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信部,重磅发声……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证券时报 时间:2025-09-09 14:31:45

今日(9月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介绍“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有关情况。

来看发布会具体内容:

正在研究“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重点行业、重点环节、重点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转型路线,发布实施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将加强电信、道路机动车等重点领域的立法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加强电信、道路机动车等重点领域的立法,抓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型领域的依法研究准备,加强不同层级的法规制度建设,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型工业化。

将对虚假宣传等网络乱象开展专项整治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段时间,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的非理性竞争,在共同努力下,初有成效。“企业、产业的培育可谓千辛万苦,而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可谓一夜之间,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李乐成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不断提高产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将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新型工业化,针对个别领域的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生产行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将实施绿色工厂系列扩建计划 强化产业政策绿色导向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全力推进工业降碳,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不断降低,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绿色船舶这些绿色产品在大规模普及推广。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工厂系列扩建计划,培育建设一批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同时还将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的绿色导向,加强绿色低碳标准的供给和应用,强化绿色金融政策赋能,进一步擦亮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底色。

高端智能车用芯片仍存短板 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更大,产品更好开了,产业对经济贡献更突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消费超过2万亿元,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不过,目前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高端智能车用芯片还存在短板,产业还存在非理性竞争问题。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规范产业竞争秩序,持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从2020年5.4%提升到2024年40.9%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9月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140万辆左右跃升到2024年1300万辆左右,销量同期增长,市场规模翻了3倍多,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从2020年5.4%提升到40.9%。

将引导万兆光网从技术试点走向部署应用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扎实推进新型设施建设发展,进一步巩固基础网络全球引领优势,推进重点城市、热点地区5G网络覆盖,引导万兆光网从技术试点走向部署应用,进一步提高战略实施综合供给水平,引导算力实施布局优化,强化算力和网络协同发展,打造算力生态圈,进一步加快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打造新型工业网络,推进车联网部署,加快构建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将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创造岗位、提升效率等方面潜力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推进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部分重复性、危险性的岗位产生替代效应,但同时也将提高劳动效率和安全水平,更能催生大量新岗位、新职业。下一步,工信部将与有关部门加强协同,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创造岗位、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潜力。

做强产业供给 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等技术攻关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9月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做强产业供给,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软硬件适配等技术攻关,加快打造高质量数据体系,推进智能体开发部署,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终端产品。

“大国重器”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从“人间烟火”到“生命守护”,“大国重器”稳稳支撑美好生活。新型农机装备筑牢当代粮食安全屏障。智能高效稻麦联合收割机1分钟就能收割600公斤作物,大幅度提高了夏收秋收的效率。电力装备充分保障能源的安全供应。单台大型风电机组每转一圈,就够一个三口之家一天的用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核电机组单台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可以满足上千万居民的用电需求。先进轨道交通普惠大众便利出行,复兴号CR450动车投入使用以后,运营时速可以达到400公里,从北京到上海只需两个半小时。高端医疗装备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为患者减轻了创伤痛苦。

“十五五”期间,工信部将继续统筹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持续性、系统性地布局攻关任务,加快建设供需适配、优质高效的重大技术装备体系,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力争取得更多的优异成绩。

“十四五”期间共支持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以来,工信部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共支持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钢铁、水泥、塑料等产品的综合能耗,总体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末增加13.8万家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9月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大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截至7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20年末增加13.8万家,去年有64家制造业企业入选世界500强,全国登记在册的中小企业超过60万户,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00家,中小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十四五”期间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加速融合,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的特色。5年来,我国建成全球最大、覆盖最广的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达到459.8万个,5G应用在矿山、在港口、在工厂等遍地开花。

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位列全球第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2020—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从26.6万亿元增长到33.6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将达到8万亿元,对全球制造业的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已接近30%,总体规模连续15年位列全球第一。

责编:万健祎

校对:杨舒欣

版权声明

" Type="normal"@@-->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