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李飞刀
2025年8月底以来,新能源赛道重获A股青睐,成为市场主线之一。
从行业ETF表现上看,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大涨近15%,领跑A股大市,且基金份额快速增长100%以上。
那么,这波新能源行情还能火多久?
当前,A股呈现明显的结构化行情,尤其是AI与新能源板块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
AI板块中的光模块指数自9月初(截止9月9日)累计下跌17%。其中,明星抱团股“易中天”重挫20%左右。反观新能源板块,固态电池、储能两大细分指数均涨逾10%,阳光电源、先导智能、亿纬锂能等龙头股价一度飙升逾40%。
若需对比两大板块行情走势、估值、ROE、财务表现及权重股等数据,可打开“红色火箭”小程序,在“机会”一栏的“指数浏览器”中添加指数查询。此外,该小程序还提供场外基金购买、社区讨论等功能。
▲“红色火箭”小程序
作为A股科技大类与周期大类的典型代表,两者行情分化,本质上反映出A股正经历大类资产板块轮动。这一切换主要有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万得科技大类指数当前点位较2015年6月顶峰高出50%,截至9月9日,估值高达47倍,远超近十年17.5倍的中位数。其中,光模块最新估值高达70倍以上。而周期大类仍处估值洼地,新能源板块当前PE仅24.6倍,略高于近十年估值下限,远低于32倍的中位数。
另一方面,7月重磅会议明确“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拉开了反内卷治理序幕。新能源(尤其是光伏、新能源车等)、化工、有色等周期板块大概率会被覆盖。
在此大背景下,储能、固态电池又有高景气度逻辑加持,成为推动A股大类板块切换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固态电池已不再是停留在PPT上的概念,而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速。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8家电池企业布局了总规模达0.3GWh的中试线。更关键的是,全球十大主流车企几乎一致选择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的统一为后续大规模、低成本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固态电池行业龙头业绩也能印证这一趋势。2025年上半年,先导智能固态电池相关设备订单高达5亿元左右,全年预计突破10亿元,而2024年仅1亿元。宏工科技的干法设备已获得多家客户订单,硅碳CVD流化床也进入设计阶段,预计2025年11月即可推出样机。
这些进展大幅提振了资本市场对固态电池商业化的信心,也引爆了新能源近期的大涨行情。
相较于传统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在安全性与能量密度上实现了双重突破。固态电解质具有不可燃、不泄漏的特性,从根源上杜绝了电池起火、爆炸风险。通过锂金属等材料创新,能量密度可突破400Wh/kg,远超液态电池300Wh/kg的物理瓶颈。
这一优势不仅能将新能源车续航提至1000公里以上,还可拓展至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据国信证券测算显示,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144亿元飙升至2030年的2180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72%,产业链上下游将迎来重大机遇。
具体来看,固态电池产业链的设备端(干法、辊压、静压、封测)、固态电解质、集流体、导电剂、铝塑膜、硅碳负极等关键环节均将诞生新的变革机会。
相较于固态电池的产业新突破,储能赛道的困境反转更为亮眼。
2024年,中国储能市场尚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全年新增装机仅77.3GWh,出货量却高达301GWh,直接导致储能产品价格大幅承压。但2025年以来,行业格局逆转,“供不应求”出现了。
国内市场,上半年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达56GWh,同比激增68%,拉动储能电池出货量飙升109%至252GWh。紧接着,8月国内储能招标规模同比增幅超500%,环比也接近200%,需求爆发态势明显。
海外市场需求同样旺盛。在美国,储能补贴政策持续至2033年,行业经济性显著,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大型光伏储能项目的财务成本将降低,进一步刺激开工需求。
在欧洲,德国、意大利等国推行的分时电价政策使价差扩大至0.5欧元/度,工商业储能投资回报率提升至15%以上,叠加户储去库存完成,需求加速释放。此外,澳大利亚的政策推动与印度尼西亚的大规模部署,均标志着海外储能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中长期看,全球以及中国储能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据Wood Mackenzie乐观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增长七倍以上,总量突破1TW/3TWh,为实现这一目标,2034年前全球电池储能系统投资需求将达1.2万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AI驱动的AIDC需求成为新增长点——100MW数据中心可带动450-800GWh的储能需求,2024-2030年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年复合增速将超80%。
对于这一庞大市场,中国储能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好,斩获了大量订单。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获得199个海外储能订单,总规模高达160GWh,同比激增220%。
相关上市企业业绩数据同样印证行业高景气。阳光电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众创新航五家龙头企业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超600亿元,平均增速超80%。
其中,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178亿元,同比暴增128%,营收占比达40.89%,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超越特斯拉,首次登顶全球第一,全球市占率达18%-20%,欧洲市场占比更是从2023年的10%提升至21%。
与此同时,阳光电源传统业务光伏逆变器仍保持17%的增长,全球市占率30%,稳居行业第一,而华为位居第二,其余对手份额均较小。
两大企业齐头并进,阳光电源盈利能力水涨船高。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毛利率为34.4%,净利率为18%,均创下2011年以来新高,而当前不足仍不足20倍。
整体看,固态电池与储能两大细分赛道企业数量众多,投资者选择难度较大,但配置相关新能源ETF也是一个不错选择。其中,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全面覆盖这两大赛道核心龙头,包括阳光电源、亿纬锂能、先导智能等权重。如果没有股票账户,可关注对应的场外联接C(024420)。
▲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前十大重仓股,Wind
总体而言,在反内卷政策背景下,叠加固态电池与储能的高景气度,新能源成为A股主线具有支撑逻辑。这也意味着板块后续或仍有估值修复空间。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