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观察: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ITBEAR 时间:2025-09-07 20:03:50

以“数启新章 智造新质”为主题的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近日在辽宁沈阳拉开帷幕。这场汇聚全球创新力量的行业盛会,通过实物展示、场景模拟与互动体验,生动呈现了工业互联网从“连接设备”向“赋能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创新成果展区,智能机器人成为最受关注的“明星”。一台人形机器人正用双臂精准完成斟茶动作,从抓取茶壶到控制水流,每个环节都流畅自然;工业机器人则通过激光焊接技术,在金属表面留下0.1毫米精度的焊缝;甚至有机器人与观众展开围棋对弈,其决策速度与策略深度令专业棋手惊叹。这些场景背后,是“工业大模型+AI智能体”构成的“数字大脑”,它们已从简单的语音交互工具,进化为能自主优化工艺、诊断设备故障的产业助手。

制造业的变革尤为显著。鞍钢集团展出的智能钢水处理系统,通过实时分析温度、成分等200余项参数,将生产成本降低15%,废水排放减少21%。“过去调整工艺需要工程师现场测算,现在AI模型能瞬间给出最优方案。”现场技术人员介绍,类似的技术已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电力设备巡检等多个领域,推动良品率提升与能耗下降。

农业领域同样涌现创新实践。中粮集团在吉林的智慧养猪场里,24小时运行的“AI兽医”通过声纹识别技术,能精准定位咳嗽猪只所在的栏位,并从猪病知识库中匹配诊断结果。“系统能识别30余种猪病特征音,准确率超过90%。”养猪场负责人表示,这项技术使疫病发现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大幅降低了养殖风险。

教育领域的智能化探索同样引人注目。辽宁向日葵教育科技展示的“AI学伴”系统,能根据学生学习数据动态生成知识图谱,并通过自然语言交互解答疑问。“不同于传统题库,我们的模型会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推送定制化练习。”公司总经理李艳飞介绍,该技术已在多所学校试点,帮助教师实现精准教学。

这场变革的背后,是十年间“互联网+”向“人工智能+”的演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9.7%,网民规模突破11.23亿。随着7月《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出台,产业界正加速布局超大型智算中心、人形机器人等新赛道。大会期间,30余家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涵盖中柬智慧园区、中巴生物技术等跨国项目。

在国际化合作展区,“柬埔寨产业大脑”项目吸引众多目光。中国移动辽宁公司整合当地产业数据与政策资源,打造的智慧园区系统能实时监测企业能耗、物流等指标,并通过AI预测市场需求。“我们将中国的园区管理经验转化为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柬埔寨提升产业效率。”项目负责人章启星说,目前已有5个合作园区进入建设阶段。

“如果说‘互联网+’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那么‘人工智能+’就是让车辆实现自动驾驶。”辽宁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宏用比喻解释技术升级。他指出,随着5G、大模型与具身智能技术的融合,产业变革正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重构,这场变革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