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涉人工智能案件审理情况 解析特点挑战并发布典型案例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柳晴雪 ITBEAR 时间:2025-09-11 13:53:49

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规范发展,北京互联网法院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系统梳理涉人工智能案件审理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与司法建议。此次活动吸引10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多家媒体参与,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法律适用新挑战。

据介绍,该院受理的涉人工智能案件数量持续攀升,案件类型覆盖知识产权侵权、网络侵权责任、网络服务合同等三大领域。其中,知识产权案件聚焦AI生成物版权认定、训练数据著作权等前沿问题;网络侵权案件涉及虚拟形象人格权保护、合成声音侵权等新型争议;网络服务合同纠纷则集中于平台算法治理责任划分。这些案件呈现三大特征:产业覆盖面从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延伸,技术交叉与利益交织现象突出;市场主体面临复合型法律风险,AI幻觉等技术不确定性加剧创新风险;司法裁判承载价值引导功能,直接影响技术伦理规范形成。

在典型案例发布环节,副院长孙铭溪公布八起代表性案件。其中,"AI文生图"著作权案确立生成内容权利归属规则;声音权益案认定自然人声音保护延伸至AI生成领域;"AI换脸"侵权案明确未经授权处理肖像视频构成个人信息侵害;算法检测违约案要求平台履行算法说明义务。这些案例涵盖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认定、平台责任划分等关键领域,为同类纠纷提供裁判指引。

参与活动的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审理涉人工智能案件时,既注重技术事实的专业审查,又兼顾法律价值的平衡引导。通过确立AI生成内容版权规则、遏制技术滥用行为,法院为新兴技术发展划定了法律边界,对规范人工智能产业秩序具有示范意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