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技术作为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少数”。9月10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中国光博会”)在深圳如期开幕。
本届展会为期3天,吸引全球超30个国家和地区、3800+企业参展,聚焦信息通信、精密光学、摄像头技术及应用、激光制造、红外紫外、智能传感、新型显示及AR/VR等8大前沿领域。9月10日上午,集微网来到光博会现场,与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复享光学、瑞识科技、镭神技术和鲁欧智造等十余家机构平台、参展厂商展开交流,了解我国光子产业发展近况,为探光而来!
产业密码:“光子天团”在CIOE
光子无处不在:从手机延展到消费电子产品,从半导体设备到工业检测,从辅助驾驶到智能网联汽车,光子的身影随处可见。要有光!已成为近年来中国厂商的孜孜追求。
本届光博会现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复享光学展台,精心的设展准备和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出,展现其在光谱分析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数据显示,复享光学以国产高端光谱仪市场为发展基石,已累计服务超4000个客户,销售超30000台光谱仪,占据我国高端光谱仪器市场头部地位,是中国光谱技术的深耕者。
复享光学创始人兼总经理殷海玮博士在CIOE现场与外国友商交流
“此次参展,我们聚焦深度光谱技术架构的五大应用方向(科学探索、新质生产力、能源&资源、绿色环保、医疗健康),展示了最新光谱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发布新品MetronFilm台式单点膜厚测量仪,同时带来了多维光场表征设备、半导体零部件传感器、钙钛矿荧光量子产率检测系统等多款系列产品。”复享光学联合创始人、半导体事业部负责人章炜毅说。在CIOE光学半导体检测技术论坛上,章炜毅以《深度光谱技术在光学半导体检测技术中的应用》为题发表报告,并与市场代表深入探讨复享光学半导体量测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光博会的“老熟人”,在传统光模块生产模式面临效率低、成本控制难、良率不稳定等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对“极致降本、极致效率、极致良率”需求的背景下,镭神技术又将为本届大会增添哪些亮点?
10日,镭神技术正式举办“高速光模块自动化生产线智慧工厂发布会”,研发推出高速光模块智能化产线解决方案。该方案依托两条工艺线协同配合,可实现每月300K的生产目标。其中,COC工艺线由测试机、老化机、转料机、转Tray机、AGV(自动导引车)等设备组成,主要负责COC的性能测试与老化流程;耦合工艺线则配备固晶机、双lens耦合机、双FA耦合机等设备,专注于光模块核心部件的固晶与耦合等工艺。镭神技术研发总监罗骏向集微网介绍:“两条产线并非独立运行,而是依靠高效的制造执行系统(MES)统一调度,既能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又能稳定保障产能输出,实现空间利用与产能效率的平衡。”
连续四年实现营收倍增、VCSEL芯片全球出货量累计近2亿颗、市场占有率及核心技术均稳居行业第一梯队……瑞识科技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作为半导体光学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在光博会向业界展示了智能汽车、消费电子、医疗美容和工业制造等领域前沿技术和VCSEL解决方案。
“要特别介绍我们的二维可寻址VCSEL芯片,它作为数字化激光雷达的理想光源,除了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外,也顺利在汽车、机器人等赛道完成规模化出货,现已取得接近80%的市占率。”瑞识科技创始人&CEO汪洋热情地做起产品推介,要努力抓住当前市场发展的窗口期,既实现技术的持续突破、营收的快速增长,更要大力提升市占率,打牢产业基础。
“光子天团”在CIOE,既有“老熟人”,更有“新朋友”——我国电子热管理领域的新锐企业鲁欧智造系首次参展,携旗下赤霄系列产品及多物理场仿真平台FASIM正式亮相光博会。据悉,FASIM平台由拥有38年CAE开发经验的团队倾力打造,包含电子散热、流体力学、光子学、结构和电磁五大仿真模块,专为电子行业设计,具备快速建模、高精度计算、操作界面简洁三大优势,属于鲁欧智造TDA(Thermal DesignAutomation)工具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
而赤霄“家族”同样吸睛,展台一口气推出瞬态热阻测试仪、瞬态热阻测试仪(MINI版)、光电热联合测试仪、激光芯片老化测试设备和TIM测试仪等多款产品,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鲁欧智造应用技术部总监袁群透露:“赤霄系列产品迄今已连续迭代两次,取得了比肩国际大厂的好成绩,更实现了自主设计、自主研发的国产化进程。目前,3.0版本已由技术研发转向产品研发,预期明年初将进行内部测试并推向市场,其性能指标更加优异,采样频率提升至80兆赫兹(MHz),大幅降低外部干扰。”当前,鲁欧智造已在市场销售方面实现规模化营收,获得博世、中电科、意法半导体、理想汽车等多家行业头部客户的认可。
勇于追光:光子产业结“硕果”
追光道路上,除了解决技术痛点,亦离不开顶层建设和资本助力,以及产业集群的壮大。这其中,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中科创星等机构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
俗话说,造成一条“链”,连出一串果。作为陕西省和西安市光子产业链“链主”企业,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也来到了光博会现场,展出六吋车规级VCSEL阵列晶圆 、六吋消费级VCSEL阵列晶圆、六吋砷化镓射频限幅器晶圆、六吋砷化镓IPD晶圆、六吋球面硅透镜晶圆,六吋非球硅透镜晶圆、八吋无源SOI集成氮化硅晶圆7款产品,向业界展示近来取得的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
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总经理杨军红对平台在光子产业领域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热情介绍:“今年以来,先导院一方面补充设备,推动面向车规级芯片开发的工艺平台建设,还加快8英寸先进硅光集有源工艺平台的开发,并已启动规划建设异构集成+异质集成工艺平台。”
