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净利降76%,搞芯片拖累业绩,探路者19亿定增“输血”引质疑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尺度商业 时间:2025-09-05 22:16:48

文 | 张佳儒

如果一家卖登山服、登山靴、登山包的公司告诉你,它还是一家搞芯片的公司,你会不会以为自己听错了。户外服装与芯片,这两个跨度极大的领域,恰恰同时集中在上市公司探路者的业务版图中。

“户外+芯片”双主业的探路者,业绩表现究竟如何?

8月28日,探路者发布2025半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6.53亿元,同比下降7.82%;归母净利润为2009.41万元,同比下降76.5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575.53万元,同比下降80.62%。

对于业绩下降原因,探路者提到两个,一是户外业务受市场环境和新品迭代节奏等因素影响,收入下滑,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增加;二是芯片业务受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损益大幅变动,对业绩形成拖累。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半年报发布前几日,探路者抛出19.3亿元定增计划,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实控人李明及其控制的公司拟全额包揽。

在探路者净利润大幅缩水的背景下,实控人自掏腰包“输血”,看起来是为公司纾困的“定心丸”,却引发了市场诸多质疑,到底发生了什么?

近五年首次中报营收利润双降,实控人拟包揽19亿定增遭疑

提及探路者,外界的第一印象往往聚焦于其“户外服装龙头”的身份。根据公司财报,探路者于2016年—2024年连续九年获得品牌评级机构Chnbrand颁发的“中国户外装备行业品牌力第一名”的荣誉。

然而,2025年上半年,探路者遭遇业绩挑战,营收净利双降,这是公司2021年开启“户外+芯片”双主业后,首次中报出现核心财务数据双降,其中归母净利润降幅尤为显著,高达76.50%,规模仅2009.41万元。

回溯探路者2009年上市后的业绩,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在所有年度同期数据中处于历史低位,仅高于上市以来三个年度的同期水平,位列同期倒数第四。

这样罕见的中报数据,引起了探路者及其实控人的高度重视。

8月25日晚间,探路者披露定增预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9.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定增目的,探路者明确表示,持续推动“户外+芯片”双主业战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然而,探路者定增“输血”的计划,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遭到外界质疑。



从财务数据来看,尽管上半年业绩下滑,但探路者当前的财务压力并不大。截至2025年6月末,探路者货币资金8.2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38亿元近乎翻倍;叠加1.39亿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司类现金储备合计已接近10亿元。

与此同时,探路者短期债务压力较小,短期借款仅1000万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4649.89万元,资产负债率更是低至20%,整体财务状况相对稳健。

在此背景下,探路者抛出19.3亿元定增,从数据对比来看显得格外突出,此次募资规模达到当前货币资金的两倍以上,甚至超过2024年度总营收,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募集,其必要性被疑。

更值得关注的是,监管层对于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已有明确规范。

5月15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强调募集资金使用应专款专用,专注主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用于主营业务,超募资金最终用途应为在建项目及新项目、回购注销,不得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借款。

探路者此次定增资金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并非超募资金,所以不直接违反这一规定。不过,监管规则强调募集资金使用应专款专用,专注主业,用于主营业务,探路者定增预案中未提及任何与产能扩张、技术研发相关的具体项目,仅明确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对照这一监管要求,探路者定增用途合理性受到质疑。

此外,此次定增的定价合理性也引发了部分争议。根据预案,探路者此次定增的发行对象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明及其控制的企业通域合盈,拟发行价格为7.28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2025年8月26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符合监管规定。

但值得注意的是,8月26日,探路者收盘价9.78元,此后维持高位,9月5日收盘价9.60元。当前股价高于定增价,这一价差也引发外界对于实控人“低价”定增的质疑。

探路者定增预案中,提到定增目的是为了推动“户外+芯片”双主业战略。这也让市场重新审视其双主业战略的成效。

半年报中,探路者表示,公司芯片业务发展整体向好,但受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损益大幅变动,对业绩形成反向拖累。

那么,探路者所言的芯片业务发展整体向好,具体是什么情况?

