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观礼阅兵|重庆航天遥测专家:看到民族复兴的底气,将以测控助航天强国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上游新闻 时间:2025-09-03 16:24:28

“我来自中国航天,祝愿祖国繁荣昌盛。”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邓建华在现场观礼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表示,站在观礼台,看着装备方阵载着战略重器驶过长安街,握着观礼票的手不自觉握紧,眼泪盈眶。尤其是看到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时,就想起过往无数个深夜,自己和同事们围着航天技术攻关的场景。


邓建华在九三阅兵观礼现场。

邓建华说,阅兵的钢铁洪流里,藏着测控人的使命:每一次精准控制,都是火箭奔向苍穹的“千里眼”。这份国威的背后,是无数基层测控岗的坚守。

阅兵彰显的不仅是国威军威,更是民族复兴的底气。“未来,我会继续守在测控一线,以更严标准做好本职工作,以更加严谨细实的作风,为每一枚火箭护航,让航天梦在可靠测控中稳步前行,为国家航天事业和国防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过去的岁月里,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再到“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邓建华及其团队几乎参与了每一次火箭发射的遥测任务,陪伴并确保了中国航天事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凭借创新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重重困难。邓建华经常说:“航天技术对国家的国防建设和打造一流军队至关重要,同时它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因此,我们不能依赖其他国家的航天技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研发,昂首阔步走在世界的前列。”


邓建华与同事探讨工作。

为了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奋斗了六十多年。在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的带领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新一代航天人仍在不懈努力,用创新和技术迎接新的挑战。

在邓建华的指导下,技术研发团队基于先进的成熟技术,又引入了先进的测控增强技术,完全满足了新一代航天测控的需求。在“神舟”后续至“神舟二十号”的任务中,他们均圆满完成任务,并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受访者供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