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编辑学会2025年会暨“新时代出版的趋势、挑战与应对”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上海出版界、学术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代出版发展的核心命题。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九届(2025)“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
“出版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立足国家发展全局、社会文化需求和个体精神成长三维视角,明晰行业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在致辞中强调了出版业的重要定位,“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对出版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出版人应主动肩负起传承文明、启迪思想的时代使命。”
![]()
王为松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上海出版研究院院长雷启立在致辞中系统剖析了当前出版业面临的数字化转型、全球化竞争与人才结构性短缺等深层挑战,从高等教育与产业研究融合视角,提出加强出版学科体系化建设、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等对策。上海市编辑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王焰代表学会作年度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学会过去一年中的工作亮点,她表示,未来编辑学会将团结凝聚上海出版界同行,努力构建新时代主题出版、学术出版、大众出版新高地。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馆长赵书雷以“韬奋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为题,结合纪念邹韬奋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精神,深度阐释了“爱国、信仰、人民性、创新性”的韬奋精神内核。他提出,面对“出版智能化、需求多元化、竞争立体化”的新挑战,出版人须赓续韬奋精神,以创新实践履行新时代文化使命。
![]()
赵书雷谈“韬奋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励讯集团公共事务高级总监李广良通过分析国际科技出版市场格局演变,强调中国学术出版需坚守“支撑科研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传播中国智慧”三重核心价值,构建具有国际话语权的知识服务体系。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张新新以 “‘人工智能+’文化建构:未来出版的新视野”为主题,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研究视角,围绕“人工智能+”出版的定位价值、重点突破方向和基础支撑等展开阐述,指出技术革新将重构出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最终服务于人民高质量精神文化需求。
其后举行的圆桌对谈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出版强国建设中的编辑主体性”展开思想交锋。讨论聚焦编辑核心能力重塑、融合出版痛点破解、学科教育体系优化、全民阅读推广创新等关键议题,提出需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生态协同破除发展壁垒。
![]()
圆桌对谈。
本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由上海市编辑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出版研究院/出版学院承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出版协会、上海市期刊协会、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等单位领导与会指导。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