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万和电气卢宇聪:在“慢周期”做本质的事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一点财经 时间:2025-09-02 20:29:23



“生命以负熵为生。”熵,是热力学中衡量系统混乱度的概念,昭示着万事万物都是从有序走向无序,迎来僵化与死亡——企业亦然。

然而,总有一些企业,能在逆势中保持清醒,在混沌中构建秩序。因为他们明白,环境越是复杂,越要回归本质。

“大环境没办法改变,我们只能顺势而为”,8月27日,在与《一点财经》交流时,万和电气董事长卢宇聪表示。在他看来,当下的市场挑战其实是行业洗牌、优胜劣汰的过程,“只要在这段时间能生存下来,都有机会。”

生存下来,并且活得更好——万和电气刚刚交出的2025年半年报,正是这句话的最佳注脚。

8月26日晚,万和电气(002543.SZ)发布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0.83亿元,同比增长7.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亿元,同比增长6.68%。

在厨电行业整体承压、消费信心指数持续走低的背景下,这份“双增”成绩单背后是一场悄然推进的“反熵增”革命。所谓“反熵增”,就是对抗组织的僵化、惰性和效率衰减,通过创新和开放重新注入活力的过程。

万和电气的这一革命如何实现?它又为自己找到了怎样的向上之路?



静之:在慢周期中看清本质

“不是说我们现在的环境有多恶劣,其实是我们以前的环境太好了。”万和电气董事长卢宇聪在与《一点财经》交流时坦言,“从供不应求的时代,我们慢慢走过来。”

他的清醒,源于对行业的深刻洞察。据奥维云网数据,消费信心指数从2019年12月的126.6降至2025年6月的87.9,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三年为负,房地产市场新开楼盘数从2020年的1184万套骤降至2024年的232万套。行业已从增量市场彻底进入存量甚至限量市场。

“做事情要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曾国藩的这句话,在万和的战略中得到了印证。

面对环境的不可抗力,万和选择“顺势而为”,回归企业经营的本质:产品、渠道、服务。“其实只要把产品、渠道、服务那些最基础的工作都做好,竞争力就出来了”,卢宇聪道出了万和逆势增长的核心。

细剖其半年报,万和电气的增长并非偶然,而是有两大引擎驱动。

其一是产品驱动战略深耕见效。

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万和对产品技术进行了更加精准化的升级迭代,不再单纯追求技术参数的堆砌,而是聚焦“超一级能效”“超低温运行”“有效吸排”“有效火力”等人性化功能,着力将“微创新做到可靠”。

上半年,万和推出超一级能效燃气热水器、MINI双胆电热、-46℃稳定运行的空气能热泵、易清洁无印定时灶具等创新产品,在细节处打动用户。比如,应用全新一代航天级雾化外排技术的超一级能效燃气热水器,解决了冷凝水排放难题,可无管安装,热效率突破107.3%。



其二是效率增长战略提供盈利保障。

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万和通过全价值链精益管理实现降本增效。IPD2.0数字化研发流程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23%,APS智能排产系统将排产时间从3-4小时压缩至1小时,效率提升70%。

企业提效来自全流程,包括从产研销、采购、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的整个环节,每个环节提升一点,最后的效果就会很大。

2025年上半年,“推高卖新”策略下,万和产品结构优化显著,毛利率持续提升。其中,高端产品销量突破40万台;厨电品类营收同比增长23.46%,毛利率同比上升3.51个百分点。

这不是偶然,而是万和看清企业经营本质后的必然。



思之:从单品到生态的战略跃迁

若静之是守住基本盘,思之则是布局未来。

厨电与卫浴行业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融合背后,企业们瞄准的都是场景空间与生态,但万和看得更远。

2023年,万和提出“121”梦想战略。2025年8月27日晚的发布会上,卢宇聪明确了万和的战略愿景——坚定专注于热水与采暖赛道,立志成为全球热水采暖综合解决方案集成者、领先者乃至领导者,并向能源管理公司转型,最终成为一家世界级的新能源科技公司。



同时,万和电气总裁赖育文发布了全新的“1211”产业战略。其中,“1”指将主业由燃气具升级为多能源布局的采暖与热水;“2”指厨房电器与生活电器两个核心侧翼,同时明确发展净水产业,用水家电链接厨房和卫浴空间;“1”指热泵这一主流产品的研发与制造能力。

