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Tatsuro Kiuchi 木内达朗
朋友今天说了件趣事。
她的二姨已经退休了,退休前在福利院工作。
因为工作能力强,最近呢,她又 被一家养老院返聘当了院长, 每月给开7千块工资。
二姨原本每月养老金也有5、6千。
也就是说——
二姨退休后,一个月挣1万2、3呢。
这在小城市算很高收入了,养活自己绰绰有余,多挣的钱就用来补贴儿子小家庭。
二姨精神极佳,每天化好妆,穿了职业装上班。
忙到脚不沾地。
60出头,正是奋斗的年纪。
我另外一朋友的婆婆,也时不时给小两口送送礼物。
婆婆被返聘成了一家 纸箱厂经理,一个月工资近1万块。
远远超过了很多年轻人的收入。
所以婆婆早早表态了——
不能帮你们带娃,我工作还没干够
对了,之前有读者问,退休后的收入要交个税么?
分两类:
1)国家发的退休金,不用交个税。
所以老人的1万退休金,实际到手,比打工人税前1万要更多。
2)退休后继续工作,取得收入要交个税。
这块广大打工人都是一样的~
二
A股持续调整中。
前段时间涨势凶猛的芯片股、算力股,出现了大幅回调。
比如寒武纪、易中天等热点股票,普遍-20%以上。
倒是白酒这种,被讽刺为“老登的余晖”,反而有了底部迹象。
这是白酒周线,已经在微微连涨了。
注意,底部不意味着逆转、未来会猛涨。
只是说——大概率不太能继续大跌、再创新低了。
那,多说一句最近回调猛烈的寒王、易中天等。
-20%可能大家觉得不多,毕竟,它们之前涨幅非常夸张。
我持有其中一个,已经涨了两倍多。
但要知道——
这类股票价格一路涨,成交量是一路飙升的。
不停有新人上车。
它们两三个月前单天成交量20、30亿。
涨到高点区间时,成交量会放大到200、300亿。
像爱豆名气变大的过程——
无数“新粉”冲入。
最近用成交额排名,A股前20名基本都有它们的身影。
当红炸子鸡。
这个时候来一波闷杀,套住的人和钱,数量可比大涨之前多多了。
批量造制心碎接盘侠。
当然,这是牛市,牛市有奇迹。
说不定未来它们还能再创新高?
但在高点进入、套牢的人,短期会备受煎熬。
三
我前面说了,我持有这些当红炸子鸡——其中的一个。
但,买得很少。
我也有科创相关ETF,主要是为了对冲收息股在牛市的“无力”。
所以买得也很克制。
当时看到它们涨涨涨、冲冲冲时,脑子也有点发热,想买、想大买。
但没有下手,因为我怂。
-20%的回撤,要靠涨25%才能修复。-30%回撤,要40%才能挣回。
我赌不起。
关键是——我不够了解它们啊。
说起来,股市是大型知识付费平台。
我们花钱买股,同时积极学习很多新概念、新知识:
CPO,算力,机器人, AI智能体, 芯片,具身智能,稳定币...等等。
有些知识确实重要,能帮我们赚到超额利润。
但,要注意——
有些知识是“伪知识”。
学多了,反而容易让自己亏钱,把自己套进去。
因为很快就过时。
过一段就无人再提及了。
有些知识呢,虽然有价值,但泡沫已经太大了。
知道的人很多,而且都比你早
再往里冲,就要掂量了。
有些知识,既有价值、自己又能消化、同时你又在合适的时机买了。
吃到了一波大涨快涨。
那...就太爽了。
但同时要满足这几个条件,还是蛮难的。
昨天有读者说:“越女聊股市太少了。”
因为我不擅长每天追逐股市热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易体系,有很厉害的短线选手,每天买卖交易无数次。
各种热点都能踩到,都吃到了最热乎的一口。
但是呢,我比较钝感。
我得先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 尽量挣我自己能看懂的,我拿着不心慌的钱。
先少犯错吧~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体系、理念。
尽量不要随波逐流,在热点中迷失了自己。最后手中攒了一堆,自己也看不懂的。
等牛市结束后,每只都-30%、-50%。
那就太糟心了...
PS.
有的热门股,别说外人看不懂。
哪怕公司自己,也看不懂自己股价。
之前有读者说——
“我们公司是英伟达系热点,市盈率都100多了,太恐怖了。”
“可惜我早早卖了”
我大体猜到了这是哪只股票。
别说你拿不住,你家各种高管,都在一路公告卖卖卖。
好不容易熬到了发财机会,得变现。
有的公司还特别“幽默”,大涨之后公告减持。
理由是:
“适度减持,旨在让渡市场参与机会”。
翻译成人话:
我手头股票太多了,匀点给散户们...让大家都有赚钱机会。
我擦,吃饱了擦嘴走人就是了,怎么还立上牌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