美的、格力、海尔空调零售量合计占近七成,但小米的快速崛起正在打破这种稳态。

这场由口水仗引发的行业关注,本质上是传统制造与互联网模式的深度碰撞。当格力用核心科技捍卫尊严,小米以生态协同抢夺用户,美的夹在中间的挣扎折射出整个行业的转型阵痛。在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的双重浪潮下,美的若不能重塑竞争逻辑,其保持多年的行业第一位置,很可能在格力与小米的双重夹击下成为历史。家电行业的新秩序,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悄然重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