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六部门出手!3个月整治汽车网络乱象,AI水军、虚假测评、恶意互黑是重点……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国际金融报 时间:2025-09-10 22:33:04

近日,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切实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部署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提升涉汽车企业网络乱象处置质效,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点整治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非法牟利

(1)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故事,炒作和散布涉车企负面话题,恶意解读汽车企业销量波动,攻击汽车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赚取网络流量,获取商业利益。

(2)利用自身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新闻监督”“舆论监督”“科普”等名义,通过以商养测、以测养商、开展商测结合的虚假或不规范测评等方式,获取商业利益,甚至要挟汽车企业提供“保护费”。通过在汽车产品上市发布和汽车企业融资等重要节点,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或负面信息,或在评论区带节奏等,胁迫企业开展商务合作。

(3)利用主板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产出虚假内容,制造虚假热度和趋势,规避平台监测,谋取非法利益。

二是夸大和虚假宣传

(1)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2)汽车企业操纵机构或评测类账号等搞虚假或不规范测评。引用、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排行等各种榜单。

(3)借助展会、论坛等行业活动及网络营销宣传活动,制造、炒作话题,造成行业及社会不良影响。

三是恶意诋毁攻击

(1)以遏制、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者汽车产品,抹黑企业声誉或者商品声誉,对企业进行恶意投诉。

(2)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联动发布涉汽车企业及企业家的虚假、负面信息,煽动网民情绪,打“口水战”,恶意抹黑竞争对手。

(3)汽车企业高管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网上“拉踩”引战。



孙婉秋 摄

《通知》强调,要通过组织企业自查、畅通举报渠道、深入分析研判,根据有关问题线索,强化汽车行业网络乱象处置力度。组织汽车企业、相关网络平台企业认真开展自查,坚决纠正违规行为。引导汽车企业向网站平台、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企业属地省级网信办举报反映汽车行业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等网络乱象问题线索。建立快速处置渠道,依法依约关闭并公开曝光一批参与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媒体账号。深挖网络乱象背后的公关公司、营销公司等代理方团队及购买其服务的汽车企业,依法打击惩治。

同时,《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社会工作、网信、发展改革、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联动。网络平台企业要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加强对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等的网络水军、“黑嘴”的甄别管控,健全平台涉企侵权信息投诉举报、争议标签、一键关联辟谣内容等产品功能,防止虚假信息误导公众。行业协会要引导行业加强自律建设。汽车企业要深入开展自查,自觉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等网络乱象。要形成合力,持续净化汽车行业网络舆论环境。



吴迪 摄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汽车行业收入41283亿元,同比增长7%;利润1781亿元,同比下降11.9%,行业利润率仅为4.3%,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5.7%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

行业盈利状况持续承压,不少企业“增量不增利”。在此背景下,车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甚至出现了非理性竞争现象,价格战裹挟之下,部分车企为控制成本削减研发投入、降低产品质量,还出现了虚假宣传、互黑互踩等网络乱象。

今年以来为了保障汽车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相关部门已出台了一系列通知和政策。

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旨在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要求企业加强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及OTA 升级活动相适应的能力建设,开展充分测试验证,明确系统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

3月小米SU7高速事故让市场开始重新审视智能驾驶。

随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交通言究社”发表《智慧领航,安全护航——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功能使用须谨慎》。强调目前国内主流量产车辆所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尚处于0—2级,属于“人机共驾”的辅助驾驶范畴。如果驾驶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脱手脱眼”,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及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同时,车企的误导宣传行为也将承担法律责任。

7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交管局局长王强指出,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还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驾驶人才是最终责任主体。公安机关将会同有关部门从三方面加强规范管理:一是加强车企管理,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履行告知义务,强化新用户培训;二是加强法律配套,会同相关部门推动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配套法规规章,明确0到2级辅助驾驶系统“人机共驾”的法律属性,探索将自动驾驶分级标准、辅助驾驶的操作规范纳入到驾驶人教育培训和考试范围;三是加强宣传提示,使驾驶人清楚认识到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了解辅助驾驶系统的功能特性和技术边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