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董静怡 杭州报道9月10日,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之际,阿里旗下高德地图宣布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高德扫街榜”。
与传统榜单依赖主观评价的模式不同,扫街榜以导航、搜索、到店、收藏等真实行为作为核心指标,再通过AI模型驱动计算得出分数,直指行业“刷好评”的痛点。
高德地图CEO郭宁在发布会上表示,高德扫街榜希望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健康生态,“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
据了解,这个项目在6月底内部正式立项,由郭宁直接领导,“完全是一个0到1的产品。”高德扫街榜产品经理李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高德扫街榜发布会现场 董静怡/摄)
但阿里的野心远不止于做一个榜单。
阿里选择高德并非偶然,是对其“超级入口”价值的再次挖掘。背后意图非常明确:以出行场景为切入口,杀入美团大众点评牢牢掌控十余年的“到店”消费市场。
今年以来,阿里重投本地生活,在不久前的财报会议上,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透露,淘宝闪购显著带动了手淘整体用户规模和活跃度。此次通过高德带动的“到店”市场,也许会成为新的增量。
重构榜单
“高科技不光是追逐星辰大海,更要呵护人间烟火。”郭宁在发布会上表示。这句话源自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今年4月的分享。
此次推出的扫街榜,依据高德地图计算出的规模化用户对于某一家餐厅最真实的行动,比如“有没有去吃过”,“是不是回头客”,“是不是专程前往”等。
“扫街榜完全基于海量用户的真实行为。”郭宁表示,“我们不是看谁喊得响,而是看哪些店真的被一次次选择。”
这是高德上个月宣布全面AI化后,紧接着的又一重大发布。目前,高德扫街榜已在高德APP首页最重要的位置呈现,可见高德支持线下服务消费的战略决心。
纳入行为指标,是高德扫街榜强调的重点,明显对标大众点评的传统UGC评价模式。
大众点评经过多年发展,确实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评价的门槛较低、难以区分真实度,让刷分刷榜成了一桩心照不宣的生意。尤其是高分店铺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的流量曝光,更是催生了刷点评的灰色产业,让不少商家深陷“不刷就没流量、刷了就不能停”的“内卷”泥潭之中。
“但只有用户去了,甚至反复到店,才是对商家最真实的好评,是真正的用脚投票。”李刚介绍,扫街榜的商家综合评分,纳入了导航、搜索、到店、收藏等真实行为,在此基础上检验评论的真实性、专业度、时效性、内容质量等维度,再通过AI模型驱动计算得出分数,成为扫街榜的排名依据。
据介绍,扫街榜的榜单评分主要基于两部分数据构成:行为+信用,可以理解为:“身体力行”和“言而有信”。“身体力行”是指包括导航、搜索、到店,以及多次前往、专程前往等真实行为,体现多维度的“用脚投票”。“言而有信”则是利用AI能力提升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再通过引入芝麻信用体系,让高德扫街榜的评价信用体系能够结合用户的信用等级,进一步提升评价可信度。
除了榜单的逻辑创新,扫街榜也可能重构消费者行为习惯。
“高德整合了打车、排名、位置和导航等多项服务,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这种一站式体验无需跳转,可能对大众点评构成冲击。”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副秘书长胡麒牧向记者表示。
高德方面还表示,高德扫街榜将与高德地图的AI出行助手连接贯通,用户可通过“小高老师”使用榜单产品。
而美团也在反击。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团方面宣布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将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进一步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以“AI+真实高分”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
至于高德能否撼动美团的地位,目前来看仍然存疑。
“高德虽然具备一定优势,但美团和大众点评在本地生活领域已有多年积累,商户数据和用户心智都非常成熟。”海豚智库创始人、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向记者表示,阿里希望通过差异化功能打造新的用户认知,但用户是否愿意改变已有习惯,仍需时间验证。
为什么是高德?
阿里巴巴旗下有饿了么、飞猪、闪购等多个生活服务平台,为什么偏偏选择高德来扛起“扫街榜”这面大旗?这与高德“超级入口”的属性分不开。
高德地图是阿里生态中极少数具备“高频打开”能力的超级App之一,根据QuestMobile数据,高德地图2025年7月的平均DAU已经达到1.86亿,是大众点评同期的6倍。
在发布会上,高德首次披露,高德地图覆盖全国超700万个餐厅点位,目前每天有1.2亿次生活服务相关搜索,导航前往1300万个生活服务目的地。这些数据反映出,用户在使用高德规划路线或导航时,天然会产生“周边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这类需求,高德基于导航场景,切入生活服务场景,水到渠成。
本质上,阿里希望借助高德的高频、泛场景入口属性,实现对本地生活服务的“降维渗透”,即通过出行这一刚需场景,顺滑地将用户导流至餐饮、娱乐、购物等消费决策环节。
更关键的是,高德的定位可以与阿里各个业务形成联动。
“表面上看是高德推出新产品,实则背后是阿里集团在本地生活市场的整体布局。这不是单兵作战,而是集团生态协同的结果。”胡麒牧向记者表示。
高德被赋予了整合阿里生态内本地生活资源的重任,承担“前端流量枢纽”的角色,再通过与飞猪、饿了么、支付宝等业务的深度打通实现生态内分流,构建一个以位置服务为核心的“大出行+大消费”闭环。
“我们愿意将榜单信息授权给合作伙伴,包括集团内的飞猪。飞猪可据此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酒店及景点选择参考,辅助其出行决策。”李刚向记者举例称。
而如此大动作地发力“到店”业务,阿里也有着更深远的战略考量。
今年6月,阿里已将饿了么、飞猪等本地生活业务并入淘天集团,由蒋凡统一指挥,本地生活的定位已是其电商业务的延伸与补充。
在谈及此前的外卖大战时,蒋凡曾在财报会上表示,阿里的逻辑并非为了外卖本身,而是为了解决淘天集团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说,阿里的核心目标是要用外卖这个最高频的场景,为日活超4亿但增长放缓的淘宝APP引流。
事实上此举也确有成效。蒋凡透露,淘宝闪购显著带动了手淘整体用户规模和活跃度,闪购拉动手淘8月DAU增长20%,闪购作为一个更高频的场景,带动了手淘大盘用户活跃天数显著提升。
但在外卖、即时零售等“到家”场景已趋于饱和的背景下,阿里也需要一个新的高频入口来撬动线下消费流量。在“到店”这个场景里,阿里目前的布局相比美团略显薄弱,国民级应用高德就成了承载这一战略的最佳平台。
此前在财报会议上,蒋凡就已透露出做“到店”业务的倾向,他表示淘宝闪购业务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每天的活跃用户大约有1.5亿,这些用户中部分存在到店自提或到店团购的需求。因此,阿里会从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尤其是考虑到与线下到家业务的协同,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
目前来看,阿里“到家+到店”“远场+近场”协同的业务矩阵正在形成,然而,要真正动摇大众点评多年构筑的内容护城河与用户习惯,高德光有入口流量和数据逻辑还远远不够,它需要构建更深厚的内容生态、赢得商家端的深度合作。新的竞争,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