多元化又遇困:芯片业务营收增速骤减,一核心公司持续亏损

根据半年报,探路者芯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40%,但增速较上年同期的590.93%骤减。

具体来看,探路者芯片板块,有两家核心子公司,“两极分化”的态势突出。其中,北京芯能营收142.05万元,净利润亏损3028.37万元;G2 Touch营收9011.7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9406.26万元出现下滑,净利润935.69万元,同比骤降80.23%。

此外,探路者芯片业务旗下还有一家子公司江苏鼎茂,但公司在半年报中未披露其财务数据。

纵观探路者多元化历程,从2021年开启跨界芯片布局至今,四年半时间过去,芯片业务发展较为坎坷。2021年9月,探路者2.6亿元收购北京芯能60%股权,切入Mini LED/Micro LED显示驱动芯片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探路者以户外服装为主业,之所以跨界到芯片这一差距悬殊的赛道,是公司业绩受挫与实控权变更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公开信息,探路者创始人为盛发强、王静夫妇,在二人的带领下,公司在2009年登陆创业板,成为中国户外运动第一股。上市之后,探路者业绩稳步增长,营收从2009年的2.94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7.15亿元,归母净利润从4403.40万元增长至2.94亿元。

当时,户外行业尚属小众市场,盛发强夫妇为公司制定了多元化扩张路线。2015年开始,探路者收购多家公司,形成户外用品、旅行服务、大体育三大业务板块。

在多元化战略下,探路者2015年营收高达38.08亿元,同比增长121.99%,但归母净利润下滑10.50%。此后两年,公司营收整体下滑,2017年营收降至30.34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8485.39万元,创下上市后首次亏损。

也正是在2017年,探路者调整战略,业务中心重回户外用品,但业绩并未重振。2020年,公司营收9.12亿元,不足10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75亿元,创下上市后最大亏损。

探路者的业绩颓势下,2021年1月,盛发强夫妇让出控制权,具有深厚芯片行业背景的李明入主。根据公开信息,李明曾任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两家公司均为国内芯片领域的知名公司。

紧接着,李明为探路者规划了“户外+芯片”的双主业多元化发展路径。跨界芯片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收购北京芯能60%股权。这笔交易设置了业绩承诺。

根据相关公告,2022年至2024年,北京芯能合并报表扣非息税前净利润不低于0元、8597.45万元、1.72亿元。实际情况上,北京芯能三个年度的数据分别为-3362.72万元、-7830.08万元、-6371.84万元,全部未完成业绩承诺,原因为宏观环境变化等。

北京芯能的业绩表现,直接拖累探路者。比如2023年,探路者对北京芯能计提商誉减值准备8538.37万元,导致当年探路者扣非净利润亏损5504.36万元。

为改善芯片业务表现,探路者于2023年再次出手,以3852.02万美元收购G2 Touch 72.79%的股权。

这一举措见效明显,2024年,探路者芯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66.56%,归母净利润3203.32万元,同比增长183.30%。其中G2 Touch营收1.89亿元、净利润8988.39万元,成为芯片板块的核心增长极;反观北京芯能,同期营收仅94.19万元,净利润仍亏损。

但2025年上半年,探路者芯片业务的高增长势头未能延续,还成为公司业绩下滑的拖累项。从子公司表现来看,北京芯能营收规模较小且持续亏损,尚未看到扭亏迹象;G2 Touch则陷入营收净利双降的困境,前期增长动能消退。

在此背景下,探路者芯片业务能否如期成长为公司新的增长引擎,仍需时间检验。而从当前公司动作来看,推进定增募资成为其应对业务困境、补充发展资金的重要选择。

未来,探路者19.3亿元定增方案能否顺利通过监管审批并落地实施,募集资金又能否真正有效推动“户外+芯片”双主业协同发展、扭转业绩下滑态势,其战略执行效果与长期经营表现,我们将保持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