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脚下泥泞,头上星空,东珠生态能顺利“上天”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财经下午茶 时间:2025-09-10 18:30:39


上天入地!

虽然A股市场的跨界并购重组早不是什么新鲜事,A近期的一则并购重组的最新进展,又吸引了市场的目光,只因双方的业务差距,完全是“天地之别”!

具体来说,9月10日,东珠生态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史焱、李江华等20名交易对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卫星通信运营网络运营企业凯睿星通89.49%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的交易预案。

发行价格5.47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停牌时的价格,较发行价溢价53.20%。消息传出后,9月10日,公司股价一字板涨停。

实际上,早在此次停牌之前,公司的股价已经有所异动:8月初至今,公司的股价从7元涨到如今的9.22元,累计涨幅超过三成——近期很多公司在因并购重组停牌前,股价往往都不会横盘,而是有明显的波动。


并购消息前,公司已经有所波动

东财

公告还显示,截至本预案签署日,标的公司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标的资产评估结果及交易作价尚未确定。因此这桩并购最后如果成功,花费依然成谜!

一桩看似普通的并购重组,却因双方此前主营业务的“天壤之别”(这里是实指,记住,要考),变成了一次“放卫星”!加上近期卫星通信领域新闻频发,更让这桩“跨界并购”充满了想象空间!


地上的东珠生态,“催收”是大事

先来看看收购的一方:相关资料显示,东珠生态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江苏无锡,2017年上交所主板上市,一家集投融资运营、规划设计咨询、林碳开发管理、生态环境治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强、专业度高的生态修复与治理服务商。说简单一点,天天和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打交道!

所谓“生态修复”,最终目的是让修复后的生态系统能够自我维持、健康发展,重新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丰富的物产和美好的景观。而湿地,就是生态修复成果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

近年来,公司参与了淮安白马湖湿地公园、杭州钱塘江沿江生态景观工程、南通老洪港湿地公园、无锡宛山湖湿地公园、洪泽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江苏省内外一系列标志性项目的营造。

公司2017年上市,营业收入2021年达到巅峰的27.11亿元。但受行业整体形势影响,公司近年经营业绩承压,营收规模和盈利水平面临挑战。到了2024年,公司营收3.7593亿元,同比下降54.64%;归母净利-6.3012亿元,同比下降100.29%。


公司盈利早已不复以往

东财网

时间来到2025年: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08亿元,同比下降23.04%;归母净利润为-953.89万元,同比下降173.4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35.17万元,同比下降172.24%。对此公司解释称“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订单数量减少,在手订单产值转换率下降”。考虑到过往几年,公司的巨额亏损一般都发生在下半年,因而全年业绩如何,要等到2025年报才能揭晓。

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近年来随着大环境的变化,类似的企业日子都不好过!和巨额亏损同时发生的,是公司本身的应收账款和坏账。

截至今年6月底,东珠生态计提的合同资产坏账准备达到8.68亿元,计提后的合同资产仍高达44.42亿元,占公司总资产比重超过65%。若算上应收账款,两者合计占比达到73.44%。

再往前看,2024年东珠生态业绩大亏,合同资产减值损失高达4.26亿元,报告期内还产生了5560.53万元的坏账损失。2023年,公司计提了约4.4亿元合同资产减值准备。此外,2020年至2022年,东珠生态的坏账损失分别为1304.9万元、1.6亿元和5194.06万元——合着赚的钱还不够填坏账窟窿的,而这和公司的业务模式密切相关!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公司在半年报里表示“将不断强化项目回款管理,建立项目回款跟踪机制,加大项目审核管理并成立专项小组专项跟进,加强后续催收力度”。

催收能收回来多少钱并不确定,眼下的财务压力可是实实在在的:眼下,东珠生态面临的现金流压力不小。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为2.65亿元,主要为银行存款,然而短期借款却有近3.54亿元。不仅如此,公司货币资金还存在被冻结的情况。

