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麦肯锡倪以理:生成式AI恐加剧技术鸿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华尔街见闻官方 时间:2025-09-11 18:31:35


“AI发展最大瓶颈在组织文化。”

9月11日,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在2025外滩大会上如是说道。

在《从“世界工厂”到“全球企业公民”》的演讲中,倪以理提出三大判断——把握AI技术红利需组织变革、全球贸易走廊重构加速、中国企业出海进入3.0全新阶段。

过去30年,麦肯锡在华战略咨询的关键经验是,选对“战场”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据2015-2019年间麦肯锡企业业绩分析工具,行业内企业平均经济利润最高的三个领域是生物科技、技术硬件与汽车,这些正是AI技术得以发挥显著价值的行业。

然而,过去十年间,每12家企业中仅有一家能从中游跃升至领先地位,业绩排在前五分位的企业中也仅有约半数能维持领先地位。对此倪以理直言,“如果这个行业不是最赚钱的行业,行业领先者只会事倍功半”。

近年来,AI的投资关注度和创新投入均强劲增长。据Crunchbase News,2025年第二季度AI公司共获得约900亿美元风投。麦肯锡调查显示,92%的高管计划在未来三年增加对AI投资。另据Yahoo财经,2025年meta、亚马逊、Alphabet及微软计划投资325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较2024年增长46%。

显然,AI正在赋能所有关键科技趋势,从智能体执行复杂任务,到推动专用半导体创新,再到加速生物工程研发和提升机器人自适应能力,其催化作用覆盖能源、制造、科研等多个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AI的发展瓶颈不在于技术或应用场景,而在于组织与文化。倪以理指出,成功的AI转型必须由CEO主导、业务驱动而非IT部门推动;需要聚焦利润而非应用场景;必须对流程和组织进行重构,而非简单优化;需打破组织壁垒和惯性,真正的突破口在于“变革管理”。

此外,倪以理指出,中企须学会在新的“贸易走廊”中竞争,包括东南亚、中东、拉丁美洲、东欧和非洲等新兴市场;此外,“本地对本地”模式正成为全球现象,企业应致力于建立更加分散化、多元化的全球布局。

出海是近两年中企最热关键词之一。实际上,经历了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企业仍以国内市场为主。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分析,中企海外收入占比在2010年和2021年分别为7%和8%,远低于韩国的60%与65%,也不及日本和美国水平。此外,2024年全球品牌百强中仅12家来自中国,与美国61家形成鲜明对比。

倪以理将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0时代依赖低成本制造与出口规模;2.0时代以海外并购驱动能力补全;3.0时代则强调以全球企业公民身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需从纯出口交易变为树立全球观念,从出口终端产品转向输出IP、专长与能力,采用合资、少数股权投资等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并建设国际化管理团队等。他表示,“如果我们能走到这一步,中国企业将多一个出路,也多一个增长空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