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中国车企带来“鲇鱼效应”,美国关税遭致强烈反对,“中美因素”影响欧洲最大车展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09-10 08:20:10

环球时报

欧洲规模最大的国际性车展、两年一度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以下简称为IAA车展)9日至14日在慕尼黑举行。来自主办方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信息显示,在本次IAA车展上,中国是德国以外参展商最多的国家,共有116家展商来自中国。这凸显了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汽车市场日益增长的重要性。路透社9日的报道评论称,在各大汽车制造商争相在慕尼黑展示最新款电动汽车之际,欧洲汽车行业也在迎接美国关税上调、制造业成本上升等危机,这场欧洲最大的汽车展被中美因素所共同聚焦。

中国车企阵容空前

今年的慕尼黑会展中心主会场里出现了历届IAA车展上从未有过的一幕——中国车企几乎遍布每个展厅,无论是展台的规模还是布置规格都位列“第一梯队”。不少中国品牌还在慕尼黑市中心的开放空间设立展位,为场外观众提供试驾等体验。

本届IAA上,比亚迪、小鹏、长安、广汽、零跑等中国汽车品牌高规格亮相。小鹏汽车的展位与德国最大车企大众集团的展位正对而设,两家企业几乎同时开启新车发布会。其他中国车企也各有新产品亮相,红旗在慕尼黑市区的开放空间让德国民众体验“中式奢华”,比亚迪带来面向欧洲市场的首款旅行车Seal 6 DM-i Touring,阿维塔展示概念车AVATR VISION XPECTRA,广汽、东风、问界、奇瑞等中国品牌均展出针对欧洲市场的最新量产车型。



9月7日,德国大众集团在慕尼黑展示新款电动汽车。(视觉中国)

中国汽车供应商的参展队伍也较上一届大规模增加。宁德时代在展会上首次推出具有“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的NP3.0技术平台。许多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的新兴企业也积极参展。为整车厂商提供汽车传输系统、连接系统等解决方案的天海电子市场研发部首席市场开发工程师王睿智告诉《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我们此次参展旨在寻找合作机会,让更多国家的客户了解产品细节。”

许多参加展会的海外专业人员表示,中国车企正在改变欧洲乃至全球的汽车格局。英国市场调查机构JATO Dynamics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较2024年同期几乎翻了一番,达到4.8%。咨询公司麦肯锡估计,未来十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达到日韩车企目前的水平(市占率10%至14%)。

本届IAA车展上,部分主流美日车企的缺席令中国和德国车企形成了更加直接的对比。德新社评论称,中国车企集体高规格亮相,让本届IAA对于坐拥“主场”的德国车企而言“既是舞台也是战场”。

《莱茵普法尔茨报》则以“来自中国的新挑战者”为题报道称,IAA车展的焦点可能不再是德国制造商,如今他们需要向来自中国的同行学习。记者在现场发现,宝马、奔驰和大众等众多车企也加快了步伐,纷纷展示各自的新能源车型。德国《图片报》评论称,德国制造商在IAA车展上与中国展开的角逐是传统与创新的碰撞,“这是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最后机会!”

“本地化制造”成关键词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后的‘鲇鱼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同时,我们看到欧洲的一些传统车企也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与中国的这些汽车厂商开展竞争。这种竞争只要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我觉得都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的。”

“德国之声”9日的报道认为,当前中国汽车品牌在德国和欧洲市场的发展仍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其中包括欧盟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等因素。周密分析称,在有竞争的情况下,出现一定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是很常见的。“这样的声音反映的是有一部分人希望维持现状,但如果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采取自我封闭的方式去阻止外来商品的竞争,是无法实现技术进步、产品优化以及服务改善的,中国的企业也并没有把‘消灭当地企业’作为进入欧洲市场的目标。”他还分析称,中国企业会同当地的企业、消费环境和市场形成一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模式。“同时,我们本身也希望开展全方面的合作,希望他们能够到中国来发展。”

面对欧盟关税的问题,不管是中国还是德国的车企,都希望加快本地化制造的进程。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在接受《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斯泰兰蒂斯集团成熟的资源体系,零跑迅速完成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布局。他坦言,欧盟30%的电动汽车关税加上运费,导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销售成本不低。公司在加速进行本地化制造,准备在西班牙设立工厂。

比亚迪相关人员表示,公司正在推动电动汽车产品在欧洲的本地化,公司位于匈牙利的工厂预计明年正式开工。目前,比亚迪凭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加快扩张。奇瑞等中国汽车正推进欧洲本地化生产。

中小企业也有自己的计划。武汉光庭信息技术在展会上展出了智能网联汽车软件综合解决方案。该公司技术专家向记者介绍称,此次是他们首次参加IAA展,目标是扩大与国际车企的合作。作为一家科技企业,他们也为可能的美国关税和技术限制做好了计划,比如在加拿大建立研发中心等。

奥迪全球CEO高德诺8日在接受《环球时报》等多家中国媒体群访时表示,奥迪也在与中国本土的众多供应商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刚刚投入中国市场的奥迪Q6L e-tron引入了中国本土科技公司的技术,这标志着奥迪在研发中更加关注同中国市场协作发展。未来奥迪将加大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不欣赏布鲁塞尔与华盛顿达成的‘不对称’协议”

“在慕尼黑的汽车展会上,德国车企不仅要面对中国车企的竞争,也要面对美国关税的挑战。”路透社8日以此为标题的报道称,欧洲的汽车行业正在面临一系列危机。

德国《商报》在IAA车展的报道中评论称,当前德国汽车制造商面临两大危险——速度和成本。这意味着德国车企不仅要迎接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技术迭代竞争,也面临美欧关税争端下,欧洲汽车制造业越发紧迫的供应链困境。

“我们同时面临诸多危机,”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大众汽车并不欣赏布鲁塞尔和华盛顿之间达成的‘不对称’协议。2025年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欧盟汽车和零部件的关税给公司造成了数十亿欧元的损失。”

包括欧洲车企在内,欧盟与美国“关税休战”面临破裂的风险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担忧。美国《华尔街日报》6日报道称,原本被视为缓解跨大西洋贸易紧张局势的美欧“关税休战”在短短两个月内就陷入危机。今年7月,美欧宣布达成贸易协议:大多数欧盟对美出口商品关税维持在15%,美方则承诺下调部分产品税率,汽车关税由27.5%降至15%。各界一度寄望这份协议能终结数月的摩擦。但眼下,白宫却将50%的钢铝关税扩展至数百种含金属部件的产品,涵盖马达、机床、起重机乃至农业机械,大量欧洲制造商因此面临远高于协议约定的税负。

欧洲议会对此强烈反对。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与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总司长韦扬德的争论中,一些议员批评美欧关税协议是一份“单方面”协议,要求欧盟重新在立法批准环节进行修正。不少议员对于特朗普在签署协议后仍威胁加征关税感到非常不满。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呼吁美方应更快削减对钢铝制品的高额关税,并建议为美欧贸易协议设立“日落条款”,防止欧盟让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