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扫地机器人如何创造时间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丽 光子财经 时间:2024-08-19 08:11:47

扫地这件事到底有多卷?为了让大家解放双手,一动不动就把地扫了,科技界一直在努力。1996年,瑞典一家公司推出第一代家用扫地机器人,迈出了机器代替人类扫地的第一步。历经近30年的发展,扫地机器人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4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达69亿元,同比增长9.3%,已成为清洁电器市场上的中流砥柱。回到30年前,谁会想到机器人扫个地竟能扫出这么大的市场。

然而,早期的扫地机器人远不如现在的智能,一度因为又贵又蠢而被认为是“智商税”。可以说,扫地机器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从“智障”到“智能”的进化史。

扫地机器人1.0没有什么感知能力,只是通过随机碰撞,不断试错躲避障碍物,一不小心就被卡住不动弹了,噱头大于实际。

扫地机器人2.0有所进步,采用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角加速度和线加速度,然后计算得出位置信息,还可以识别斜坡等路面情况,但精度不高,没什么避障能力;

扫地机器人3.0再度进化,采用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技术识别障碍物,导航、避障能力明显提高,但此时在其核心功能——扫地方面,依然有短板。比如地面铺了地毯,此时的扫地机器人还不能进行识别。想象一下,湿漉漉的拖布在纯羊毛地毯上一寸一寸拖了过去,是多么让人崩溃。

好在扫地机器人4.0又有了新传感器加持——超声波传感器,完美解决了地板、地毯智能识别的问题。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过20KHz,波长超过人耳听力范围(20Hz~20KHz)的机械波,在日常环境中除相干波外几乎不受干扰,且对人体不会造成干扰,在医疗、工业等领域都有应用。超声波传感器在不同材质物体表面的反射量不同。当遇到光滑地板时,超声波被吸收的程度很小,传感器会呈现出连续不断“回弹”的波;而遇到各类地毯时,超声波会被不同程度吸收,波形呈现不同的变化。基于此,超声波传感器成为扫地机器人识别地毯的“智能触手”。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职场妈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7.2%的职场妈妈每天家务时间都在2小时以上。2个小时的时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据了解,汉威科技集团的高精度超声波传感器已经应用于多家扫地机器人的产品之中, 一台智能的扫地机器人,可以说是“创造时间”的工具。创造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让人做自己喜欢的事,陪自己喜欢的人。扫地机器人可以给人们带来的实用价值和潜在的情绪价值不可估量。

如今,扫地机器人正变得更加智能,也更受欢迎。据中国家电网的一份调查数据,人们对扫地机器人“非常有用”的评价占比已从2016年以前的39.7%增长至2020年后的71.6%,弃用率也从63.5%快速降低至23.9%。这背后是多种传感器不断加持的结果,是机器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类感知能力的持续提升的结果。未来,随着更多传感器的应用,扫地机器人将更加智能,用户将真正解放双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