除了为光子产业各类创新企业提供研发、中试服务之外,先导院还基于中试平台的科研、工程化优势,营造开放的、协同的、灵活的创新机制和生态,赋能整个光电子行业的发展——2018年3月,唐晶量子入驻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借助先导院提供的600平方米洁净空间、厂务设备及其他技术帮助,仅用5个月就完成从建立MOCVD产线到出样品的过程。今年是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成立10周年,目前已拥有200多台(套)先进的光电芯片关键核心设备、200余人的技术和运营管理团队,集研发、中试等技术服务于一体。
中科创星作为我国专注于硬科技创业投资与孵化的平台,对光子产业布局尤为深远,从成立起就致力于推动光子产业的发展,其创始合伙人米磊在2016年就曾指出,光子技术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并基于产业发展规律提出米70定律,该定律认为,光子技术作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最关键、最核心、最底层的使能技术,具有极强的“头雁”效应,将会占据未来产业成本的70%。未来,随着AI大模型的加速发展,由此引发的算力需求大爆发将使得光子芯片为未来AI产业助力。迄今为止,中科创星已投资孵化光电、半导体项目超180家,形成以光芯片为核心,并贯通光通信、光传感、光计算、光显示、光成像、光学材料等全领域的布局,发挥着串联光子产业的主线作用。
作为中科创星光子产业布局的重要节点,3年销售额翻3倍的镭神技术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本届光博会期间,镭神技术还重点展出两款核心设备,一款是芯片耦合测试机,它能支持多种耦合方式,适配多种光模块相关产品,全程自动化操作,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另一款是自动化设备的核心部件高精密全闭环直线滑台、角滑台,该产品双向位置重复精度最高能达到±20nm/±50nm,角滑台的重复精度最高±0.003°/±0.005°。
集微网注意到,尽管近年来融资环境较为严峻,但上述企业还是受到投资方青睐,其研发实力、商业化进程得到充分肯定——2024年,瑞识科技获得近亿元B+轮融资。今年2月,鲁欧智造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4月,复享光学引入近亿元C+轮战略投资;6月,镭神技术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
还看今朝:出海与“人工智能+”
“我国光子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全球竞争中正逐步提升自身地位,但目前仍是‘追赶者’与‘并跑者’并存,在部分细分领域展现出强劲势头,但整体上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特别是在高端光芯片、核心设备等领域。”杨军红向集微网介绍。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统计,2027年全球光子市场规模可达12000亿美元。面对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与增长空间,如何实现战略跨越是摆在诸多厂商面前的一道命题。光博会期间,多家参展企业向集微网畅谈国际化道路上的出海经验与行业洞见,为光电产业的全球发展提供新思路、新镜鉴。
“我们正在海外设立全资子公司,将日本视作产品投射的第一站,”袁群指出,这主要基于两点考量,首先鲁欧智造创始团队有在日本长期工作的经历,对市场变化、资源整合具备丰富的产业经验;其次从客户群体看,日本半导体、汽车、能源等产业存在较大需求,有利于公司打开局面,并由此向韩国、东南亚,甚至欧美地区进军。
2023年开始,复享光学已经着手布局海外市场。章炜毅表示:“我们正推动科学仪器产品的出海,积极参加海外学术会议、大型展会,了解海外市场发展现状。”瑞识科技亦透露,已做好出海的充足准备。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展会同期举办的“2025 全球精密光学智能制造论坛——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创新论坛”上,西安光机所副所长邵晓鹏围绕“‘AI+光学’为计算成像带来的新机遇”作主题报告。他指出,“AI+光学”不仅是技术融合的趋势,更是推动光学技术智能化和产业化的关键引擎,将在推动未来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升级注入巨大创新潜力。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光机所在展会上重点推出的光谱仪系列产品备受关注,还同步展出多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装备。
同样地,“人工智能+”对于陕西光电子先导院已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杨军红指出,尽管仍面临部分技术难题,但先导院已初步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部分产线数据采集与工艺监控,并尝试引入AI算法优化光刻、蚀刻等关键工艺参数。先导院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优化的“智能中试平台”,从根本上提升制造良率、效率和弹性,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在科技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内先进光谱技术领军企业的复享光学,对“人工智能+”亦有所思考。章炜毅表示,企业自2011年成立以来,深耕于科学仪器、微纳制造与新型光电子器件等专业领域,深入探索光子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借助人工智能,量测技术有望大幅降低前期模型的构建成本,帮助客户摆脱传统方式,走上新的技术路径。
“AI浪潮使得公司的业务量快速增加,同时业务也在为AI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镭神技术下一步将融合AI技术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带来智能制造的裂变,助力行业在AI时代突破产能瓶颈。”罗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