新增的“1”指工业技术底座,未来万和将进一步聚合工业核心部件领域的科技力量,为自身产业、机器人、新能源及光伏储能等前沿产业的全球泛工业客户提供高效、智慧的解决方案与全周期、全方位服务。

这意味着万和目标早已不再只是“全球燃气具领导品牌”,而是要成为“全球热水采暖综合解决方案集成者”。

“我们就是从单一产品到场景,再到一个生态。以后以单一产品来竞争的话,竞争力没那么大了;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个方向应该是有路可走的”,卢宇聪指出了行业演进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万和的战略升级有着清晰的路径可循。

战略不是写在PPT上的宏伟蓝图,而是在每一天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中打拼出来的。在与卢宇聪的交流中,《一点财经》发现,万和的“1211”产业战略,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用户需求、技术储备和行业趋势的渐进式升级。

从日本等市场上,万和看到了激活用户新需求的可能,比如日本家庭很多配备了桑拿房,而且采暖、热水、蒸桑拿等都是一套系统供水。同时,日本市场是企业与燃气公司合作,通过燃气公司展厅激活用户的潜在需求。

在氢能、热泵、算法等前沿领域,万和早已布局。比如在氢能上,“我们在储备,”卢宇聪说,“一旦国家推动,我们就能配套得上。”这种“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的战略节奏,正是万和能在逆势中保持增长的关键。

从林内等国际品牌身上,万和看到了未来,但万和的未来显然不止于此。熵增源于封闭,在以数字化打破内部壁垒的同时,万和还在以更开放的外部生态,为自己寻找更大可能。



出海:中国制造的突围之路

如果要为万和的增长找到又一个驱动力,那么出海一定是答案——国际化被视为“万和最确定的未来之一”。



海外市场已成为万和电气强劲的第二增长曲线。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万和出口销售营收同比增长26.52%至17.29亿元,营收占比由35.85%提升至42.33%。同时,瞩目的是,其出口销售的毛利率提升了1.84个百分点。

这背后是万和对全球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前瞻性的产能布局。

在谈及出海时,卢宇聪客观地分析道:“还比较初期,但经过长时间的OEM后,我们在产品上对国外市场的标准、消费偏好有了一定了解,可以做到满足一部分海外市场的需求,这是我们的优势。”

面对不同市场的需求差异,万和有着精准的把握。“灶具,国内都是两眼,国外都是多眼,他们要煮牛奶、炖汤、蒸东西、煎鱼、煎牛排,很多要求四五个眼的。”公司高管在访谈中举例说。

在产品出海的同时,万和已加速制造出海的步伐。

半年报显示,其位于泰国的生产基地一期已实现量产,二期于今年4月进入试产;埃及生产基地也于今年1月启动试产。这两大基地的建成,不仅有助于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更能助力万和实现“全球运营”。

此次发布会上,为实现全球热水与采暖综合解决方案领导者的未来愿景,万和对战略运营体系进行了关键性升级,在原有的“产品驱动”“效率增长”“数智升级”三大主轴基础上,新增“全球运营”战略主轴。

通过泰国、埃及两大生产基地,万和正逐渐实现“本地采购、本地生产、本地出口”,在辐射欧洲、非洲、亚太市场的同时,缩短交货周期,降低运营成本,全面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

同时,“品牌出海”“资本出海”也被万和纳入了规划之上。

据万和高管透露,万和自主品牌的一些壁挂炉产品,已经开始在东欧、西亚等地区销售,东南亚地区也开设了一个自主品牌门店,慢慢也会在欧美市场做一些尝试,“先突破单点市场,再慢慢扩张”。这是一种务实、具有执行力的出海策略。

未来,万和还将择机推动“资本出海”,系统构建海外资本平台,通过强化国际融资、跨境并购与全球化人才激励,为深度全球化提供顶层支撑。

努力就有回报,行动就有结果,万和正在路上。



结语

熵增是封闭系统的宿命,而反熵增的唯一路径,是构建开放系统,持续与外界交换能量与物质。

当下的中国制造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万和电气的“反熵增”实践,为无数在存量市场中挣扎的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范本:以“静之”的定力守住根基,以“思之”的远见穿越周期,以“出海”的勇气打开新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