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资者网》张静懿
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纽带,港股市场在2025年上半年的复杂环境中,呈现出鲜明的新兴驱动特征。全球技术革命浪潮叠加消费升级趋势,让科技、消费、医药等新兴行业成为港股整体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科技、消费、医药多点开花,各领风骚
2025年上半年,港股主要指数的强势表现。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达20%,创下近三年半年度最佳成绩;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8.68%,领跑全球主要科技指数;国企指数上涨19.05%,主要受新兴行业国企驱动。
港股主要指数上涨主要是由于AI热潮推动中国资产重估及南向资金净流入达7311.93亿港元,形成内外资金合力。
企业盈利层面,新兴行业的高增长有效对冲了部分传统行业的压力,推动整体盈利显现韧性。其中,科技、消费、医药三大新兴领域表现突出。
科技行业是上半年港股最具爆发力的板块,细分赛道呈现全面开花态势,AI、互联网电商、科技硬件均实现高增长。
随着大模型技术从研发走向应用,港股 AI 企业业绩迎来质的飞跃。商汤-W上半年营收约17.4亿元,同比增21%,生成式AI业务10.5亿元,同比增长256%,成为核心驱动力;腾讯控股则凭借AI+现有业务的融合模式,实现业绩再增长,上半年营收达3645.3亿元,同比增长14%。
科技硬件领域凭借核心技术自主化,打破海外垄断,实现业绩高增长。中芯国际上半年营收44.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3%;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39.8%。关键突破在于14nm制程工艺: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14nm FinFET技术已进入客户导入阶段。
互联网电商板块上半年集体回血,拼多多、京东、美团均实现双位数盈利增长。其中,美团上半年营收达1555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107%,创下近三年半年度最高增速;拼多多的增长则依托全球化+农产品上行,上半年营收1839亿元,同比增长105%;净利润600亿元,同比增长182%。
新消费三姐妹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老铺黄金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市场表现强劲。泡泡玛特通过IP联名+线下体验,精准捕捉年轻人个性化+情感化消费需求,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蜜雪集团则凭借高性价比+下沉市场策略,实现规模扩张,上半年营收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4.1%。老铺黄金则通过古法黄金与奢侈品结合,上半年实现营收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0%,期内利润22.68亿元,同比增长285.8%。
医药行业上半年迎来研发转化+出海突破的双重利好,创新药与医疗器械成为两大增长支柱。
随着国内创新药审批政策的优化,港股创新药企业进入收获期。映恩生物在ADC赛道中表现突出,其临床管线推进速度较快,覆盖多个适应症,包括HER2、B7-H3等靶点。核心产品DB-1303(靶向HER2的ADC药物)已进入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预计2025年下半年向FDA提交加速审批。
医疗器械企业则通过技术出海打开增长空间。迈瑞医疗上半年国际业务实现收入83.32亿元,占整体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50%,其中发展中国家维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其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除颤仪、血球、超声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继续维持市场前三的地位。
新兴行业主导IPO热潮,重塑市场格局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市场呈现新兴行业唱主角的特征,新上市企业不仅为市场注入活力,更在重塑行业业绩格局,成为推动新兴行业增长的新动能。
从IPO规模看,上半年共有约42家企业通过IPO登陆港股,合计募资约1070亿港元,位居全球资本市场榜首,其中科技(含新能源、AI)、消费、医药三大新兴行业企业占比达75%,募资额占比超80%。
更重要的是,新上市企业正在重塑行业业绩格局。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后,带动上游锂矿企业(如天齐锂业)订单增长,下游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电池采购成本下降,形成龙头带动产业链的增长效应;蜜雪集团作为新消费代表,上市后加速下沉市场布局,门店数量从1.5万家增至5.3万家,倒逼同类茶饮企业降价促销,推动整个消费行业性价比竞争加剧。这种新势力入场竞争格局变化行业业绩重构的逻辑,将在下半年持续发酵。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6月末,港交所排队等待IPO的企业超过200家,新兴行业依旧是主力军。从行业分布看,生物科技、医疗和医药、人工智能、信息科技及电信服务等新经济行业的拟IPO企业占比超60%。
仅上半年,就有12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密集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既有乐动机器人、卧安机器人、斯坦德、仙工智能等新兴企业,也不乏埃斯顿、兆威机电等已登陆A股的老兵。在医药领域,多达39家医疗健康企业在港交所排队等待上市,2025年开年以来,港股生物医药市场明显回暖,上半年共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而去年全年仅有12家。
综合券商与研究机构观点,2025年下半年港股新兴行业预计呈现结构性增长。科技板块受益于AI商业化加速,大模型应用(如Deep Seek)落地游戏、广告及医疗领域,叠加半导体国产替代需求,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修复空间显著。消费行业聚焦悦己经济,新茶饮、潮玩等细分赛道持续扩容;医药板块以创新药出海为核心驱动,ADC、双抗等技术突破推动BD交易活跃,港股创新药企管线数据密集读出或催化估值提升。
2025年上半年,港股新兴行业以技术创新+需求升级为驱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业绩答卷,成为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下半年,在全球技术革命与国内消费升级大趋势下,叠加IPO新势力的持续补位,新兴行业将继续引领港股结构性行情,为市场注入长期活力。(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