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重庆发布三大轨道交通核心大模型 构建智慧轨交全链条解决方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ITBEAR 时间:2025-09-08 08:15:33

中车重庆公司近日举办了一场聚焦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的重大活动,正式推出三大轨道交通核心大模型,并同步揭牌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及科大讯飞共建的联合实验室。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活动现场,三大核心大模型的技术细节首次公开。其中,"斫轮·轩构"城市交通车辆设计大模型凭借其文生图、图生图等创新功能引发关注。该模型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即可在8秒内生成1024*1024高清设计图,其3D渲染辅助AI生成技术更属行业首创。据技术人员介绍,这项突破将使车辆外观设计效率提升40%,创新度提高60%,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在安全运维领域,"斫轮·轩知"智能驾驶舱监测系统与"斫轮·轩鉴"故障检测模型形成技术闭环。前者通过"横向平移复制、梯次分步推进"模式加速技术落地,构建起全方位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后者则实现秒级故障定位,将部件外观检测准确率提升至全新水平。两大系统协同运作,预计可使轨道交通30年运营成本控制在建设成本的3.5倍以内,推动行业从被动维修向预测性维护转型。

中车集团城市交通事业部副总经理唐飞龙在发布会上强调,三大模型构建了覆盖设计、监测、运维的全链条智慧解决方案。这种系统性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参数的突破,更在于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闭环。从创意构思到安全运营,再到健康管理,每个环节都融入了人工智能的深度赋能。

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与多家科研单位共同启动模型发布装置。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这三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典型实践,其技术架构与实施路径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特别是多图融合生成等创新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设计中的效率瓶颈。

据技术团队透露,"斫轮·轩构"模型已在实际项目中验证其设计效能。在某地铁车辆外观改造项目中,设计师通过输入"流线型车身+中国风元素"的文本描述,系统快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其中3个方案直接进入工程化阶段。这种设计模式的变革,使项目周期缩短近三分之一。

在安全监测方面,"斫轮·轩知"系统已在多条轨道交通线路部署。通过实时分析列车运行数据,该系统成功预警多起潜在安全隐患。技术人员演示显示,系统对轨道几何参数的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较传统检测方式提升两个数量级。

故障检测领域,"斫轮·轩鉴"模型展现出强大的技术优势。在模拟测试中,系统对转向架裂纹的识别准确率达99.7%,且能精准定位至具体部件。这种检测能力使维修计划制定效率提升60%,备件库存成本降低40%。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