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华为+五菱,一场中低端市场的“灭绝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雅 易车 时间:2025-09-09 22:21:29

随着华为和五菱的合作尘埃落定,谁也想不到最热闹的是“评论区”。

“最便宜的华系车就要来了?”“定价15万以内有戏吗?”群众提出的设问,一方面传递出对华为和五菱合作成果的期待,另一方面也间接折射出合作背后更宏大的战略想象。

根据协议,双方的合作方向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包括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关于具体的合作过程,华为方案并非“单兵作战”,而是会与五菱自研的灵眸辅助驾驶、灵语座舱、灵犀动力、神炼电池等技术深度融合,不强调谁的主导性,更强调“双方共研”。

合作的进度比预想的要快。

目前最新技术成果已应用于宝骏品牌,首款车型宝骏华境S定位大六座SUV,搭载“华为全家桶”,预计年内就会亮相。从消息曝光到成果落地,一连串动作下来速度可观,说明双方合作早已经过深思熟虑,来到执行层面更显闪电速度。

华为和五菱,一个是当前汽车智能技术的风向标、车企求着合作的“香饽饽”,另一个是渗入人民市场多年,靠性价比蹚出3000万产销规模的车企,二者的结合听上去有些意外,却也更容易让人浮想联翩。那么,华为跟五菱相互奔赴,各自都想得到什么?

火速结合背后,华为看上了五菱啥?

华为并不缺合作对象,所以跟五菱合作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多一个合作伙伴,更是为了借此实现更多价格区间的技术渗透率,以此强化在智能技术领域的统治力。但从与华为合作的诸多企业来看,都很难通过“量”的大规模扩张在短时间内帮华为达成目标。

目前,除单纯的供应商身份之外,华为“深度参与”的合作模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HI模式,早期的阿维塔、极狐都有参与。但在这种模下华为参与度较低,无法最大发挥华为的品牌势能。

另一种则是基于智选车模式下的“鸿蒙五界”,这五界主要锚定中高端市场。对华为来说,虽然过去几年已经靠五界的发展快速打开了技术知名度,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但要在更广阔的主流市场中体现存在感还比较困难。

其中根本性的阻力主要归因于市场结构。在中国汽车市场中,最大规模的用户群体都聚集在20万以下,以2024年的一组数据为例,20万以下的汽车购买人数占比接近90%,其中10万以下的占比接近50%,10-20万元占比40%以上。

也就是说华为一旦能走通20万以下的市场,那么将代表着更加强势的攻城略地。

恰好,20万以下的市场正是五菱的舒适区,前面提到五菱是第一家产销达到3000万的中国车企,能给华为带来“量级”优势,定位“人民”的品牌好感度对华为而言也是口碑加持,因为有天然的群众基础。

只不过二者的合作不能是简单的HI模式(失败先例已经不少),也不可能是智选车模式,只能是第三种HI PLUS模式,这一点从“双方共研”的态度可见一斑。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华为与五菱敲定合作的前几天,有消息称华为将在年内发布一套全新的车企合作模式,也就是HI PLUS,这一模式的核心亮点是把主导权还给车企,华为负责技术赋能和生态融合,车企在营销、渠道上拥有绝对主导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东风已经成为该模式下的首个试点,广汽的华望汽车从模式上看也更贴近这种定位,不过华为与五菱合作的华境相比华望汽车已经更早落地,而跟猛士比定位则在增长较快的大六座SUV领域,所以这一波可以说是“后发先至”,一旦华为铁了心要和五菱打造“人民的华系车”,那么对该细分领域必然会形成降维打击。

宝骏转型受困,华境S来的恰逢其时

其实在一个月前《车壹条》参加的五菱品牌沟通会上,内部人士就已透露五菱与华为的合作渐入佳境,说明二者早有接触。如果要继续往前追溯,根据公开资料,五菱与华为在2018年开始就有合作,所以也是有一定的默契基础在,进而让这次联手来的更速度,也很及时。

为什么说及时?虽然汽车市场整体正朝“智电”方向大刀阔斧转型,但五菱却进入到了自己的瓶颈期。肉眼可见的是,近两年来这家企业再难复制曾经宏光MINI EV的“爆款”现象,再加上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在微型车/小型车市场发力,让五菱也面临着份额流失的风险,对五菱而言,当务之急亟需一款明星单品来提振士气。

目前来看,五菱主要有三个细分品牌,分别是主打商用车的红标系列、主要走规模的银标系列,还有承托五菱向上转型的宝骏系列。但从销量来看,目前扛旗的还是银标和红标,在五菱体系内约占95%以上的销量,而宝骏月销不过数千台。

所以此时“拯救宝骏”,也相当于是为五菱疏通转型的路径。

事实上,在与华为合作之前,宝骏并非没有在智能化上做出努力,比如曾率先与卓驭科技合作,更将端到端模型应用到宝骏悦也Plus这款10万级车型上,但都收效甚微。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关键是品牌认知和产品力不对等的问题。在用户眼中几万块的五菱品牌印象已经先入为主,导致宝骏本身技术话语权就比较低,加上十万以上的售价,更让人难以相信可以匹配靠谱的智能化技术,即使宝骏为此努力,也很难穿透认知阻碍。

此前,《车壹条》曾判断,如果要拯救宝骏,最快最显效的板块就是集中资源打造某一细分品类的大单品,要比什么都做更能事半功倍。

而如今,华为的到来,无疑为宝骏提供了一把锋利的“整形手术刀”,不仅能通过华为自带的技术光环提升宝骏品牌的智能认知,解决掉五菱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还能借助华为此前打造六座SUV的成功经验,来帮助宝骏“抄近道”快速建立产品优势。

不过,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一个有竞争力的价格基础上。如今六座SUV已是兵家必争之地,华境S相比其他华系车的优势是有五菱的群众基础,但这部分用户的硬指标一定是“到位的定价”。

参考宝骏最贵的车型宝骏享境,指导价在12.98-18.88万元,所以华境S起步价最贵不能超过15万可能才有希望成功,只有华境S完成“走量”的任务,华为也才能真正渗透进更大规模的主流市场。

只能说,成败在此一举,无论对哪一方而言都不容松懈。

标签: 宝骏华境S 宝骏宝骏华境S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