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台积电整合 8 英寸旧厂,自研 EUV 薄膜推动降本增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09-11 13:11:31

环球网

9月11日消息,台积电近日对外确认多项产能调整计划,包括两年内退出氮化镓(GaN)代工业务、整合8英寸旧厂并布局自研极紫外光(EUV)光罩薄膜量产,此举旨在优化产能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减少对外部供应链依赖,进一步提升先进制程竞争力。


根据规划,台积电将关闭位于新竹科学园区的6英寸二厂,并对新竹的8英寸三厂(Fab 3、Fab 5、Fab 8)进行整合。为缓解用工紧缺、提升产能利用效率,约30%的相关员工将调往南部科学园区及高雄厂区。这一系列动作是台积电自2025年初启动旧厂精简计划以来的关键举措,将有效整合分散产能,降低多厂区运营成本。

在旧厂转型利用方面,台积电明确6英寸工厂将改造为CoPoS面板级封装生产基地,而8英寸厂将承担更具战略意义的任务——量产自研EUV光罩薄膜(Pellicle)。据了解,EUV光罩薄膜是覆盖在光刻光罩上的关键保护膜,可有效防止颗粒污染影响光刻精度,对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良率至关重要。

此前,传统EUV光罩薄膜多采用有机材料,存在透光性与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多数晶圆厂只能在无薄膜状态下生产,需频繁检测、更换光罩,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延长生产周期。台积电自主研发的EUV光罩薄膜,有望解决这一行业痛点,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先进制程良率,同时减少对ASML及其供应链的依赖,增强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从行业背景来看,过去10年台积电在先进制程领域投入了创纪录的资本,但随着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单纯依靠资本投入的收益逐步减弱。EUV光刻技术虽为更小制程节点提供可能,但其设备成本高昂——单台EUV扫描机约1.5亿美元,High-NA版本更是超过3.5亿美元,且核心设备长期由ASML垄断。在此背景下,台积电放缓High-NA设备采购节奏,转而加快EUV薄膜等关键配套技术的研发与量产,成为其平衡成本与技术突破的重要策略。(纯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