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东珠生态有1.79亿元(截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已解冻约1547万元)的货币资金因涉诉冻结而处于受限状态,冻结金额占期末货币资金总额比重约为67.55%。不过比起年初的2.82亿元还是有所下降。同时,2025年半年报显示,合同资产抵押借款的金额达到1.29亿元。

而公司寄予厚望的林业碳汇,如今发展却一言难尽。按照公司自己在半年报中所言,公司林业碳汇业务虽然拓展多年,但业务发展仍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林业碳汇项目具有“前期高投入、回报周期长(通常10-30 年)、收益不确定”的特点,短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影响较小,同时碳交易价格波动大,收益兑现周期可能会延长,进一步加剧企业现金流压力。

既然公司本身在“地上”的经营面临重重压力,资金链似乎也称不上充裕,那为何还要花费巨资“放卫星”,去收购一家“天上”的企业呢?难道真要搞“天地会”不成?不妨看看这家天上的企业是干什么的。


“放卫星”,只为填补业务空白?

资料显示, 凯睿星通是一家主要从事卫星通信技术与系统的研发、设计及生产的高科技企业,系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卫星通信基带产品、卫星通信终端产品、卫星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及卫星应用系统等。

凯睿星通的产品与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应急通信、抢险救灾、海上宽带、物联网监测等关键场景,满足不同客户在复杂环境下的通信需求。南京日报曾经称,该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卫星通信系统,填补了我国卫星通信海上应用全部自主化的空白。

2023年、2024年和2025 年上半年,凯睿星通未经审计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可以看出,该标的企业一直在盈利!


凯睿星通 近三年业绩

收购意向书

公告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实现战略转型,切入到卫星通信与空间信息技术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加快向新质生产力转型步伐,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两家企业的业务看似一个天,一个地,但正如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将天地“合二为一”,双方的业务在某种程度上说,确实有“相辅相成”之处,且听笔者道来:

首先是生态监测与空间信息技术结合:东珠生态的传统主业是生态修复(如湿地保护、水环境治理、林业碳汇等),这些项目常需远程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凯睿星通的卫星通信技术可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与通信解决方案,应用于生态项目的远程感知、林业碳汇项目的实地验证及应急指挥系统部署。

例如,在偏远地区的生态修复项目中,卫星通信可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回传,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与精度。其次,东珠生态的部分项目涉及防灾应急,而凯睿星通的产品已服务于应急管理界,双方可合作开发此类集成生态监测与应急通信的系统。

与此同时,东珠生态作为上市公司,具备融资平台优势,可为凯睿星通提供资金支持,加速其技术产业化与市场拓展。而凯睿星通所在的卫星通信赛道,目前也因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出,获得了市场的关注!

工信部8月底发布的《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电信运营商通过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等模式,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为广大地面移动通信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话音、短消息业务。

展望美好未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脚踏实地——这场并购,究竟要花多少钱?

凯睿星通作为未上市科技企业,估值定价尚无定论。而正如上文所言,东珠生态目前的资金情况较为紧张,若标的估值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可能引发中小股东抵触情绪,以及后续的监管问询。总而言之,一切都还不确定!


尾声

目前监管对并购重组的态度,基本可以从2024年9月发布的“并购六条”里找答案。

根据“并购六条”,证监会将积极支持上市公司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进行并购重组。不仅明确支持跨界并购、允许并购未盈利资产,还表示将提高监管包容度、提高交易效率、提升中介服务水平,并加强监管。因此,像东珠生态这样从环保工程跨界收购卫星通信硬科技企业(凯睿星通),从这个角度说,与政策鼓励的方向并无二致!

但“跨界”不等于“盲目”:监管支持的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基于真实转型升级需求、商业逻辑清晰的跨界并购,而非追逐市场热点的盲目投资,至于“忽悠式重组”更是监管重点打击的对象。

这场“天作地合”的并购,最终是成功飞天还是艰难落地?不妨,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